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美英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我國的國家戰略后,創新創業成為了當下的時代風潮。為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鼓勵科技創新,調動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活力,使科技成果最大程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稅務總局先后出臺了稅收優惠政策。下面,筆者以案例的形式分析個人以技術成果投資入股適用新舊政策的所得稅納稅籌劃問題。
一、案例闡述
2016年10月,張教授以多年的個人研究成果專利技術出資與A企業以貨幣出資共同成立了某環保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占股比例分別為60%,40%。A企業在公司成立時即將貨幣資金400萬元注入某環保設備公司的賬戶。專利技術經評估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價值600萬元。該專利技術預計升值潛力巨大。
公司財務總監就專利技術入股入賬及涉及的應繳稅款問題按照現行的政策和最新出臺的政策做出兩套方案,供決策者選擇。
二、政策依據及方案分析
(一)根據現行政策《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非貨幣性資產投資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41號文件之有關規定:個人以非貨幣性資產投資,包含兩個層次的業務第一個人向企業轉讓非貨幣性資產;第二個人以非貨幣資產向企業投資。對個人轉讓非貨幣性資產的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依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以非貨幣性資產投資,其入賬價值應按評估后的公允價值確認非貨幣性資產轉讓收入。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為:非貨幣性資產轉讓收入減除該資產原值及合理稅費后的余額。個人以非貨幣性資產投資,在非貨幣性資產轉讓、取得被投資企業股權時,確認非貨幣性資產轉讓收入的實現。個人需要在投資入股應稅行為的次月15日內申報納稅。為緩解納稅人的負擔,對一次性繳稅有困難的,可報稅務機關備案后,自發生應稅行為之日起不超過5個年度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
本案中張教授2016年10月轉讓專利技術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扣除申請專利時的費用稅金20萬元、應繳納個人所得稅:(600-20)*20%=116萬元。
個人以專利技術投資入股“視同銷售”需要負擔的增值稅(個人按照簡易辦法征收稅率3%)為:600*3%=18萬元
應負擔印花稅為:600*0.0005=0.3萬元
投資人張教授共計負擔稅款116.00+ 18.00+0.30=134.30萬元
(二)根據最新政策財稅〔2016〕101號文件之規定:技術成果投資入股實施選擇性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或個人以技術成果投資入股到境內居民企業,被投資企業支付的對價全部為股票(權)的,企業或個人可選擇繼續按現行有關稅收政策執行,也可選擇適用遞延納稅優惠政策。選擇技術成果投資入股遞延納稅政策的,向稅務機關備案后,投資入股當期可暫不納稅,遞延至轉讓股權時,按股權轉讓收入減去技術成果原值和合理稅費后的差額計算繳納所得稅。對被投資企業可以按技術成果投資入股時的評估值入賬并在企業所得稅前攤銷扣除。技術成果投資入股,是指將技術成果所有權讓渡給被投資企業、取得該企業股票(權)。
假設采取選擇使用遞延納稅優惠政策的。張教授2016年10月投資入股時暫時不繳納個人所得稅,5年后的2021年10月決定轉讓股權,該專利的公允價值達到了3000萬元。
張教授于2021年10月轉讓專利技術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扣除申請專利時的費用稅金20萬元、應繳納個人所得稅:(3000-20)*20%=596萬元.
個人以專利技術投資入股“視同銷售”需要負擔的增值稅(個人按照簡易辦法征收稅率3%)為:3000*3%=90萬元
應負擔印花稅為:3000*0.0005=1.5萬元
投資人張教授共計負擔稅款596+90+ 1.5=687.5萬元
三、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選擇現行政策合計負擔稅款134.30萬元,在預計專利技術升值空間很大的情況下,如果選擇使用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合計負擔稅款687.5萬元。稅款的負擔遠超過選擇現行政策,是資金的時間價值不能彌補的。專利技術投資入股時評估值較高未來升值空間不大的情況下,選擇遞延稅收優惠政策有利于節約資金流;在預計專利技術升值空間非常大的情況下,選擇現行的政策能達到了合理避稅的目的,對企業更為有利。
(作者單位:青島水務集團(青島高新海潤水務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