陳文婷
摘 要: 本文運用大綱要求教學理念,對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七第四單元“交通安全”聽說課教學進行設計與反思,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和整體教學法,展開教學設計,總結反思,發現整體教學和任務型教學讓學生產生安全感和信息差,任務完成有競爭性和成就感,對教學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教學設計與反思 整體教學 任務型教學
為了配合新課程標準的貫徹,我校預科三年級教材提供了大量真實豐富的語言材料,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最大的學習、發展和創新平臺。從聽、說、讀、寫多個角度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鼓勵教師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思路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從運用語言的任務著手教學,讓學生為了完成一項真實的任務進行學習,并要求學生最終完成所有任務。我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出發,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設計的每個教學步驟都創設問題情境或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
(二)教學手段
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增強趣味性和直觀性,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注重創設語境,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給學生設計課前、課后任務,使學生“以具體的教學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把知識與技能融為一體”。
采用整體教學法,即“導、聽、讀、說”整體聽讀說教學法。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自主聽讀說訓練。在學生的聽讀說過程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整體教學原則,指導學生從整體感知和領略大意到細節理解,了解材料的細節信息,最后練習鞏固,所有活動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討論、合作的積極性,即整體—局部—整體。
(三)教材分析
本課圍繞該單元的中心話題——交通安全,既具備大量的信息,又集中有用的詞匯和交通知識,是對單元內知識的整體運用,因此本課不僅在該單元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訓練學生聽力、閱讀和口語表達能力的良好素材。
1.課型特征
(1)聽讀說是閱讀課的主旋律;
(2)課堂上必須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聽讀說活動;
(3)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是聽讀說活動的教學指導思想;
(4)課堂及時調控,任務分工面向全體;
(5)任務情景化、交際化,任務設計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讓學生有話可說。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練掌握交通事故起因和避免措施的相關詞匯;
(2)技能目標——有效提高學生聽、讀、說的能力和技巧;
(3)情感、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3.教學重點
(1)交通安全話題的表達:采用圖片導入的方法;
(2)聽讀練習找信息:采用任務型教學法;
(3)討論交通規則的遵守:采用短片糾錯討論的方法。
4.教學難點
聽讀說綜合運用水平的提高。在運用聽力和閱讀技巧完成任務后,將所接收的信息再次表達出來。
二、操作程序
(一)引入新課
目的:引出話題,激活思維,喚起學生的先驗知識,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興趣。
1.跟唱電影歌曲
以視聽等方式導入,引出相關話題,增強學生語感,激發學生的興趣。
2.猜交通工具游戲
本人選擇的是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英文歌曲和猜謎游戲,創造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并順利引入新課。
(二)新課
目的:通過真實的聽、讀過程輸入新授聽說課的內容,多形式、多層次的設計幫助學生獲取信息。
1.知識準備
(1)聽對話;
(2)小組接龍游戲;
(3)看短片。
2.聽讀練習
聽讀練習有層次,表現在:
(1)整體聽力,把握主旨;
(2)詳細獲取信息;
(3)全面把握內容,深層次理解。
(三)拓展鞏固(接龍游戲)
目的:目標語言的夯實、鞏固。
機械性語言操練。機械性的背誦、模仿、套用句型等練習在這一環節很有必要,練習的形式主要通過情景替換,模仿交際。討論題與原文相關,讓學生感覺有話可說,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
(四)回顧延伸
目的:創設情境,初步模仿,拓展遷移能力。
意義性語言操練。提供新情景,在任務前交際情景上增加信息量和難度,加強信息溝通,增強學生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總結
目的:加深記憶的痕跡,落實到學生能真正自如地駕馭語言表達的能力。
(六)作業
原則:靈活、開放,有效鞏固。體現言語的提升,從口頭表達過渡到書面表達,規范、準確地表達語言。
三、總結反思
(一)任務組織有安全感和信息差
某些大專預科段的學生,特別是中下水平的學生之所以不愿意發言,是因為在眾目睽睽之下沒有安全感;好的學生在同桌或同組中有時懶得講,是因為每天都對這幾個人說已感覺沒有任何新意。因此,在活動開展的操作上,我充分考慮了安全感和信息差原則,本堂課使用了下列操作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口語練習環節中,教師先進行活動前的頭腦風暴啟發提示活動,然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圖片,用提問和對話的方式討論話題,允許學生前后左右自由搭配成二人小組,而且每次的小組成員必須不同。這樣做的效果往往相當好。
(二)任務設計有層次性
即一個任務的完成是下一個任務的前提,形成一個任務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本堂課跟唱歌曲的導入為猜交通工具游戲做好鋪墊,交通工具又為交通安全話題的新課教授做好準備;聽讀練習中有關司機、非機動車駕駛員和行人的材料為接下來的短片糾錯提供了模板,拓展鞏固的接龍游戲又為回顧延伸中的兩個自救知識提供背景。
(三)任務實現有競爭性和成就感
課堂任務設計時,往往會忽略對結果的設計和利用,其實好的結果會給學生以有力的激勵。任務型學習活動的結果可以使學生有一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活動結果應具有可見性和持久性。因此,把結果落實到書面形式是必要的。本堂課在新課教授之前,我先把全班學生分成甲、乙兩大組,每個任務完成的結果貫穿整堂課,不斷地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生完成任務的熱情,使學生不斷得到激勵,不斷獲得繼續前進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楊象榮.陌生化[J].外國文學,2005(1).
[2]孔慶炎,劉鴻章.高職高專實用英語教學改革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4(4).
[3]任良耀.新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初探[J].中國大學教學,200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