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容
議題分析:
此議題選自于《群文閱讀新語文讀本》5年級上冊——《有點特別的敘事詩》。在很多人眼里,詩歌是跳躍的,詩歌主要是用來抒情的。但是很多詩歌,它完整地講述了一個故事,不講究對仗,也不講究押韻,如果不分行,把詩句串聯起來,就像一篇小小說,這樣的詩歌就是敘事詩。此議題,就是呈現給孩子們閱讀的一組群詩,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比較、感悟、改編、創作,初步了解敘事詩的特點,感受閱讀樂趣,培養嘗試創作敘事詩的興趣。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孩子已經學習了許多古詩詞,孩子們對詩歌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自己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具備了簡單的閱讀分析能力。比如通過注解、了解詩人背景、詩圖結合、反復誦讀、想象意境,從而領悟詩人的表情達意。閱讀方法比如默讀、跳讀、瀏覽等也比較熟練,而且已經有了閱讀勾畫批注的習慣。不過,孩子們所接觸的,多數是些借景抒情的詩歌,偶爾也有敘事詩,但幾乎都是些古詩,對仗工整講究押韻,雖然詩歌短小精煉但文字晦澀難懂,學習興趣也不高,而且對于敘事詩,還沒有過系統的學習感知。此次選文都是一些現代白話文敘事詩,短小精煉,通俗易懂,貼近生活,旨在培養孩子們的讀詩興趣,和敘事詩來一次邂逅,揭開其神秘面紗,探究其特別之處。
選文分析:
選文來自《群文閱讀新語文讀本》5年級上冊(人民文學出版社),敘事詩《南山大俠》《融化的雪》《性急的弟弟》和《空罐子》。四首小詩語言都極為干凈利落、樸實無華,都是從孩子們的視角挖取極為平凡的小事來展現其生活。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用小聲讀、默讀、誦讀、引讀、對讀等閱讀方式,了解詩歌的大意,探究敘事詩的特別之處。
2.培養讀寫敘事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究敘事詩的特別之處。
教學難點:
培養讀寫敘事詩的興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古詩:出示《秋思》
《秋思》
[唐]張 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1.誦讀:讀起來什么感覺?并觀察有幾行?字數?押韻等。
2.說說張籍《秋思》的時間、地點?大概寫了一件什么事情?表達了什么感情?
3.你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講一講嗎?
4.小結:《秋思》是唐代的一首敘事性古詩,對仗工整,講究押韻。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組詩歌,和我們平常見過的古詩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
(設計意圖:復習張籍的《秋思》,有意識地復習古詩的特點:對仗工整講究押韻等,為今天研討敘事詩的特點,作巧妙的比較。)
二、閱讀填表 感知特別
(一)走進詩歌,感知詩意
1.獨學:出示詩歌《南山大俠》《融化的雪》《性急的弟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三首詩歌:思考,每首小詩講述了一件什么趣事?
2.抽生交流。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獨學,由于是詩歌,篇幅短小,采用孩子們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比如默讀、小聲讀、大聲朗讀等,初步了解詩歌大意,熟悉內容,為下一步默讀中有選擇性地提取信息做好鋪墊。)
(二)再讀詩歌,完成表格
1.小組學習
快速默讀三首小詩,想想詩歌里描述的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場景,填寫表格,并選派代表全班交流。
2.交流
三、對比閱讀 感知樂趣
(一)對比閱讀 感知特別
1.出示詩歌《空罐子》和敘事文章《空罐子》,男女生對比閱讀。
2.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同一件事情,同樣的時間地點人物;格式不一樣:敘事詩加上恰當的標點,不分行,就變成一篇寫小故事的文章。)
(板書:加標點、不分行 敘事文章)
(此環節設計男女生對比朗讀的閱讀策略,讓孩子們從《空罐子》敘事詩和敘事短文中再一次發現敘事詩的特別之處以及兩者之間的關聯,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
(二)躍躍欲試 嘗試改寫
1.出示《野薔薇》敘事文章,嘗試改寫成敘事詩。
2.全班交流。
(設計將《野薔薇》敘事文章改寫成敘事詩,激起孩子們對敘事詩極大的讀寫興趣,為下一步創作敘事詩做好鋪墊。)
四、學以致用 我寫我心
1.總結:今天學習了一首敘事詩,你有什么收獲?
2.選取學習或者生活中一件有趣的,或者郁悶的、開心的事情,用今天學到的敘事詩的寫法,創作一首小小敘事詩。
3.全班展示,評價交流。
(設計意圖:總結學法,了解了敘事詩的特點,選擇和自己息息相關的材料,遷移運用創作小小敘事詩,交流評價,多賞識,孩子們會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樂趣,從而明白,其實寫詩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測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從而培養創作詩歌的興趣。)
五、好詩推薦
《三只小黃羊》《白墻上的黑手印兒》《蝸牛的獎杯》《深山傳奇》
(拓展閱讀更多敘事詩,加強對敘事詩的認識,增大閱讀量,培養閱讀興趣。)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