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成都口腔醫院 四川成都 610020
速效牙痛寧酊輔助牙髓炎根管治療的臨床療效
王潔
成都口腔醫院 四川成都 610020
目的:研究牙髓炎疾病患者采用速效牙痛寧酊實施輔助性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牙髓炎疾病患者82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1例。對照組實施牙髓炎根管手術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術后加用速效牙痛寧酊實施輔助性治療。比較兩組牙髓炎治療總有效率、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牙髓炎治療總時間。結果:治療組患者牙髓炎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0.2%,高于對照組的70.7%,差異顯著(P<0.05);治療期間僅有1例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的7例,差異顯著(P<0.05);牙髓炎治療總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牙髓炎疾病患者采用速效牙痛寧酊實施輔助性治療,可以迅速改善牙齒功能,減少根管手術后不良反應。
牙髓炎;速效牙痛寧酊;根管
牙髓炎屬于目前臨床上較為多見的口腔疾病的一種類型,楔狀缺損、深齲等一些常見的牙體組織疾病的治療不夠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加之熱、冷、食物等外界多種因素的作用,使得牙痛癥狀表現持續性存在,從而導致牙髓炎的發病,給廣大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了極大的不利影響[1]。本文主要研究牙髓炎疾病患者采用速效牙痛寧酊實施輔助性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匯報如下。
抽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髓炎疾病患者82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牙髓炎病史1-14年,平均5.3±1.2年;本次發病時間1-13天,平均4.2± 0.6天;男性25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32-65歲,平均41.9±6.4歲;治療組患者牙髓炎病史1-16年,平均5.0±1.6年;本次發病時間1-14天,平均4.5±0.3天;男性27例,女性14例;患者年齡31-68歲,平均41.3±6.8歲。對照組和治療組研究對象的一般指標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數據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牙髓炎根管手術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術后加用速效牙痛寧酊實施輔助性治療,采用棉簽蘸取藥物,在患牙的局部位置進行涂抹,每天用藥三次,計劃治療一個月。
牙髓炎治療總有效率、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牙髓炎治療總時間。
顯效:患者在治療后牙齒沒有任何疼痛感,咀嚼等生理功能完全恢復正常,沒有不適癥狀出現,且叩擊也不會產生疼痛感,牙齦沒有出現紅腫。有效:患者在治療后牙齒疼痛感基本消失,咀嚼時仍然會有程度較為輕微的不適感出現,但牙齦沒有出現紅腫。無效:患者在治療后患牙癥狀沒有任何改善,甚至進一步加重,有根尖周炎出現[2]。
對照組患者牙髓炎治療總有效率為70.7%,治療組為90.2%,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牙髓炎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組患者治療期間僅有1例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的7例,差異顯著(P<0.05)
對照組牙髓炎共治療(28.61±3.52)d,治療組(20.26±2.58)d,組間差異顯著(P<0.05)。
速效牙痛寧酊主要重要制劑類藥物的一種,其中主要含有地骨皮和芫花根中藥材,是通過現代技術進一步提取之后最終制備成的一種酊劑類藥物。芫花根屬于瑞香科植物芫花的根,該味中藥主要具有解毒、散結、逐水的治療功效,香豆素、黃酮類和二萜類屬于該中藥的主要有效成分,在中醫臨床上主要被用于對風濕筋骨痛、水腫、跌打損傷等疾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地骨皮屬于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該藥物主要具有清肺降火、涼血除蒸的治療功效,現代藥理學領域所進行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地骨皮具有降血糖、降血壓的作用,還可以對血脂進行調節,使患者機體的免疫力顯著增強,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抑菌作用,在臨床中該藥物主要被用于理血止痛、活血化瘀治療的過程中。地骨皮和芫花根聯合應用可以使牙髓炎患者的牙痛癥狀得到顯著改善[3、4]。在本次研究中的治療組患者在根管手術治療后,應用該藥物實施輔助性治療,可以使疼痛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對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使痛苦得到大幅度改善,其病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可以充分說明在根管術后輔助性應用速效牙痛寧酊進行治療的必要性和優勢性。
總之,牙髓炎疾病患者采用速效牙痛寧酊實施輔助性治療,可以迅速改善牙齒功能,減少根管手術后不良反應。
[1] 張東虎.熱牙膠充填治療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療效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7):1057-1058.
[2] 伍小臻,李慧,宮琳.米諾環素治療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臨床效果[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6(18):8456-8457.
[3] 游 弋,譚映紅,李孟銓,等.乳牙一次法根管治療的臨床研究[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12,28(6):756-759.
[4] 劉志軍.速效牙痛寧酊輔助牙髓炎根管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藥學報,2014,42(4):148-149,150.
R781.3
A
1672-5018(2017)0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