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茂芳
摘 要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語言,是與外界溝通交流不可或缺的語言工具,關于英語學習的熱潮銳不可當,但是目前小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況卻差強人意。很多小學生對英語學習漸漸失去信心,甚至產生厭倦、恐懼心理,乃至最終放棄,成為英語學困生。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引導學困生正確歸因,重拾學習信心;指導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改變教育觀念,形成對學生的積極評價;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人際學習環境,以此幫助小學生克服英語學習障礙,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 小學英語學困生 習得性無助 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英語學習在小學課堂的全面開展,英語學困生成了每個英語教師頭疼的問題。而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如果小學生在初始階段就倍感吃力、學習困難,那勢必會對學生將來的原因學習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小學生在剛接觸英語的時候,大都是感興趣的,充滿熱情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孩子們逐漸偏離學習軌道,漸而失去學習動力,甚至產生無助感呢?
1概念辨析
1.2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是指個人經歷了挫折與失敗后,面臨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是有機體經歷了某種無意識的學習后,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上表現出消極的特殊的心理狀態。
1.2小學英語學困生
很多一線小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發現,起初學生對英語學習是熱情高漲的,充滿了積極性和興趣,不久之后便會發覺一些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學習成效不明顯,學習很吃力,慢慢喪失學習積極性,喪失動力,缺乏進取心,稍遇挫折就想到放棄,甚至對于力所能及的任務也往往不愿完成。這些孩子的共同點是: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有畏難情緒,英語學習不得要領,學習起來比較吃力,成為英語學習上的“困難戶”,即學困生。
2小學生學習英語產生“習得性無助”的原因
2.1學習信心不足,對英語產生恐懼心理
許多的學困生一看到英文單詞句子,總覺得自己學不好,于是產生厭學心理。過度的焦慮心理使得這些孩子們在學習上嚴重缺乏自信心。因為缺乏自信心,他們不能夠以正常的心態面對每次的學習任務,認為自己不能夠完成老師們布置的學習任務,不愿思考,拖延作業,或只完成不費力氣的任務,在困難和挫折面前選擇逃避。換句話說,這些學困生已對英語失去信心,認為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不會取得成功,因此上課聽講不認真,不完成作業,放棄了英語的學習。
2.2教師或家長的消極評價
有些小學生在英語學習受挫之后,沒能得到老師或家長的鼓勵,反而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 甚至招來家長的打罵,于是開始產生焦慮情緒,甚至自卑、壓抑,對于探求事物和參加活動產生恐懼心理。經歷了一系列失敗后,對英語失去信心和耐心,他們開始認為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不愿意為完成任務而付出努力。
2.3不良的教育環境及班級氛圍
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一些學校、教師和家長只把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在這樣不良的班級環境下,某些教師不能對學習好和學習差的學生一視同仁;同學之間充滿競爭,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其他同學不愿提供幫助;教師常要求學困生與優等生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一些學生覺得無論怎樣努力都不可能達到教師的要求,只好絕望地放棄學習。
3讓小學英語學困生走出“習得性無助”的教育對策
3.1引導學困生進行積極、正確歸因,重拾學習信心
由于“習得性無助”的學困生認為,自己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主要在于自己智力低下,接受能力不強,所以對自己喪失希望。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一方面,認識到外界幫助及運氣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外部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認識到內部因素努力程度才是自己成敗的關鍵因素,只要付出努力,就會取得進步。為此,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這一情境中學習并獲得成功或失敗的體驗。
3.2指導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
教師要加強對學困生學法的指導,幫助他們養成持之以恒的好習慣。只有運用正確的方法,多加練習,才能學好英語。因此,學英語一定要手勤,口勤,上課專心聽講,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勤做筆記。課后要及時復習,反復練習。另外,學好英語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大量閱讀。如果閱讀的英語讀物越多,對于英語語言就越熟悉,直至像母語一樣閱讀,所謂的英語困難生也就不存在了。
3.3改變家長和教師的教育觀念,形成對學生的積極評價
教師和家長作為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和幫助者,要改變對學生的態度,以鼓勵性評價為主,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當學生學業失敗時,不能對他們冷眉眼對,嚴厲的訓斥,而應給予關心、鼓勵、支持和幫助。在評價學生時,不應只注重分數,而更應注重學生自身的進步,以幫助他們提高自信心,正確面對失敗。
3.4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人際學習環境
一方面,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能讓學生沉浸在英語中,極大地增強英語語感,而語感對于英語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可定期舉行一些有意義的英語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文歌曲比賽等等,即能使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風俗習慣,又能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在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不會擔心因自己的失敗而招來鄙視、批評和懲罰。這樣他們才會毫不退縮而敢于不斷嘗試和努力。因此,教師應加強班級人際學習環境的建設,提倡積極向上、平等互助的良好人際關系,啟發學生多種興趣,滿足他們多層次的需要,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