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
貴州省第三人民醫院 貴州貴陽 550000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的治療方式與臨床療效研究
何清
貴州省第三人民醫院 貴州貴陽 550000
目的:總結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的治療方式與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我院收治治療的100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并進行分組治療。實驗組50例患者行甲鈷胺分散片、木丹顆粒治療,參照組50例患者行甲鈷胺分散片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治療前、治療2、4周后疼痛評分(視覺模擬評分——VAS)以及生活質量(健康調查量表——SF-36)評分以及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組間患者SF-36評分對比,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不同時間VAS評分,實驗組均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甲鈷胺分散片、木丹顆粒均可作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炎的優選藥物,聯合實施總有效率以及安全性更高。
甲鈷胺分散片;木丹顆粒;糖尿病周圍神經炎;VAS;SF-36評分
糖尿病是常見性內分泌系統疾病,是由于胰島素異常造成的代謝性疾病,具體表現出高血糖癥[1]。臨床數據調查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臨床發生幾率有明顯的遞增趨勢,且患病群體開始逐年年輕化[2]。周圍神經炎是糖尿病主要的并發癥表現,臨床治療效果較多,其中最常使用甲鈷胺分散片、木丹顆粒,但是關于兩種藥物治療效果的報道相對較少。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治療的100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并進行甲鈷胺分散片、木丹顆粒分組治療。詳細實驗內容、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0月期間收治治療的100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患者均符合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診斷標準,排除實驗藥物過敏者以及合并肝腎功能障礙等疾病患者。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在36歲到72歲之間,年齡均值(48.5±6.5)歲;糖尿病病程均值(10.0±2.0)年;周圍神經炎病程均值(4.0±2.5)年。將100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實驗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組間病程、年齡均值以及性別等基本資料對比,P>0.05。
患者入院后,對患者進行常規降血糖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兩組患者進行分組用藥治療。
參照組:本組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均行甲鈷胺分散片治療。患者口服甲鈷胺分散片500ug,每天3次[3]。
實驗組:本組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均行甲鈷胺分散片、木丹顆粒治療。甲鈷胺分散片用藥方法與參照組一致,木丹顆粒7g/袋,每天3次沖服。
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4周的用藥治療。
記錄并對比兩組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用藥后 VAS評分、SF-36評分、藥物不良反應情況。
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100例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實驗后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形式展開,進行卡方檢驗;VAS評分、SF-36評分行±s形式展開,進行t檢驗。P<0.05,證明組間數據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4]。
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前后不同階段VAS評分進行對比,數據見下表1。表中數據經統計學分析,治療前評分差異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均優于參照組,P<0.05。
表1 :兩組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對比(± s)

表1 :兩組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對比(± 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

實驗組 50 7.0±1.5 2.0±0.6 1.0±0.5參照組 50 7.1±1.5 2.8±0.5 1.6±0.4 t 0.3333 7.2428 6.6258 P 0.7396 0.0000 0.0000
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前后不同階段 SF-36評分進行對比,數據見下表2。表中數據經統計學分析,無明顯差異,P>0.05。
表2 :兩組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治療前后SF-36評分對比(± s)

表2 :兩組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治療前后SF-36評分對比(± 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2周后 治療4周后實驗組 50 75.0±7.5 44.0±6.2 35.2±4.2參照組 50 75.2±8.0 44.1±6.0 35.3±4.0
兩組患者均有藥物不良反應問題,詳細數據見下表3。經統計學分析,實驗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n(%)]
本文對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患者均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分別采取了甲鈷胺分散片聯合木丹顆粒治療以及甲鈷胺分散片單一藥物治療。結果顯示,組間SF-36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組間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不同時間VAS評分,實驗組均優于參照組,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在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時從療效和安全性情況來看,建議選擇甲鈷胺分散片聯合木丹顆粒治療。
[1]齊月,于世家.木丹顆粒聯合甲鈷胺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世界中醫藥,2015,10(3):356-358.
[2]宗海軍,唐梅.甲鈷胺聯合加巴噴丁或普瑞巴林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的比較[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3):210-212.
[3]畢進.甲鈷胺聯合卡馬西平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6):115-116.
[4]羅春英,吳建能,楊靖等.α-硫辛酸聯合甲鈷胺對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氧化應激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0):2398-2399.
R944.2+7
A
1672-5018(2017)0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