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新
哈藥集團制藥六廠 150000
頭孢西丁合成工藝的改進研究
張可新
哈藥集團制藥六廠 150000
相關人員將頭孢烷酸當做基礎材料,在實驗反應過程中得到了頭孢西丁這種物質,并且通過IR譜對目標化規合物進行了驗證。通過改良之后所得到的工藝操作流程具有很多的優勢,如減少原料使用量、操作便捷等,對工業化的生產水平帶來益處,提供給相關人士,供以借鑒。
頭孢西?。缓铣晒に?;改進研究
頭孢西丁作為一種西藥,是在某國家的公司研制出來的藥物。由于頭孢西丁是通過鏈霉菌而產生的甲氧頭孢菌素 C在經過相應的加工而所得出的一種抗生素,能夠起到抑制細菌的作用,從而在相關領域得到了較多的認可。
儀器:RY-1熔點儀(溫度計未經校正),Waters2487高效液相色譜儀,Paragon1000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lands25型紫外可見光度計,PE341旋光計,NicoletINOVA-SOOMHZ核磁共振儀,HP5989B質譜儀。次氯酸叔丁酯為自制,其他所用試劑為化學純。
1.2.1 頭孢噻吩的制備
相關人員將100g頭孢烷酸,還有乙酸乙酯95ml,再加之500mL的蒸餾水中放入到容器中,通過升高溫度的形式使其溶解,然后放置到一邊進行冷卻。當冷卻結束以后,相關人員再開始往容器里面滴入 66.6g(0.415mol)2-噻吩乙酰氯,并且所滴加的時間應當控制在3h的范圍內,當操作完成以后在放入適量的NaHCO3,從而能夠使pH處于大于等于7的狀態。在此狀態下,放入適量的溶劑進行攪拌,將冷卻溫度調制到0℃,然后采取過濾的形式,使用乙酸乙酯來將濾餅進行認真的清洗,放入到干燥通風的位置靜置,最終得到白色固體。這時將獲得的白色固體放入到蒸餾水水中進行充分的溶解,利用活性炭來將其脫色處理,然后將所得到的濾液放入到相應的燒瓶里,繼續滴加適當的鹽酸溶液進行溶解,使pH能夠在2左右。過濾以后將其放置在通風干燥處,最終得到頭孢噻吩 118g,純度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反應式為:
1.2.2 7-α-甲氧基-7-[(2-噻吩基)乙?;鵠-4-頭孢烷酸環己銨鹽的制備
將675mL二氯甲烷、48mL甲醇,43mL四氫呋喃、60g(0.152mol)頭孢噻吩加入到三口反應瓶中,加入液氮冷卻至-95℃;滴加甲醇鈉溶液,將溫度升高至-80℃,滴加 20mL的次氯酸叔丁酯溶液,0.5h滴加完畢,保溫0.5h;加入適量的焦亞硫酸鈉、冰乙酸、飽和食鹽水,升溫至0℃,滴加質量分數20%鹽酸溶液調節使pH=2,靜置,分層。水層用二氯甲烷萃取2次,合并有機層;有機層用飽和食鹽水萃取2次,加入NaHCO3,調節pH=7,加入乙酸調pH=2,靜置分層;水層加入乙酸乙酯萃取2次,合并有機層,滴加17g(0.17mol)環己胺溶液至pH=7,過濾、干燥,得白色固體7-α-甲氧基-7-[(2-噻吩基)乙酰基]-4-頭孢烷酸環己胺鹽73g,收率89.5%,純度90%。反應式為:
1.2.3 頭孢西丁的制備
將35g(0.035mol)3-甲氧基-7-α-[(2-噻吩基)乙酰基]-4-頭孢烷酸醋酸芐星鹽及100mL四氫呋喃加入到三口反應瓶中,冷卻至-60℃,滴加18.9g(0.133mol)氯磺酸異氰酸酯,1h滴加完畢;將反應液倒入預冷的蒸餾水中,攪拌,加入乙酸乙酯,過濾,濾液加入質量分數10%的NaOH溶液,靜置分層。有機層用飽和食鹽水溶液洗滌,用質量分數20%的鹽酸調pH=2,過濾、干燥,得白色固體頭孢西丁13g,收率86.7%,純度90%。反應式為:
以往制作工藝總所應用的材料一般歸納成兩大部分,具體體現在以下兩種:一種是頭霉素C材料;另一種是衍生物材料。然而,本次實驗中將頭孢烷酸當做原料來進行相關實驗,而且該原料和衍生物之間進行比較,有著較多的優勢,如副作用不大、操作流程簡便等。
7-α-甲氧基-7-[(2-噻吩基)乙?;鵠-4-頭孢烷酸的合成是一步甲氧基化反應。相關數據有關實驗中都采用NBS作為溴代試劑。但是存在著生產成本高、反應劇烈等缺點。采用自制的次氯酸叔丁酯作為取代試劑,大大的降低了生產成本。反應收率89.5%與有關參數90.1%相差無幾,但是通過成本核算,達到了工業化生產的要求。
相關人員在對甲氧基化試劑進行選用時,通過相關調查可以發現所使用的都是甲醇鈉粉末,而對于本次研究中所用到的是溶液,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在均相中進行反應,從而提升了反應速度,減少了反應所使用的時間。
3-甲氧基-7-α-[2-噻吩基)乙?;鵠-4-頭孢烷酸醋酸芐星鹽的制備是一個水解反應,反應過程大致可以看成側鏈的酯基水解斷裂生成羥基。有些試驗中合成方法是化學法,但是化學法存在著污染嚴重、能耗高等缺點。
當前,頭孢西丁的合成路線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將頭霉素當作生產原料,相關人員事先對其羧酸側鏈上面的氨基加以修飾,接著再對其四元環進行銹蝕。然而這一類所產生的反應的工藝具有一定的繁瑣性,所以一直都無法符合當前工業化生產的需要;第二種是將頭孢噻吩酸亦或是鈉鹽當作原料,事先將7-氨基頭孢烷酸(7-ACA)的C3位置上面的側鏈進行修飾,接著再對C7位氨基側鏈加以修飾;而將頭孢噻吩酸亦或是鈉鹽當作基本原料,首先對C7位氨基側鏈進行修飾,接著再對C3的側鏈進行修飾,該方式即使不會花費很多的資金,但反應的時間普遍都長些,所以也無法進行工業化大生產。
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得知:相關人員所選用的方式,能夠將結晶提純,因此所得到了收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倘若使用價格不高的頭孢烷酸當做原料和相應的物質進行反應,最終所制成的是頭孢噻吩酸;從以往水相反應逐漸變成有機反應,將以往的兩個步驟變成一步就能夠產生反應,不但將操作流程進行簡化,而且也將單步收率加以提升,還減少了生產時間,節約了成本;相關人員通過自制的手段將所得到的次氯酸叔丁酯用NBS進行替換,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節約成本的浪費。相關人員還通過對頭孢烷酸進行合成所應用到實際操作中,將實驗中的流程不斷優化,從而提升了效率,避免出現副反應的情況,還在一定程度上將生產時間減少,避免相關溶液的排放量,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
相關人員通過路線改進的手段和已經存在的技術之間進行詳細對比,有著較多的優勢,如操作簡便、收率水平高等,能夠為工業化生產帶來益處,同時也加快了經濟發展的腳步,對相關領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何東星,王卓.淺析頭孢西丁酸的合成工藝[J].信息化建設.2016(03)
[2]文武,張小春,陳偉健.頭孢西丁酸重結晶技術探討[J].廣東化工.2015(02)
[3]劉玉坤,徐斌.刮膜式蒸餾器在頭孢西丁酸生產中的研究及應用[J].廣州化工.2013(09)
[4]楊春巧,秦麗艷,劉光超,趙霞.頭孢地尼的合成工藝研究[J].河北化工.2011(03)
[5]李愛軍,劉倩春,馮寶.頭孢地嗪鈉合成工藝改進[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0(11)
R783.2
A
1672-5018(2017)0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