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緒友
在現代的音樂教學中,單純的教與循規蹈矩的學,已適應不了21世紀音樂教學的需要。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是當前我們教師值得研究的課題。“想象是創造的先導,是從模仿到創造的階梯。”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創造教學是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發掘創造性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也是引導學生積累音樂創造經驗的重要學習領域。那么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下面談談自己在音樂教學中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一、 通過圖畫來啟迪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如:二年級歌曲《其多列》的教學,三段歌詞很長。因學生識字不多,給學唱歌曲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出上坡、竹筒、太陽的形象用講故事的方式說出歌曲的內容,加上教師的示范演唱,不用更多的啟發,學生就能夠很快記住歌詞,充分把握繪畫和音樂相互滲透的特點,利用學生喜歡用圖畫來表達自己想法的心理特點,讓他們通過圖畫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例如:在教《郊游》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根據意境畫出郊游的情景,同時將自己去野外郊游的話寫出來。利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既肯定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又使學生有種親切感,更容易感知音樂。
二、 通過游戲,為學生創設想象的空間
奧爾夫指出:“兒童階段是想象力和感受力最豐富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握機會予以啟發,這對未來有極大的影響,若在此階段不去培養他,所造成的損失將難以彌補。”原本性音樂教育是一種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生不僅僅是聽眾,必須自己參與,以自己內心出發來表現音樂,使音樂和游戲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唱、奏、動作、表演等各種形式,讓學生不斷嘗試,在音樂活動中達到除音樂能力之外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提升。
三、 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想象是欣賞教學中帶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音樂是聲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我們要依靠聽覺感受音樂形象和獲得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音樂欣賞課能給孩子們帶來美的享受,在運用聯想和想象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課本插圖是“音樂想象”的憑借。“音樂想象”是一種心理想象,是一種從內心感受到形象的過程。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如果只從“聽”的方面去感受,理解音樂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為學生創設想象的情景,使學生聽與看、聽與想、聽于表演結合起來。如結合畫、電影、圖片進行欣賞,使得欣賞更引人入勝。課本插圖是最直觀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內容通過視覺形象地表現出來,符合兒童對形象事物樂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認識特點。在兒童音樂思維形象中,插圖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動學生進一步展開豐富的音樂想象。
四、 通過音樂傳達的意蘊和內容做到于學生自身想象力的培養
音樂作為一門現代藝術,通過音頻、歌詞、旋律等形式呈現出美感和旋律,能夠真正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技能,真正實現對學生的綜合培養,以及對教學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音樂呈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動聽優美的旋律,其中包含的還有對于歌詞內容的延伸和意蘊的理解。教師在音樂教學課堂上,可以有效地利用音樂的歌詞、節奏、旋律、節拍、意蘊等不斷做到對于學生自身想象力的有效培養和重視,做到對于學生有效參與和學習的落實,真正實現對于學生自身學習和參與能力的有效晉升。
五、 通過舞蹈表演,拓展學生的想象力
舞蹈與音樂就是一對有機的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交融。《樂記 師乙篇》記載道:“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說的是唱歌唱到激動時,不知不覺手也舞起來了,腳也動起來了。如果音樂教學中,能做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造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一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和理解,拓展學生的音樂想象。例如在教唱第一冊《玩具進行曲》這首歌曲時,可以根據歌詞,編一些解放軍的舞蹈動作讓學生模仿。唱歌時,隨著歌曲的節奏與旋律,學生自唱自跳,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實現舞蹈和歌曲的緊密結合。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音樂想象力進一步培養與提高。
六、 通過歌唱活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歌唱是音樂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發展學生歌唱能力的同時,還應該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音樂活動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象及創造能力,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運用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創造力,那么學生就受益匪淺了。
正如黑格爾所說:“最杰出的藝術本領是想象。培養一個人的創造性想象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可見,在一個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人才的社會,首先應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想象力,因為它是一切創造的前提。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是開發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音樂教學應該成為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源頭活水,讓音樂教學放飛學生想象力的搖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