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程
摘要: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實質就是掌握和運用客觀規律。黨的思想路線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根本方法、歷史起點、理論基礎。在新的形勢下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黨的思想路線。一是立足實踐、統籌協調,二是把握規律、服務人民,三是緊跟時代、勇于創新。
關鍵詞:思想路線;黨的建設;科學化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深刻論述了黨的思想路線在黨的建設科學科學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建設科學化,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科學化水平的根本要求。黨的思想路線與黨的建設科學化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的根本方法。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思維方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又以“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豐富了黨的思想路線的科學內涵,使黨的思維方式具有了更為鮮明的時代特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概括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它所包含的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等基本觀點和方法,是對思維發燕尾服規律的具體運用和理論概括。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本質要求,就是用寬廣的視野、開拓的意識、創新的精神,在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個別與一般、現象和本質辯證統一的認識和思維發展過程中,把握客觀事特的本質和規律及其發展變化趨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實質,就是掌握和運用客觀規律。黨的思想路線,為我們黨認識和揭示客觀規律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式,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世界觀基礎、認識論基礎和方法論基礎。
黨的思想路線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歷史起點。政黨的思想路線對其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在一段時期,由于我們偏離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我國國情和國際環境缺乏清醒的思想認識,我們黨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也經受過曲折和失誤。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實現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這標志著我們黨的建設向科學化轉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思想路線,緊緊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黨、為誰執政和怎樣執政等重大問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及時代特征相結全,不斷深化對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和執政規律的認識。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為主題,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以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為關鍵,以“兩個先鋒隊”、“三個代表”為標準,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保證。我們黨緊緊抓住執政道路、執政理論、執政制度三大形態,以巨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實踐勇氣,實行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標志著黨的建設科學化和執政科學化達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水平。
黨的思想路線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理論基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石。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黨的思想路線。
一、 立足實踐,統籌協調
實踐是人類存在的方式,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堅持實踐第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特征。黨的建設是一項實踐活動。實踐性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根本屬性。黨的建設科學化,必須立足于實踐。一是從實際出發。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就要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認真研究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二是理論聯系實際。認識世界是科學理論的首要功能。改造世界是科學理論的終極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必須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黨的建設實踐問題,解決黨的建設實踐問題。三是突出理論武裝的實踐特色。黨的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按照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要求,深入學習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時回答實踐中的新課題,樹立與新的實踐要求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增強與新的實踐要求相適應的能力素質,錘煉與新的實踐要求相適應的優良作風。
全面的辯證的看待客觀世界,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在要求。黨的建設既是一項關系長遠的戰略任務,也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整體協調、統籌發展,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重要原則和方法。一是整體推進。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既要全面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的科學化,又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實抓好黨的理論建設、人才培養、群眾路線、反腐倡廉建設,進一步把我們黨建設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二是有機結合。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黨的建設科學化,必須緊緊圍繞和服務黨所領導的偉大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三是統籌全局。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認真分析和研究當代中國與世界的必然聯系,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做到黨所面臨的國內條件和國際環境的有機統一,使黨的建設和執政既適應國內發展的需要又符合國際環境的要求。
二、把握規律,服務人民
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規律性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內涵實質。規律是指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揭示了一系列黨的建設規律和執政規律。把握規律性,從總體上講,就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進一步深化對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黨的建設規律和執政規律的認識和運用。具體而言,一是要掌握黨的建設內部要素之間的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把黨的思想建設、組織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在自覺運用客觀規律的基礎上。二是要掌握黨的建設與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之間的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把黨的建設科學化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機統一起來,以黨的建設科學化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三是弄清當代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其他執政黨的相互關系,把執政黨建設規律的個性和共性相互結合,既要堅持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性,又要借鑒國外執政黨建設的有益經驗。
黨的思想路線把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真理觀同歷史觀、價值論結合起來,集中體現了求規律、為人民的高度統一。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執政主體和執政客體的人民性是黨的建設科學化的本質特征。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一是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二是堅持黨的先進性和人民性、階級性和群眾性的統一,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二是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氣魄,廣開進賢之路,把各方面優秀人才特別是大批的優秀年青干部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四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密切聯系群眾,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五是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把反腐倡廉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舉措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定不移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
三、緊跟時代,勇于創新
人類杜會的發展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社會發展規律在不同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作用特點和時代特征。與時俱進是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內容。與時俱進,就是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要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隨著事物的發展而發展,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富于創造性,就是要用新的視覺、新的思維,認識和分析執政條件和執政環境發展的新變化、新特點、新趨勢,著眼于新的實踐,勇于創新,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 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09年9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 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