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杭州 310003
早期胃腸營養護理干預對ICU危重患者預后狀況的影響
周潔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杭州 310003
目的:探討早期胃腸營養護理干預對ICU危重患者預后狀況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ICU危重患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早期胃腸營養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經早期胃腸營養護理干預后,各營養指標改善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6.5%,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6.7%,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ICU危重患者實施早期胃腸營養護理干預措施效果顯著,是一種科學、有效地護理方案,能顯著提高血紅蛋白含量,改善患者預后狀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早期;胃腸營養護理;ICU危重患者;預后
ICU危重患者生理活動情況比較特殊,體內新陳代謝活動旺盛,身體組織耗氧量較平時增大[1]。患者處在較高能量消耗會中,同時需要補充的能量增加,使得患者體內環境不平穩。在目前的臨床醫療中,部分醫院對ICU危重患者的早期營養支持重視程度依然不夠,導致患者機體免疫力不足,治療效果不甚理想[2]。本文主要對 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護理干預的關聯進行分析,為提高ICU危重患者預后效果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ICU危重患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在觀察組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11例;年齡17-84歲,平均年齡為(55.9±2.1)歲。在對照組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年齡19-85歲,平均年齡為(56.9±2.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進入 ICU后根據原發疾病實施常規治療及護理,如平衡電解質及抗感染等。在進行常規治療與護理的同時,為觀察組 30例實施早期腸胃營養干預。干預的具體方法如下:連接好機械通氣裝置,并確保患者可以維持呼吸后,及時留置胃管以便于利用胃管回抽胃液。確認患者的胃液量在150ml以下且消化道無出血癥狀時,便可以進行胃腸營養干預。營養液的濃度為 2.5kJ/ml,劑量為500-1000ml/d;采用早期胃腸內營養泵全天24h連續不間斷為患者提供營養支持,初始滴速控制在20ml/h左右。營養干預的時間為20d,在進行干預的過程中根據病情狀況,如血氣分析、電解質及肝功能變化情況等調整營養液劑量及滴速。如胃腸內干預仍無法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則根據患者體質情況選擇合理的腸外營養干預方法提供營養支持,如靜脈滴注營養液等。采用胃腸外營養支持為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具體方法為連續靜滴氨基酸、葡萄糖及脂肪乳等,同時根據病情變化適量補充電解質、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
在有效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治前與治療后,蛋白攝入量、血紅蛋白量、膽固醇量、血清白蛋白量等營養指標的改善情況,并發癥發生概率。
臨床數據采用 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ˉ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組間對比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營養指標對比(ˉ±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營養指標對比(ˉ±s)
組別 血紅蛋白(g/L)血清的白蛋白(mg/L)蛋白質攝入(kg/d)膽固醇量(mol/l)

對照組(n=30) 1321±4.9 2509±5.7 1.3±0.3 4.1±1.4觀察組(n=30) 1451±5.7 2591±6.1 1.9±0.4 4.7±1.5 t值 15.2198 5.8459 8.5509 2.1899 P值 <0.05 <0.05 <0.05 <0.05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與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紅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蛋白質攝入、膽固醇量指標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所示。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 16.5%,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6.7%,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ICU危重患者的營養指標直接關系到他們的預后狀況。如果ICU危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體質下降,皮下脂肪消失等癥狀,就必須馬上給予適量的營養支持[3]。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30例ICU危重患者進行了早期腸胃營養干預,對比發現,兩組患者在治療前,膽固醇、血紅蛋白、血清蛋白和蛋白攝入量均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兩組治療之后以上營養指標均有顯著改善,組間對比和治療前后均具有統計學意義。這一結果充分表明,對 ICU危患者采取早期干預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預后效果。這是因為,進步胃腸的營養支持,可以加快其他器官功能的修復速度。謝敏飛等人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對ICU危重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腸胃營養支持有助于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康復效果良好[4]。
綜上所述,在對 ICU危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使用早期胃腸營養干預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體內的血紅蛋白含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
[1]蔡平偉,車桂英.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干預的相關性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11):2463-2464.
[2]王鳳英, 陳靜玲. ICU 危重患者全胃腸外營養與腸內營養護理干預后的依從性與護理[J]. 中國社區醫師: 醫學專業, 2011(27): 252-252.
[3]溫華姿.ICU危重患者預后與早期胃腸營養護理的相關性探究[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4,16(06):369-369.
[4]謝敏飛楊英姿朱柳嬌.ICU危重患者早期胃腸營養干預與其預后的相關性探討[J].北方藥學,2014,04(13):113-114.
R464.55
A
1672-5018(2017)02-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