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璇+楊蒙
摘 要 “中國夢”這一概念是習總書記在2013年3月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提出的,他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睘閷崿F“中國夢”,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高等學校也將“中國夢”主題教育積極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中。中國夢視域下的一項系統而有序的工程就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開展中國夢教育要利用好課堂教育的主平臺、校園內的各種宣傳輿論媒介,推進“中國夢”相關的主題文化教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以上活動中,樹立大學生們的愛國情感,使其全面認識中國道路,增強對中國精神的認同,從而凝聚力量,激發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關鍵詞 中國夢 主題教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一個民族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的群體——青年一代。青年的成長成才過程與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關。大學生是青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祖國的未來,是中國傳承文化美德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正因如此,高校更應當積極組織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把個人發展與民族復興結合起來,同心共筑中國夢。為此,我認為,當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應著力于以下方面。
1 將“中國夢”主題教育滲透到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
高校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嚴抓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認為要將“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應從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上入手。
首先,提高教師隊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師作為傳承過程中的重要角色,承擔著育人的重任。高校教師更是如此。為了使“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取得實效,我們的教師必須首先了解其精髓,自覺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重大政治問題上保持堅定的立場、樹立鮮明的旗幟。在對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中,要把“中國夢”的內涵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緊密相連,要將其與十八大精神融會貫通,要找到中國夢、民族夢與世界夢的之間的關系,要更多的思考,從自身到帶動學生一起思考。更多地予以滲透,在教師教學實踐中,在平時與學生的交流中,在組織學生的活動中,幫助學生認識到中國夢是由每一個人的夢組成的,幫助學生實現他們的夢想。
其次,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高校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平臺,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又正是將馬克思主義傳播向大眾的主渠道,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主要是由我們的高校來承擔著。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積極推動“中國夢”主題“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開展以“中國夢”為時代主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對于增強大學生中國崛起之道路、中華文明之精神、中國力量之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再者,各大高校可以舉辦各種黨課培訓班,例如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預備黨員培訓班等。采用專題授課的形式,這樣既可以與大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相聯系,也可以講講時政新聞及社會民生,有利于書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的緊密結合,避免脫節現象。講座邀請有豐富的知識底蘊的資深學者做為主講,這樣較容易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這些培訓課,相信大學生們會對“中國夢”的理解加深,得到啟示。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大學生會理解到,他們自己的成才夢均會匯集為中國夢的一部分,在實現自己夢想的同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必然會實現。
2 將“中國夢”主題教育融入大學校園文化活動中
重點建設校園文化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針對“中國夢”主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該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一方面,我們可以組織校園文化活動。要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極具吸引力的科技學術、創新創業、文藝體育、思想政治等校園文化活動,把“中國夢”主題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中,讓大學生在活動中親歷親行、耳濡目染,使其精在精神上得到充實,增強其行動力。比如,可以利用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等重大節慶日和紀念日組織開展“我的中國夢”等主題的朗讀比賽,也可以“中國夢、民族夢”為題開展文藝會演,或組織開展青春勵志電影觀賞等活動。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來培養學生、激勵學生、凝聚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載體。要利用好校園這塊宣傳陣地,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通過校園里的各種傳播媒介,加強“中國夢”在校園內對大學生的宣傳。不僅可以通過辦校報、張貼海報、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對近年以來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進行宣傳,從而形象生動地展示中國夢是真實的夢,讓大學生在觀看中國成就展的過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還可以通過創建微博、微信公眾號、QQ群等引導大學生就中國夢展開廣泛的學習討論,增強大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深化大學生對中國夢的理解。通過運用網絡等新媒體在“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不斷開拓校園文化建設的空間和渠道,開展激情迸發又思想積極樂觀的網絡文化活動,開辟好網絡校園文化這一新陣地。
3 將“中國夢”主題教育深入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
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使大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國情、磨練毅力、增強本領,才能體會到“中國夢”是如何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的。唯有引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才能使其對中國夢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
第一,可以通過開展中國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追夢中國大學生志愿者行動計劃、大學生暑期扶貧社會實踐活動等,通過參與社會實踐,讓大學生們親歷親見中國夢,體會和感受祖國的發展,深刻體悟到由千千萬萬個中國夢所組成的時代夢民族夢,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對“中國夢”的感受能力和認知能力,指引大學生們自覺的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鍛煉才干,磨練意志,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真正成為中國夢的主動踐行者。
第二,可以開展以“追夢青年”為主題的學習參觀活動。每一個個體、國家、民族的夢的綜合就組成了“中國夢”。實現奧運夢、航天夢、科研夢等多種美麗夢想也正是實現“中國夢”的一部分。各高校應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紀念地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顯著成效的地方參觀學習。帶學生們一同回望中華民族復興路,感受當下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成果,了解黨和國家一路走來取得的偉大的歷史性成就,加深學生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感情,使其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激發青年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承擔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總而言之,在大學生中開展中國夢的主題教育,就是讓中國夢在當代大學生心中激起共鳴,讓他們凝聚共識,催生大學生們強烈奮斗的動力。從而為大學生們提供了成長與成才的機遇。引導他們選擇好人生坐標,使他們堅定理想信念,為他們在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上書寫青春夢想。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
[2]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108.
[3] 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7.
[4]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4.
[5] 文斌.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特點及引導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2(26).
[6] 歐陽常青.學校視域中的國家認同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