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在新的課程教學改革中,我們要通過教學互動使學生受到精神的震撼,并要有一定的力度,且保持其持久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對于生活的認知態度,這樣才是教學的有效互動。在新教材教學中怎樣實現教學互動的有效性呢?通過多年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實踐,我有以下感悟和體驗:
一、尊重學生人格,發揮主體作用
當今孩子生活中最高興的事情就是玩;其次就是取得了優異成績、得獎、得到了老師或家長的表揚后覺得很高興;再就是學生如交了新朋友、同學理解或信任、與朋友聚會、交談等是覺得很高興的事;還有就是學生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快樂等都覺得很高興。因此,首先必須抓住孩子們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要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孩子的問題,關注孩子提出的問題,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并加以正確引導,使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社會、理解父母和友情。其次應該努力減輕學習負擔,變死記硬背為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成為快樂的事,使考試評價成為孩子展現自己才華和個性的機會。第三,應該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實效。在與孩子溝通時,要尊重孩子的思想觀點,主動為孩子著想,把孩子的問題和要求優先考慮,并且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尤其要遵循孩子的天性。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活動,使品德與社會課程發揮它應有的效應。
二、組織學生活動,激活思維潛能
新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問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品德與社會教學強調聯系生活實際,因為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點,也是品德教育的歸宿。因此,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對學生生活興趣的培養,要致力于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具有某種興趣,就成為主動性得以發揮的動力源泉,學生就會主動、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責任,在學習中,要培養學生主人翁的責任感,主動承擔起學習的責任。
三、回歸真實生活,引領人生道路
新的品德與社會課程已經將生活化作為教育教學的一個基本理念加以貫徹,將生活主題作為課程的主題,并在內容展開過程中廣泛引用了生活事件,突出道德實踐。但其教育實效性仍然存在差距,其原因還是在于與真實生活世界的剝離。只向學生展示社會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而掩蓋社會生活中假、惡、丑的一面。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從人的自身發展,從與他人、社會、自然和諧發展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關注成長中的我、關注我與他人的關系、關注我與集體、國家、社會的關系等,去建構自己的價值理想,去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其次,要敢于直面那些殘酷的生活現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不合理、不合法的事件。在學生的內心世界的價值沖突中去尋找教育時機,開掘學生品德人格生成與良好個性確立的源頭活水。第三,要為生活教育留出足夠的空間。在當前應試教育盛行的環境下,學校往往忽視了時事和其他專題教育,使學生的品德與社會發展出現了空缺和斷層。作為德育主要渠道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探究生活真相。第四,要強化道德實踐活動。長期以來,德育是在課堂上傳授有關的道德知識,告訴學生應當怎樣做。但卻遺忘了培養學生用已掌握的道德規范理解、體驗和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實現知行統一。德育回歸生活,就是要將道德知識內化為學生的道德品質。第五,重視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最關注的問題是要讓學生形成怎樣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主動研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注重目標的全面性,提高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性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認為,“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教學目標,它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也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新課程教學目標提出了“三維”課程目標,我們應根據品德與社會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有機整合來確立教學目標。
首先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制定基本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并根據學科特點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其次是能力目標。能力目標是建立在知識目標基礎上。學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為此,教師應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從實際出發,確立基本的相關的能力目標。同時確立適合學生實際的能力目標。落實能力目標一定要把理論和和實踐相結合。教師要引導學生列出“知識清單”,確定收集知識和信息的渠道、途徑和方法,指導學生對知識和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最后利用這些知識和信息解決問題。最后是知識目標。確立落實知識目標,首先一定要確立每一框題的知識目標。實踐證明知識目標任務越明確、具體,學生對知識目標的掌握效果就越好。其次要發揮教師在知識目標落實中主導地位和作用。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利用學生的各種感官實現知識目標。
總之,在提倡和諧社會的今天,只有優化品德與社會教學策略,我們的課堂才能讓教師和學生都愉悅其中,這樣的和諧課堂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直接影響到新課程的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