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杏梅
摘 要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借用生物學概念提出:“生活的特征是生長,教育即生長。”這就要求教育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發展規律,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使一切教育和教學適合于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要求,要求學校教育要為學生成長創造條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對于班會課的內容與形式,實際情況與作為教育實施者的想法和做法之間,有著怎樣的區別,以及如何應對由此而帶來的問題。
關鍵詞 主題班會 學生需求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1創新有效的主題班會內容
(1)班會課的創新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思想態度確定班會主題。班會課的內容主要從小學生現實生活中取材,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成長特點,思想動態,才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創新班會課應及時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找出學生真正需要解決關注的問題,及時開展主題班會的創新。
(2)班會課的創新要根據節令、紀念日來確定內容,紀念日有特殊的意義,也對教育學生珍惜今天,展望未來的優秀教學材料。如:學校三月份開展學雷鋒活動,號召大家學習雷鋒的助人為樂的精神,各學生把自己眼里的“活”雷鋒以書信、圖畫、新聞大事等等的形式在黑板報通報,學生樂于不覺,展示一片欣欣向榮的好景像。國慶節開展“我愛中國,中國在我心中”,通過對老一輩革命的采訪、“國慶檢閱”理解過去的中國貧窮以及今天的富裕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汗水匯集而成的,使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深印在心靈。
(3)班會課的創新要根據社會事件來確定內容,班會課的事件體現在通過班會課的教育,使學生能適應信息社會的特點,一方面,培養學生選擇處理信息的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另一面,讓學生不斷地理解、吸收新的信息知識,充實和提高自己。簡單地說,班會課內容要勇于與社會接觸,勇于“走出去”。
2創新班會課形式的多樣性
調查顯示最受歡迎的班會課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呈現學生的好品德,然后進行形式辯論競賽,而我們班主任一貫所使用的“老師講,學生聽”這種形式是學生最不喜歡的。通過這種實踐形式進行教育,學生喜歡,效果又明顯。由此可知,學生是希望班會課的形式應盡可能地多樣化,同時也期待自己能參與其中。設置班會課的形式有很多,根據主題班會的特點,常用的有以下的幾種:
(1)活動操作形式,活動操作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切入主體性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自操作。在試一試、做一做、讀一讀、畫一畫、算一算、練一練、議一議的活動中,獲得真切的體驗,促進品德的形成。
(2)社會實踐形式,參與社會實踐,主要是指接觸社會、開展調查、訪問、參觀、社會服務、搜集道德名言、格言等活動,讓學生從社會大課堂中引發高質量的德育活動。如我在教學《遵守交通安全》中,為了讓學生了解所居住的環境的交通情況及人們的交通意識和遵守的情況,我帶領學生來到公路進行實地勘察,讓他們記錄一定時間內違反規則的次數,并進行歸因。我還帶他們到交通主管部門與交警面對面交流,更深層次了解當地人們違反交通規則的種類及原因,與交警共同研究解決的辦法。這樣的實踐,讓學生親自接觸社會中的人與事,在考察與統計中對交通事故的發生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從而對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理解得更深更透。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與各種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影響中受到教育。并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
(3)設“崗”服務形式,按照知行統一的要求,將課內教育主題延伸到家庭、學校、社會,并在家庭中、學校中、社區內設置相應的“崗位”,從服務家庭、服務社會的行為孕育出相應的主題班會。例如,《勞動最光榮》在學校、社區設計設置服務崗位,讓學生定時、定點到崗位上崗,上崗的服務形式讓學生親自參與清掃學校課室、社區道路、清掃學校和社區公共洗手間、擦窗戶,幫助孤寡老人們打掃衛生,洗衣服、洗鞋襪等活動,學生充分知識到勞動的不容易,從而珍惜生活中的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培養尊重別人的勞動和能力,提高意識勞動最光榮,勞動是為社會盡力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的光榮感。
3創新主題班會實踐探索反思
實踐證明,主題創新,針對性強且系列化的創新主題班會,是主題班會成功與否的關鍵,學生會樂于參與,樂于接受,明事理,知行統一、面對困難樂觀、積極對待、形成了快樂陽光,有歷史使命感的新一代,并能較充分地發揮主人翁意識。相反,主題班會走形式化,還是老一套,班會課主題陳舊,傳達學校的任務、要求,或講講清潔衛生、早操不認真做、不交作業等等。學生常常患失患得,脫離社會的新一代要求,無從適應,而形式生動活潑的創新班會課,能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真正成為學生幸福成長偉大情懷的載體。
當然,我們也發現創新班會課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創新班會主題的核心內容常常把握不準,有些班主任為了搞創新而創新,違背學生的內心需求和與世界同步的世界觀、人生觀。班主任缺乏系統全面地根據班情設計創新主題班會方案的能力,仍處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狀態,班主任的觀念還比較封閉,疏于引導學生深層次思考,影響了創新主題班會的教育效果,在場地的選擇上多限于課室忽略了對社區資源的利用。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J].人民教育,200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