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


摘 要 目的:探討視知覺學習治療弱視的臨床意義。方法:將2014年1月—2016年6月眼科接治的弱視患者52例,按數字隨機表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6例。對照組按常規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視知覺學習系統進行治療。隨訪觀察6個月,對比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46%(23/26),對照組為57.69%(15/26),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視知覺學習系統治療弱視臨床效果理想,見效快,具有科學有效且趣味性并存的優勢,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弱視;視知覺學習;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79.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16-0060-03
Preliminary study of visual perception lear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mblyopia
WANG Wei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of Xinyu Peoples Hospital, Xinyu 338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visual perception lear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mblyopia. Methods: A total of 52 patients with amblyop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random tabl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visual perception learning system.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and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46%(23/26),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7.69%(15/26).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visual perceptual learning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amblyopia is ideal and has quick effect and the scientific, effective and interesting coexisting advantages,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amblyopia; visual perception learning; therapeutic effect
弱視是一種發育障礙性疾病,為小兒眼科常見多發性疾病。近年來,我國弱視發病率已達2.8%[1-2]。作為兒童時期常見眼病,弱視患者的臨床表現以視力低下、無立體視覺為主,導致患者身心發育受到影響[3]。如何提高對弱視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已成為眼科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的一項課題[4-5]。本文報道采用視知覺學習治療弱視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醫院眼科接治的弱視患者52例,均排除器質性眼病、不能利用電腦進行在線訓練或已接受其他相關治療可能影響療效判定者,按數字隨機表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6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8例,年齡3~20周歲,平均(7.5±0.8)歲。觀察組中男15例,女11例,年齡4~16周歲,平均(6.5±1.3)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包括紅光閃爍儀訓練、CAM視覺刺激、穿小珠子、描圖、海丁格刷等措施。觀察組采用視知覺學習系統進行治療,患者按醫囑佩戴合適眼鏡并遮蓋治療,即所有患者均佩戴適合的屈光矯正眼鏡,單眼訓練過程中雙眼視力差超過3行的應遮蓋健眼進行訓練,雙眼功能訓練時應將專用紅藍眼鏡佩戴在矯正眼鏡之上進行訓練。患者進行視知覺學習訓練時通過個人賬號連接網絡登入視知覺學習系統,讀取個性化視知覺訓練方案。訓練過程中與電腦屏幕保持50.0 cm距離,每次應堅持完成2個項目的訓練,訓練過程中不同項目間隔時間為0.5 h,每個項目訓練時間視患者接受情況以及耐受度決定,多在10.0~15.0 min。視知覺學習訓練方案與訓練內容根據患者年齡、視力、屈光檢查結果、眼球震顫情況、斜視情況以及視知覺檢查系統的檢查結果進行綜合評定。訓練內容包括:①視覺生物信息刺激訓練。對人類視覺系統各個部位敏感性較高的各種視覺信息模型以及場景模型進行模擬,利用視覺噪聲、特殊概念物體、棋盤格翻轉、人臉、黑白條柵、彩色條柵等多種刺激方式以及人臉識別、視覺注意、位置噪聲、輪廓整合等多種任務模型,使訓練對象皮層神經細胞活動反應被喚醒,進而達到提高視力水平的目的。②雙眼分視訓練。利用視知覺學習系統專用紅藍眼鏡實現視覺信息的雙眼分視,將更為動態與全面的視覺信息提供給患眼,適當減少呈現給健眼的信息,以多種刺激方法去除患者優勢眼對弱視眼的抑制,促進患者立體視功能的構建與完善。③高級知覺功能訓練。以視覺生物信息刺激訓練以及雙眼分視訓練為基礎,展開各種以患者雙眼高級功能為基礎的知覺任務訓練,包括辨別立體深度、粗糙匹配等,促進患者雙眼高級直覺功能的不斷提高與改善。隨訪觀察6個月,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弱視治療效果。endprint
1.3 觀察指標
參考中華眼科學會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治學組工作會議標準,將矯正視力≤0.1判定為重度弱視,將矯正視力在0.2~0.5判斷為中度弱視,將矯正視力在0.6~0.8判斷為輕度弱視。按此標準,經治療后隨訪6個月視力保持正常為痊愈,矯正視力提高至0.9及以上為顯效,矯正視力較治療前提高2行或以上為有效,矯正視力未見改善或僅較治療前提高1行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效果方面的差異,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8.46%(23/26),對照組為57.69%(15/26),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表1)。
3 討論
目前,臨床實踐在排除眼部明顯器質性病變的前提下,可將矯正視力低于0.8的患者判定為弱視[6]。既往研究中發現弱視是一種視覺發育敏感期異常刺激所致的功能性異常病變,視覺剝奪以及雙眼相互競爭作用是導致弱視病變的最主要原因[7-8]。有研究發現,弱視最為發育障礙性疾病,本病的臨床治療效果與患者接受治療的年齡有一定相關性關系,即年齡較小的情況下弱視治療的整體效果越佳,反之年齡較大的情況下弱視治療的整體效果偏差[9-10]。因此,盡早展開弱視訓練是弱視治療的最佳手段之一[11-12]。
視知覺學習治療系統是國家醫療保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針對弱視、斜視等視覺障礙疾病患者所研制的在線診斷以及定向治療系統。視知覺學習治療系統治療弱視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過視覺生物信息刺激以及知覺任務訓練,模擬對視覺系統有高度敏感性的視覺信息以及知覺任務,在訓練過程中達到提高視力,并促進雙眼高級視覺功能的恢復。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8.46%,優于對照組的57.69%(P<0.05),提示應用視知覺學習系統能夠顯著改善對弱視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主要優勢在于:視知覺學習系統搭載軟件平臺,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讓患者自主操作,訓練內容豐富,并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訓練方法,為患者提供數千種豐富多彩的程序設計方案,吸引患者注意力,讓患者更加喜歡并樂于展開這種訓練,從而使弱視治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應用視知覺學習系統治療弱視的臨床效果理想,具有見效速度快、科學有效且趣味性并存的優勢,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英, 肖信, 劉偉民, 等. 視知覺學習治療弱視患兒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29): 8-11.
[2] 潘冰心, 樓倚天, 周武英, 等. 氦氖激光聯合綜合治療儀治療偏心注視性弱視[J].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12, 30(4): 443-445.
[3] 宋峰偉, 孫朝暉, 楊羿, 等. 連續全遮蓋法治療8~14歲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 中華眼科雜志, 2014, 50(7): 494-499.
[4] 陳少芳, 周瑾, 劉恬, 等. 屈光參差性弱視治療過程中視力和立體視覺的對比研究[J]. 實用醫學雜志, 2015, 31(12): 2007-2009.
[5] 林曉峰, 鄭敏, 翁旭, 等. 同量治療下雙眼屈光不正性弱視主視眼與非主視眼療效比較[J].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14, 32(8): 973-976.
[6] 湯瑋瑋, 王瀟瀟, 陶黎明. 基于云服務技術的視知覺訓練與傳統綜合訓練對改善弱視患兒視力和立體視功能的療效比較[J]. 中華實驗眼科雜志, 2016, 34(5): 426-431.
[7] 杜娟, 羅紅. 單眼弱視者的空間視覺缺損及其與弱視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 海南醫學, 2015, 26(4): 517-519.
[8] 賈趁霞, 胡俊喜, 閆義濤, 等. 弱視治療前后對比敏感度的分析[J].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 2014, 22(3): 26-31.
[9] 時穎, 鄭曰忠. 兒童屈光不正性弱視治療效果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15, 33(6): 654-656.
[10] 肖信, 劉偉民, 王英, 等. 視知覺學習療法治療近視性弱視兒童屈光動態觀察[J]. 實用醫學雜志, 2011, 27(5): 781-783.
[11] 黃楊利, 趙牧, 何建華. 多媒體訓練系統重建弱視兒童雙眼視功能的臨床觀察[J]. 山東醫藥, 2013, 53(41): 39-41.
[12] 楊玉珠, 劉永民. 多媒體訓練系統與傳統方法治療弱視的療效對比[J]. 實用醫學雜志, 2016, 32(16): 2652-26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