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遜
摘要:在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后進生的產生,有學生自身的因素、教師的因素以及家長的因素。因此,要想轉化后進生,需要從學生、教師以及家長三方面入手,不斷改變后進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最終為促進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良性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后進生;成因;轉化對策
后進生是指學習差、紀律差、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對于每一個班級而言,后進生都是普遍存在的群體,并且已經成為廣大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難題。因此,轉化后進生,促進班級的整體全面發展,當成為教師教學中的重點。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和科學性極強的學科,后進生的存在更是普遍。對于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而言,后進生的存在,阻礙了教師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對后進生實施有效的轉化,將難以實現新課程改革所強調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因此,作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認真分析后進生產生的原因,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不斷轉化后進生,促進班級的整體全面發展。
一、農村小學數學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的因素
首先,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很多事物的認知是比較匱乏的,因此,興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主要動機。學生如果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和主動性就不會高,從而使得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精力不集中,對于教師講解的內容,往往都是處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最終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成為名副其實的后進生。
其次,認知偏差。對于很多后進生而言,他們并不是天生就比比人笨,有些后進生相對而言,還會有很多“小聰明”,但是,他們卻不把這種聰明勁放在學習上。于很多后進生而言,缺乏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日常的學習中,不認真預習和復習,不按時完成作業,調皮搗蛋、厭學、霸道、自以為是,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偏差,認為學習無用,等等,這些不良的心理狀態,是導致后進生產生的直接因素。
(二)教師教學的因素
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是影響教學教學效果好壞的根本。對于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而言,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是產生后進生的主要因素。
首先,農村小學數學師資力量薄弱。相比較城市的教學而言,農村小學的師資嚴重不足,且呈現年齡結構兩級分化的現象。對于一些年老的教師而言,教學理念落后,應試教育的思想較重,影響了教學的改革和推進;而對于年輕的教師而言,雖然他們有著先進的思想,但卻經驗不足,且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低下,一些年輕的教師來了也“呆不足”,總想著遠走高飛,從而使得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難以做到全心全意,最終影響了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由于師資力量的薄弱,使得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教學的任務和壓力較大,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不夠,最終影響了后進生的產生。
其次,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待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是影響后進生產生的最直接因素。對于農村地區的小學數學教學而言,由于教師自身的因素以及教學理念的問題,使得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難以改革和創新課堂教學,從而使得整個課堂教學索然無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后進生自然產生。
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對策
(一)關注、關愛、科學指導,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
針對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習慣差、學習差以及缺乏學習興趣,認知偏差等因素,筆者認為,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當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轉化和改變后進生。
首先,教師應當給予后進生多一些的關愛、鼓勵和肯定。部分后進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如調皮搗蛋、貪玩、學習的態度和習慣差等。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學生之所以會存在這樣的行為,蘊含著一種抵抗的情緒以及自卑的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予以后進生多一些的關愛和鼓勵、肯定,消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抵抗情緒和自卑心理,讓他們慢慢地融入到班級學習中來,最終實現轉化后進生的目標。
其次,教師應當予以后進生科學的學習指導,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后進生一般都是學習習慣差,態度差的學生。而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對后進生的關注程度往往不夠,從而使得后進生的學習呈現破罐子破摔的狀態。因此,作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改變過去只關注優等生,忽視后進生的教學狀態,針對后進生學習存在的問題,予以科學的指導,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讓后進生懂得科學的預習、復習、按時完成作業,學習的進度能夠跟上教師教學的進度,最終促進后進生與整個班級的同步發展和同步提升。
(二)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
小學生的思維向來是比較單純的,他們對事物的喜好,往往源于興趣。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當改變過去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通過積極的改革和創新,增強數學教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升奠定基礎。首先,教師應當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充分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其次,教師應當不斷創新教學的模式和方法,如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運用、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方法的運用,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針對班內后進生的實際狀況,教師可以適當地采用班內隱性分層教學法,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后進生,在課余時間,給予后進生多一些輔導,以確保后進生能夠全面充分接受教師的教學內容,促進班級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對于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而言,后進生的存在是普遍的,也是客觀的。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當認真分析后進生產生的原因,并結合教學的實踐,不斷轉化后進生,促進班級的全面發展,為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為努力。
(作者單位:貴州省威寧縣迤那鎮合興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