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斯
摘要: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校對學生的培養富有時代性,教學內容需不斷擴展、充實和豐富,形成具有普遍性的校園文化現象。校園文化包含眾多元素,其中校園歌曲就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健康向上的校園歌曲對學生的品德、性格、情操以及全面素質起著一定的積極引導作用,因此普及和發展校園歌曲,對搞好現代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做好普及和發展校園歌曲這一課題?筆者認為首先要解決好認識上的問題,只有樹立正確的觀念,讓歌聲成為成長的催化劑,才能使學生身心更加健康,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關鍵詞:現代教育 素質教育 校園歌曲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6-0072-02
教育,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培養人的工作,它對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施以影響,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獲得一定的知識技能,鍛煉出健康的體魄。教育通常指學校教育,但也包括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進一步重視,我國在學齡段范疇的人都能接受正常教育,主要是接受學校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結合書本上和實際傳授的各方面的知識,通過教書育人的手段,逐漸提高人的全面素質,達到創新和發展,使社會文明與進步。
學校是培養和造就人的搖籃,承擔著現代教育的重任,搞好各項素質教育,是學校教育中長期艱巨的任務。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更加社會性和時代性,教學內容不斷擴展、豐富和充實,形成了具有普遍性的校園文化現象。校園文化由眾多元素組成,其中校園歌曲就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
歌,是能唱的文詞或歌曲;歌曲,是供人歌唱的作品,是詩歌和音樂的結合。這里不去研究“文詞”和“歌曲”的淵源和創作,也不探討“詩歌”與“音樂”的最初結合,只從唱歌這種形式出發,探討校園歌曲在現代教育中的作用。
一、普及發展校園歌曲的必然性
校園歌曲,是在校園里、大部分由學生所做、流行在學生中的、體現校園生活和學生心境或感受的歌曲,其特點是主題明朗、節奏明快、旋律流暢、通俗易懂、容易傳唱。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校園歌曲是最常見的一種文化現象,它形象地反映出了學生的校園生活,表現出青少年的蓬勃朝氣、青春活力。由于唱歌不受太多的條件約束,因此在學校里唱歌和在校外唱歌一樣,深受學生歡迎。
古今中外,無論是普通學校還是中、高等學校,哪一所學校里沒有歌聲?歌曲是最能表達和抒發內心情感的一種普遍的口頭行為,人們在高興激動的時候哼上幾句小調,解除和驅散心中的不愉快;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唱上幾句歌曲,可以使精神得以輕松。學生更是不例外,緊張和高度集中的課堂生活更需要調節。從科學的角度講,人不能長期處在高度緊張和壓抑的環境下,那樣會導致出負面效應,學生階段正是處于各方面發育時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問題一樣不容忽視。課余時間,多唱唱歌,用歌聲來放松一下大腦,輕松一下身體,既有益身心,又活躍學校氣氛。大力提倡和引導學生多唱健康向上的校園歌曲,是新時期積極的教育方法。
唱歌是人的天性,是情緒的自然表露,不可壓抑,作為天真活潑的青少年來說,更是如此。實際上,人的情愫是很難被壓抑的,因此,在寬松的社會環境影響下,校園歌曲將會更加繁榮,校園歌曲活動的普及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
二、普及發展校園歌曲的必要性
歌聲是透視心靈的窗口,對學校而言,在某種意義上講,歌聲就是學生的心聲。音樂家李斯特說過:“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覺與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血管中流通著的血液。”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說過:“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侵潤心靈,使心靈因而美化;如果沒有這種適合的教育,心靈也就因而丑化。”因此校園歌曲不但要普及,而且要發展。實踐告訴我們:發展校園歌曲是必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現代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校園歌曲。我們已經知道,唱歌有益身心健康,特別是青少年,健康正確的歌唱有利于發育成長。科學研究發現,經常唱歌,對人體各部位的功能,尤其是肺部和呼吸道的健康大有好處。一個人的青少年時期,有大部分的成長時間是在學校度過,在這個成長過程,無論功課多么繁重,學習生活多么緊張,然而心情一定是要愉快的,有了愉快的心情,才能有好的身體,才能茁壯地成長。怎樣才能使學生有個好的心情和精神狀態呢?引導和教育學生經常唱歌就顯得很有必要。唱歌可以使學生變得開朗、自信,克服自卑,從而充滿青春活力,反過來幫助學習,用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生活中。
(二)現代的教育發展需要校園歌曲。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人類的未來,學校培養人的任務任重道遠,然而知識程度并不等于文化素質。許多事實證明,有些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只是個書呆子,并且性格孤僻、冷漠。現代的教育方向和模式,是要把學生教育成為高素質的人才,這種人才不只是要求會讀書、懂得書本上的知識,除此之外,更要品德高尚、性格開朗、熱情向上,培養這樣的人品,要求教育要高起點、全方位、多功能。唱歌是既廣泛又簡便,既古老又現代,既獨特又適宜,永遠不會過時的育人手段,自然就在教育發展的其中。
(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校園歌曲。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綜合素質高的人才。人們已經看到,要發展企業經濟,離不開企業文化,因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精神,能夠轉化成經濟效益。要發展企業文化,最具體的就是能歌善舞,并且在這方面有較強組織能力的人,這種人在校期間一定是校園歌曲的愛好者,或校園歌曲積極參與者;另一方面,在人員配備上,一專多能的人可為企業節約人力資源;再者,企業需要對外交流,企業中的人才,可以在文化交往中發揮特長作用,而這種人才在校期間,也一定是校園歌曲的愛好者和積極分子。
三、如何做好校園歌曲的普及endprint
革命先驅李大釗在他的《新紀元》中講到:“人類生活,必須時時刻刻拿最大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擴張傳衍,流傳無窮……”開展校園歌曲活動,就是要用文明的、向上的、健康的思想去擴張一種教育新局面。
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漫長的,雖然校園歌曲作為教育的一種先進模式正在向深度和廣度發展,但從宏觀上看、客觀上講,情況并不容人太樂觀,主要問題是認識不統一,發展不平衡。如何能讓校園歌曲得到更好的普及與發展,使其在現代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筆者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一)改變舊的觀念。首先要克服兩種偏見:一是不能認為學生只要把數理化和語文、外語學好就行了。國外有些國家,把音樂教育看得很重,列為學校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重視藝術教育就是重視全面素質教育。校園歌曲除了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審美能力之外,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感、身心健康等的提高,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不能認為唱歌是個人行為,就可順其自然,不能讓那些不健康的、低級庸俗的歌曲流入校園,侵蝕健康的心靈。
(二)各級教育部門要重視師資力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普及發展校園歌曲,要有一定的師資力量。因此,學校在招收和聘請教師時,應適當考慮音樂方面的教師,沒有好的老師,就不會有好的教育成果。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里道出了老師的基本標準,同樣包括了對音樂教師的要求。
(三)引導為主,避免強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普及發展校園歌曲要有規劃,要有長遠性和整體性,堅持才會有效果,并且要講究方法,因勢利導。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特征和不同的性格特點,進行各方面的積極引導。引導一要耐心,二要持之以恒,欲速則不達,唱歌是情感的渲泄,強求不得,否則會恰得其反。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唱歌的益處,從而自覺地接受歌聲,走進歌聲,熱愛歌聲,傳播歌聲。為了培養孩子們愛唱歌、唱好歌的習慣,在教學中應抓住時機對他們進行興趣培養。青少年好奇、好玩、好動,可以選擇一些適宜于動作表演的歌曲,讓他們邊唱邊動,并設計出一些新穎別致的音樂游戲,讓學生們邊玩邊唱,從玩中學,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學中,把校園歌曲同校園生活、玩耍結合起來,使用學生所熟悉的語言,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鼓勵學生唱自己的歌。自己的歌包括兩個范籌:一個是指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校園歌曲是學生自己的歌;另一個是說學生們自己創作的歌曲。鼓勵學生自己創作歌曲的意義在于不但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歌曲創作活動中發現人才,做到有重點地培養人才,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自己心中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學生唱著自己寫的歌曲會倍感親切,倍受鼓舞。
(五)充分運用電化教育手段。以校園歌曲為載體,并不只是讓學生唱會幾首校園歌曲就完事,而是要使學生熱愛音樂,讓他們具有高尚情操、優良品德,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化電教手段,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聽、想等立體感官,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欣賞《藍色多瑙河》時,可以結合一些有關多瑙河的風光片,學生會很快進入意境,展開豐富聯想,邊吸吮著多瑙河春天的泥土芳香,邊感受著樂曲的活力與力量。
(六)正確對待普及與提高的關系。校園歌曲應該講求規范,但不可千篇一律。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因此要從實際出發,校園歌曲首先要普及,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過程中發展。普及和發展校園歌曲,不是一定要把學生都培養成歌唱家,而是要體現學校教育的全面性,培養出現代社會的適用人才。
在人的社會化的過程中,文化不僅起引導、規范的作用,它還能改變人們已經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思維方式,重塑人的心理、素質和人格,只要學生唱起來,校園就會活躍起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關注教育事業,關注學生生活,關注校園歌曲,我們的學校一定會越辦越好,我們的校園歌聲一定會越來越嘹亮,我們就一定會不斷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現代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俊田,林松,禹克坤.四書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
[2]于幼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文化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