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海+趙治中
摘 要 課程教學改革是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和教學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徑和保障。本研究針對碩士研究生《現代管理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創新特色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探討,營造出“清爽”、“活力”的課堂氛圍,形成教師課堂教學與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精神矍鑠、獨立思考、善于發言的良性互動教學效果。
關鍵詞 現代管理理論 教學改革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現代管理理論》教學現狀
《現代管理理論》課程在如何快速引導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研究生在包括管理哲學與思想、管理理論發展過程、發展內容及特點、管理研究方法等方面形成有效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受到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研究生的青睞。
然而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以往《現代管理理論》在教學方式、課程體系內容設置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課程雖然強調管理理論體系的學習與構建,但管理理論體系不能很好地與管理實際聯系起來,進而導致在進行管理相關理論的講授與學習時,管理理論“束之高閣”,不能使學生形成較好的管理形象思維。同時教材內容與課程內容比較陳舊,僅僅為了注重知識的完整與系統性,而未能將理論與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再者,“教師講授為主導、學生學習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管理運營模式不能很好地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不利于學生管理科學精神和思辨創新精神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實現課堂學習的技能、態度、知識的一體化整合。因此,《現代管理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學生基本能力、基本素質的培養,同時結合管理學科發展的大背景、新特點,對《現代管理理論》做出大膽、合理的教學改革顯得尤為要緊。
2 《現代管理理論》教學改革舉措
2.1教材革新,選擇合適的教材
目前在碩士研究生階段進行的管理理論體系的講授大多在西方管理學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課程內容講授大都基于西方組織管理情境,中國組織管理情境較少,特別是中國西部企業組織管理的情境少之又少。青海大學《現代管理理論》課程的教與學應有“世界情懷、中國情境、西部元素”。而且好教材具有啟發性、科學性、先進性,亦即,教材的選用以及編寫,要能夠指引學生把握內容的內在邏輯,由此揭示出課程的本質屬性。然而從現有教材方面看,教材的版本雖然不同,但教材中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甚至其中的例題、表格都一致,千篇一律的教材不利于現代管理理論這門學科的創新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僅僅依靠這種教材授課是難以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因此在教材革新方面,青海大學財經學院《現代管理理論》教研團隊整合資源,自行編制了適合學生的教材《企業管理學》,又給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增添了《5大典型案例》、精編習題庫等教學資源,為學生展現出一幅豐富的現代管理知識網絡,以便學生學習,提高效率,優化教學效果。
2.2教學內容與特色
(1)直取本質性概念,突出教學內容。研究生教學階段最忌諱的是講授的“面面俱到”,因而抓住課程本質、領悟管理理論體系概念、命題及其相互聯系,激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是課題教學最要緊的工作。于是,課堂的重點放在了案例身上,課程改革的內容緊緊圍繞著這5個大案例,通過對案例的透徹分析使同學們能夠從本質上理解概念、避免學生死記硬背。同時,通過對案例的學習使得同學們在“當代企業對初級管理人員的要求、企業運營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論、時代和社會要求的基本能力和素質”方面的能力提到提升。
(2)注重實際應用,實踐中體會理論知識。在現代管理理論的教學中,師資團隊大膽突破,開展多種教學實踐活動,如組織碩士研究生學生去企業調研,了解企業基本情況,由學生所見、所聞、所感,寫出報告,分析企業的戰略、企業文化、企業中員工態度以及企業核心競爭力等。主講教師推薦研究生相關書目,通過拓展閱讀和學習開闊了研究生的視野,了解實際中的管理知識。還有授課教師組織學生以“最成功的一次組織經歷”為題,講講自己親身經歷的組織管理活動等。這一系列教學實踐活動使碩士研究生學生親歷親為、感同身受,把學生們個人的管理情感、感悟有效融入到管理理論課題學習之中,同時同學們用自己的內心感受知識、同化知識、運用知識,這是一個能夠將理論付諸實踐的最好方式的表達,這更是提升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效果較好的方式。
2.3教學方法改革
(1)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與傳統板書相結合。多媒體CAI技術實現了課堂中由聽覺的形象轉化為視覺的形象有利轉化,擁有形象直觀、可以重復學習、提高知識吸收效率的目的。授課教師在課堂的PowerPoint課件中,運用了動畫式的課件,引起了學生們對知識的極大興趣。在此基礎上加上傳統板書這種可以將臨時靈感付諸筆端的教學工具,具有闡述問題簡潔明了、邏輯鮮明的特點。這種有機的結合,彰顯了多媒體教學視覺形象化、直觀化的優勢,亦將板書所具有“畫龍點睛”的特色融于課堂教學,兩種工具相得益彰,共同為高效率的課堂服務。
(2)“less is more”,學生為課堂的主角。知識不宜講解太多,但講的知識要精化。講完課后安排學生們討論,同學們各有各的思考,各有各的見解,同學們交融出的知識點是各位同學想要的,也是授課教師想看到的,是值得共同學習的。一堂課中,知識講太多,總是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最好還是在知識講授過程中穿插討論,請同學們講講、談談他們的見解,這樣也增強了課題教授過程的師生互動。
(3)巧妙利用案例,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現代管理理論》教研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精挑細選了5大案例,分別是,《上海創圖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業案例》、《微軟跨界困局案例》、《匯源敗局案例》、《太太樂口服液案例》、《正平路橋公司案例》。教師與研究生一起在“顯微鏡”下分析這五大案例,此處案例分析“面面俱到”,授課教師基于自身教學經驗,加上個人獨到見解,將案例巧妙遷移到各個基礎概念上來,帶領學生深鉆案例,學生無形中掌握了概念及概念本質,同時又提高了綜合分析的能力。endprint
2.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現代管理理論》課程教研組教師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啟發引導,層層深入,調動學生對知識的熱情,活躍他們的思維,使他們產生對問題的見解。在課堂現場尤為注重交互,此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作點評,課堂氣氛保持活躍狀態,課堂效果良好。授課教師能與研究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與同學交流,可以提高課堂活躍度,無形中減少學生課堂的“潛在學習壓力”,學生們會以一種放松的心情配合課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2.5優化考核方式
《現代管理理論》課程注重工商管理一級學科點碩士研究生平時學習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平時成績的評定較為嚴格,將平時作業、課堂分享、出勤作為平時成績,尤其注重實踐環節。具體分配如下:總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30%+實踐環節成績*40%,這樣能夠做到課堂與課外相結合,有利于督促學生自覺進行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
3結語
總之,《現代管理理論》課程改革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關系等幾個方面做出改革,在教學過程中,效果顯著,證明這種方式是可行的。但改革尚處于“初級”摸索研究階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和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將對這些問題不斷“拷問”、摸索、歸納、總結,形成完善、成熟的《現代管理理論》教學改革體系。
作者簡介:蘭海(1982-),男,江西永豐人,青海大學財經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趙治中(1967- ),男,陜西渭南人,青海大學財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企業管理、創新與創業。
參考文獻
[1] 那仁圖雅. 由傳統、現代到后現代:課程管理理論發展脈絡、趨勢及取向[J].前沿,2014(06):170-172.
[2] 李亞子.現代企業管理學教學改革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4(03):143.
[3] 鄭志強,翁智.“現代控制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11):381-383.
[4] 馬璐, 祝新. 《 現代管理理論》 課程特點與教學改革探討[J]. 賀州學院學報, 2013, 29(4): 118-120.
[5] 鞏軍, 海軍工, 管理工, 等. 基于 BOPPPS 模型的《 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 課程改革探析[J]. 海軍工程大學學報 (綜合版), 2016 ( 03): 55-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