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春
摘 要 在思想作風上進一步增進群眾感情、拉近同群眾的距離,回答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關健詞 思想政治工作 人民公仆 思考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認真貫徹執行。本人以為,在開展“兩學一做”的實踐教育活動中,我們作為基層海事部門,一定要認真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三個誰”的問題,因為這是新形勢下深入研究如何當好人民公仆需要回答的重大課題。
第一,要端正態度,找準位置,勤勞勤奮勤勉,明白“我是誰”。明確“為了誰”、搞清“依靠誰”,歸根到底還是要解決好“我是誰”。“我是誰”,我是人民的公仆,定位好黨員干部的自身角色。我們應當明白,解決好“我是誰”的問題,關鍵是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是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的一個重要著力點。人民群眾是黨和國家內在情感的最終投放體,每個人不論身份地位、貧富貴賤,權力越大,也就意味著責任越大。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以高標準、嚴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力求做到邊學邊改、邊查邊改,立說立行、不等不看,緊密聯系人民群眾,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力求做到像父母一樣寵著群眾,像戀人一樣愛著群眾,像兄弟一樣幫著群眾。摒棄特權思想,把群眾當作主人,做到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才能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腳踏實地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因此,我們只有明白“我是誰”,牢記黨的干部是人民公仆,才能找準前進的目標方向,接“地氣”、去官氣、得民心、蓄底氣。
二要服務群眾,無私奉獻,爭先率先領先,知道“為了誰”。“為了誰”,就是一切為了群眾、真心服務群眾、為群眾謀福祉。我們應當知道,解決好“為了誰”的問題,關鍵是站穩群眾立場,堅持與群眾站在一起,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站穩群眾立場,就要始終牢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對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去宣傳群眾,以對群眾的滿腔熱情去服務群眾。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黨的一貫要求和作風,就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反映人民群眾心聲,為人民群眾謀利。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急群眾之所急,憂群眾之所憂,恪盡職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真正的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服務群眾同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與提高文明素養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充分展示群眾“身邊的感動”、大力唱響“勞動者之歌”。敏銳感知群眾冷暖,關注群眾訴求,反映群眾心聲、回應群眾關切,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因此,我們只有知道“為了誰”,牢記黨的宗旨,才會堅持一切為了群眾,才能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把增進人民群眾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要深入基層,傾聽呼聲,創業創新創優,懂得“依靠誰”。“依靠誰”,就是充分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們應當懂得,人民群眾是黨和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力量源泉。在思想上,我們要懂得“依靠誰”,牢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誠傾聽群眾的呼聲;在工作中,我們要懂得“依靠誰”,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工作好壞的第一標準,不斷完善工作機制,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在批評與建議中吸取經驗教訓;在作風上,我們要懂得“依靠誰”,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因此,我們只有懂得“依靠誰”,牢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凸現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讓群眾真滿意、而不是“被滿意”,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不斷深化認識、深化實踐,共同譜寫中國夢寶應篇章的強大力量。
四要當好人民的公仆,必須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1)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保持廉潔奉公形象。接受人民群眾監督,是黨的領導干部當好人民公仆的最起碼的要求。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有少數黨的領導干部經不起市場經濟的考驗,放棄世界觀的改造,他們不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忘記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以權謀私,行賄受賄,貪污腐化,最后受到了黨紀、政紀和法紀的處理。腐敗問題雖然發生在少數人的身上,但卻嚴重影響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影響了黨的凝聚力、號召力、向心力,挫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損害了干群關系。所以,黨的領導干部一定要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堅持依法依規辦事,堅持民主集中制,不搞暗箱操作,嚴格遵守黨員領導干部廉政準則的要求,永遠保持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
(2)深入群眾之中,主動接受群眾監督。黨領導干部不僅在思想上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更重要的是行動上也要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然而有少數黨的領導干部缺乏公仆意識,長期呆在辦公室里,不同程度沾染上了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形式主義作風。一方面能引發矛盾,導致群眾上訪問題接連發生;另一方面有可能將矛盾激化,引發群體事件發生,進而浪費社會人力、財力、物力。所以,領導干部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經常深入到基層,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它不需要什么成本和代價,卻能在人民群眾中產生很大的動力,不僅會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而且還會激發人民群眾投身經濟建設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因此,黨的領導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走出辦公室,堅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人民群眾之中,調查研究,做人民群眾的知心朋友,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以實際行動發揚我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3)長期接受監督,當好人民的公仆。黨的領導干部長期自覺地接受人民群眾監督,能有效地防止腐敗問題的發生,能幫助克服自身存在的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更能使黨的事業順利發展。不長期接受或拒絕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黨的領導干部,就會沾染上不正之風,就會出現違紀,甚至會發生腐敗問題,使黨的事業受到損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