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英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合作學習被廣泛應用到了各科教學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方式時,教師必須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合作內容,明確合作的目的,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把握好合作的時機,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從而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共同進步。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小組分工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把合作學習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并把“學習與他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作為目標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注重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一般情況下,是由教師分配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我認為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做好充分的合作準備
1、設計合適的合作內容。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的內容,合作學習內容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讓學生既能夠通過探究、合作解決問題,又不會很輕易地就完成任務,必須經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能達到目的。最初設立小組時,教師可適當設置相對簡單的合作內容,讓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學習較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保持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在經歷一個階段后,教師要注意設計一些有難度的內容,使學生感到獨立學習有一定難度,從而使學生產生尋求他人幫助與合作的需求,自覺地參與合作,使合作交流更有意義。這樣,學生才會興趣盎然,小組合作學習才能真正獲得實效,避免走過場,流于形式。
2、合理分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人數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若人數太多會致使部分學生沒機會發言,沒時間交流。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很多,通常采用的是四人小組或者團隊的形式,通過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成員搭配方面,教師要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合理分配小組成員,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的作用。組間同質是各小組不同成績學生比例以及男女比例大體適當,并隨成績變化而做動態調整,使各小組公平競爭;組內異質是把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和學習能力欠缺的學生分在一組,也要注意男女搭配,以幫助學生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和發展。
3、明確合作目標。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發起者。小組合作學習一般是由教師發起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交流,掌握所學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時,要讓每個小組明確合作學習的目標,知道要做什么,從而避免使小組活動流于形式,缺乏實效。
4、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小學生的學習活動更多地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首先,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關心學生,鼓勵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使學生都能對學習充滿自信與希望,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與動機。其次,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多肯定學生的進步,使學生從教師的鼓勵和贊賞中看到自己的潛力,增強自信,更積極地參與合作學習,并在交流合作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發現、疑問和見解,學會知識,提高能力。再次,允許出錯,正確引導,讓學生敢于交流。當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教師要正確引導,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使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害怕出錯而不敢交流、發言,而且學生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以后會更愿意參與小組合作學習。
二、把握好合作的時機
首先,每節數學課小組合作的次數要適當。一節課的分組討論不宜過多,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集中、深入,獲得較好的效果。其次,每次合作討論的時間要適當。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前,要對小組學習的時間做估算,做到心中有數。在學生小組合作時,教師要參與到每個小組的學習中,隨時把握各組的學習情況,調整學習時間,從而讓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再次,不是所有的時候都適合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把握好合作的時機。學生遇到困惑時,學生獨自學習會有一定的困難,很難解決問題,這時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從而使學生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取得進步。此外,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時合作學習能夠很好地分工合作,提高學習效率。在開展數學小競賽、小游戲時進行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形成合作、競爭的優勢,學生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活動中學習更能體會到合作的作用和學習的樂趣。
三、指導學生學會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是指導者,也要參與學生的活動,跟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了解學生的疑難問題所在,指導學生學會合作。首先,指導學生學會分工、合作。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做好合作前的分工,使小組成員各負其責,齊心協力。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分組分責時,教師可選一個成績較好、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當組長,負責分配在合作學習中的任務、發言順序、總結匯報等。教師要對組長進行指導,從而使合作交流有的放矢、有條不紊、省時高效。其次,指導學生學會交流與表達。交流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深入到各個小組中,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與交流。小學生年齡小,有時候說不清楚,教師要耐心引導,多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會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表達。再次,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也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告訴學生在別人發言時,要認真聽,不隨意打斷或插嘴,要聽出別人發言的要點,聽后要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使學生博采眾長,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與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