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 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在去產能及其他供給側改革政策的帶動下,我國經濟運行狀況明顯改善。2017年上半年,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6個百分點。經營效益的走強降低了企業的債務壓力,壓低了銀行的壞賬風險。不過,盡管去產能政策取得了積極成果,但政策推行中浮現的問題也值得關注。這表現在:
去產能政策在推升上游產品價格、提升上游行業景氣的同時,也加大了中下游行業的成本壓力。2017年上半年,上游采礦業利潤總額同比大增超過13倍,部分行業利潤狀況已經回到了歷史最好水平。同時,中游的電力熱力行業的利潤則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三分之一,各個下游行業的利潤增速也遠遠低于上游行業。很明顯,快速上升的上游產品價格已經明顯侵蝕了中下游行業的利潤。
為此,去產能政策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做適當優化,更加關注價格信號。通過對價格做區間調控,規避價格的暴漲暴跌,以平衡上下游行業的利益,避免上游價格的過度上漲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從更高的層次上來說,決策者需要重視價格信號所反映出來的市場供求狀況,并對政策做相應的調整,這樣方能將短期去產能與長期促市場化改革有機結合起來。(8月17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