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靜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人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暢享教育資源。在這種現代化學習模式下,微課應運而生。如何借微課這一新型教學形式,改善職業教育綜合實訓教學效果,實現教學與就業崗位“零對接”,給專業教師提出了諸多新的挑戰。
關鍵詞:微課 電子實訓 教學資源 整合
一、微課應用特點
首先,微課“位微不卑”。微課雖然內容短小,但在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方面更顯優勢。設計過程中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整合各種教學因素,創建主題單元資源包。資源包分幾個方面:一是教案設計和學案設計,二是課上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PPT課件等,三是教師課程以后的教學總結,四是學生反饋意見和教學專家的專業點評等教學資源。教師和學生在這樣逼真、形象、案例化的教學場景中實現潛移默化的高級思維能力,并實現教學理念、技巧轉化和提升。
其次,微課“課微不小”。不同于一堂傳統課程需完成的眾多且繁雜的教學內容,微課內容更加精簡,視頻時間在15~20分鐘,大小控制在幾十兆左右。“小而精”的學習內容既解決了問題又便于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多媒體播放,一堂優秀的微課比傳統幾十節課更顯成效。
最后,微課“步微不慢”。微課從表面上看是小步子,一個微課只講解一兩個知識點,但穩步推進,一次解決一個重要問題,特別是重難點內容,依此展開教學資源。學生在學完后,可以清楚地回想起課堂講授的內容,有利于學員對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思考,通過持續吸收的微知識獲取大道理、大智慧。
二、專業綜合實訓教學現狀
專業綜合實訓一般會在學生赴企業頂崗實習之前開展,通過綜合性、系統化的訓練,鞏固和拓展專業綜合知識,增強對就業崗位的適應度。然而,專業綜合實訓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往往不盡人意。首先師資力量不足,造成與企業新技術脫節。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甚至達不到考核要求。另外綜合實訓對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設備在數量和功能都不能滿足需求。最后考核方式單一,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難以實現以評促學,營造自主學習氛圍的目的。
針對以上幾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在電子專業綜合實訓教學中嘗試引入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以改善實訓效果。
三、基于微課教學的電子技術專業綜合實訓方法
通過深入企業調研,結合當前社會新技術,企業典型崗位能力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將綜合實訓分解成若干個由易到難的實訓項目。每個實訓項目將適合制作微課的內容分解成項目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三個階段。
1.項目實施前“預習”引入微課
教師收集相關資料,結合實訓目標,設計出高質量的微課上傳至學習平臺,以供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預先學習。以第二個項目助聽器為例,“三極管結構與檢測”是本項目的基礎知識,視頻中學生可形象地看到三極管的外形、結構。“放大電路”視頻中加入仿真模擬,學生可具體觀察信號的放大過程,既節省課堂學習時間,又可加深理解。學習過程中要突出在線交流的優勢,有的放矢,發現學生在實訓項目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和強化。
2.項目實施中“技能演示”引入微課
例如可調直流穩壓直流電源實訓項目中,教師首先對學生課前預習階段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如電阻、電容和二極管元件的測量。然后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有代表性的常見問題,如半波、全波整流電路的原理。接著將實操內容核心操作制成視頻,如焊接工藝、電路組成、元件分布等,老師對其重點難點進行演示,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實時調整微課的設計思路,設計教學場景,引導學生自主推進實訓項目的進行。
3.項目實施后“復習點評”引入微課
教師將學生在整個項目中的工作動態發到互動平臺上,如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問題、故障排除、作品展示、團隊合作等,通過不斷解決問題、鞏固和掌握所學項目的重點和難點,完成學習目標。另外,構建學生對課堂內容和框架體系進行評價的機制,促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微課教學能夠可持續發展。
微課對比于傳統實訓教學,優勢在于一石三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深層次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最后設計微課的過程中無形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設計“奇思妙想”的微課,以微課實現教學改革,以教學改革促進微課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邢臺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