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麗雅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 214000
助產責任制護理聯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與分娩結局的影響
惠麗雅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 214000
目的:研究聯合助產責任制護理和生產時體位管理影響產婦分娩結局和方式的效果。方法:選取100例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生產的孕婦,將其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給予對照組產婦常規護理方式,不進行產時的體位管理,研究組則聯合助產責任制的護理和生產時的體位管理,比對兩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和產后出血量。結果:研究組產婦產程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產婦短(P<0.05);研究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聯合助產責任制護理和生產時體位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和推廣。
助產責任制護理;產時體位管理;產婦分娩方式和結局
分娩是人類傳宗接代的自然生理過程,隨著優生優育理念的不斷普及,醫療機構廣泛提倡陰道分娩,廣大產婦也普遍認同,但是否能夠順利、正常地完成分娩過程,要受到產道、產力和胎兒三方面因素的制約。 產道和胎兒為客觀因素,而產力很大程度取決于主觀,除了與產婦的體力有一定關聯,還與產婦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密切相關[1]。 產科服務模式對于產婦心理和精神狀態的變化具有重要影響作用,也將直接關系到母嬰安全。本研究主要探討責任制助產護理模式聯合產時體位管理對母嬰安全的影響和應用價值。
選取 2016 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高齡產婦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骨盆發育正常,均為單胎頭位,經彩超確診均無過期妊娠、胎兒體積過大以及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年齡23~43歲,平均年齡(28.3±3.5)歲,其中初產婦 67 例,經產婦 33例 ,孕期 22~42周 ,平均孕期(27.6±1.4) 周。利用隨機分組方法,將所有孕婦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50例。兩組高齡產婦在年齡、孕期、產次以及羊水量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義(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組采用傳統的輪班制助產護理模式,且不實施產時體位管理,待產時由產婦自由選擇體位,檢查宮口開全時指導產婦取膀胱截石位娩出胎兒。
研究組采用責任制助產護理模式,并聯合實施產時體位管理。待產階段為患者指定責任護士,實施一對一全程陪伴。 責任護士的責任:①向產婦和家屬介紹醫療環境、醫護人員、待產和分娩相關指導等;②加強與產婦交流,打消其擔憂、緊張等負面情緒,鼓勵產婦積極配合醫務工作;③介紹陰道產的優勢并鼓勵產婦選擇陰道產;④給予產婦全面的身心照顧,熱情、親切、和藹地面對產婦,及時解答產婦與家屬的疑問;⑤全面了解產婦的身體情況及胎兒情況,指導產婦完成產前的各項待產檢查;⑥第一產程時,指導產婦利用不同的體位變換或分娩球等方式緩解疼痛,引導產婦隨著子宮收縮的節律來調整吸氣與呼氣[5];⑦產 程進入活躍期后,引導產婦進行各項檢查以明確胎位,指導產婦取與胎兒脊柱同側的側俯臥位;⑧宮口開全后,指導產婦取膀胱截石位,背部墊高 45°,膝蓋彎曲,足外展,隨助產士口令進行吸氣呼氣,直至胎兒娩出;⑨產后常規清理新生兒,并留置產婦 2 h,無異常后送入病房;⑩產婦家屬的健康教育。
觀察和記錄兩組產婦的產程和產后出血量[2]。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產婦第一、第二、第三產程時間均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意義(P<0.05)。
表1 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產程對比表(±s,min)

表1 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產程對比表(±s,min)
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對照組 50 460.61±119.12 36.35±13.49 497.08±136.55研究組 50 391.33±100.25 29.61±10.51 431.15±108.63 P(t)值 <0.05 <0.05 <0.05
責任制組的產后出血量為(168.2±34.7) ml,顯著低于常規組的(263.2±56.2) 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77,P<0.01)。
女性妊娠與分娩是一種復雜的生理變化過程,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因素制約和影響了分娩結果,包括產婦本身的身心狀況、家庭成員的支持、社會環境的變化等。隨著我國優生優育理念的不斷加深,對助產工作方式方法的研究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向縱伸發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顯示,對產婦實施心理護理能有效提高助產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產婦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生理變化,而產婦的疼痛感、分娩速度等又進一步影響產婦,進而產生負面心理,這種心理與生理的變化形成一種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循環模式,不斷地影響著產婦從產前至產后的整個分娩過程,對母嬰健康產生影響[3]。
傳統的臨床助產護理模式主要采用輪流制,根據護士的排班對產婦進行護理,由于助產士的更換易造成產婦對醫療工作的不信任,從而增加產婦與助產士之間的距離感,影響產婦主動表達感受、意愿、情緒等,因而不利于分娩的順利進行,而且大多數女性分娩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時間多超過輪班制的一個班次,當新助產士接班時,由于對產婦情況了解不透徹,又沒有充足的時間與產婦進行溝通,因此不利于臨床更好地評估產婦的分娩條件,
不能有效低指導產婦,也不利于產婦的依從,從而影響分娩結果。責任制助產護理模式是指為產婦指定一名責任助產士,產婦產前至產后的全過程均由同一名助產士負責,實施一對一陪護,全面詳細地指導產婦進行產前準備、檢查、產時配合和產后恢復,并積極地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
綜上所述,聯合應用責任制助產護理模式與產時體位管理有利于提高分娩安全性,縮短產程,減輕產婦痛苦,母嬰均可獲得更好的結局。
[1]張宇,劉超.助產責任制護理聯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與分娩結局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6):721-722.
[2]鞠昀翰,田紅梅,宋春梅等.助產責任制護理聯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與分娩結局的影響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9):23,3.
[3]袁春.助產責任制護理模式聯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2):1428-1429.
R192.7
A
1672-5018(2017)02-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