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根應
摘 要:繪本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常常被運用,可見它獨有的價值,繪本故事與傳統的語文教材不同,它的文字少,圖片多,學生也便于理解,而且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簡單的幾幅圖畫還可以表達深刻的寓意。現在小學語文低年段教學中采用繪本閱讀進行教學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并且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但并不排除存在的問題,以《小馬過河》這一繪本為例談談小學語文低年段繪本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馬過河》;小學語文;低年段;繪本閱讀教學
結合實踐,在此談談小學語文低年段繪本閱讀教學方法。
一、入情入境,教師放映故事
我們看到繪本故事與教材和傳統的故事書都不同,它的文字很少,因此學生看起來很容易,在這個前提下許多教師會認為學生自己看就可以理解了,就不需要我做什么了,這種教學方法是錯誤的,在進行繪本教學中教師聲情并茂地將繪本故事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更能將情境帶到腦海中。低年段的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喜歡色彩分明的書籍,因此繪本故事本身就可以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師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朗讀繪本當中的內容,學生更能融入情境當中去。在進行《小馬過河》一課的教學時,筆者首先找到了大型的繪本教具一邊展示圖片,一邊進行朗讀。這篇繪本中有許多小動物,筆者用不同的音調、不同的語氣將繪本內容朗誦出來,當講到牛伯伯時就把聲音壓低,講到小松鼠時就把聲音提高,讓學生在教師的朗讀和圖片展示中產生對繪本閱讀的興趣,并且這種形式學生更有代入感,有助于學生進入情境當中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呈現的是一個“放映工作者”的身份,讓學生從這樣的情境中理解故事的內容,從而幫助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
二、幫助學生大膽猜想
繪本故事有著自己的靈活性,因為文字少,所以對學生的思維限定就少了,因此學生在進行繪本閱讀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展開想象,低年段學生雖然生活閱歷淺,知識積累得少,但是他們的想象力卻十分豐富,因此在進行繪本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幫助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小馬過河》的圖片中出現了許多小動物,運用這個契機筆者一步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小馬在看到小河后首先出現的是牛伯伯,牛伯伯說水不深才到自己的小腿,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到牛的小腿,水大概有多深?如果小馬下水了會被淹到嗎?學生在聽完筆者的問題后開始進行討論,甚至有的學生拿自己的腿去比較,給自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繪本故事講述到小馬回家去找媽媽的時候,筆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小馬媽媽會用什么樣的方法幫助小馬過河呢?這個問題問完后有的學生說:“坐船過河吧,無論深淺都不會被淹死。”有的學生說:“讓馬媽媽帶他過去或者找牛伯伯去幫忙。”學生的想象能力特別豐富,并且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方法。學生想象過后,筆者繼續朗讀這個繪本故事,學生聽到最后的方法后哈哈大笑,有的學生說:“我為什么沒想到小馬也是很高的不會被淹死呢。”這種方式不僅在繪本閱讀故事教學進行中有效,還可以將這種想象的方式用在繪本的封面上,教師在開始授課前可以讓學生觀察封面,來想象這本繪本故事要體現的內容。還有一些繪本故事最后一頁運用了標點和留白的形式,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這個問題進行想象,來猜測一些作者省略的情節是什么,并且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內容的補充,幫助學生的想象能力不斷提升。
三、趣味比意義更重要
因為教師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教授課程中往往更在乎學生能學到什么知識,因此在進行課程的講解時重點多在于學生能了解到繪本內容的意義。教師在進行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轉變思想,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興趣而不是只去感受意義,如果學生對繪本產生不了興趣那還何談意義的理解呢?在進行《小馬過河》的講解時,教師如果反復強調做什么事情都要去嘗試才能找到答案,這個道理需要記住,那么學生對繪本故事的興趣就會大大降低,其實學生對繪本感受到興趣,他們就會愿意自己去進行意義的挖掘,二者并不矛盾,其中不同的是一個在興趣中輕松地感受到意義,一個是先知道意義再去艱難地找興趣。兩種方法哪種更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就不言而喻了。繪本是屬于孩子的一種美的藝術,它能給予孩子們心靈成長的多重享受。繪本的存在意義,不是為了教育孩子應當怎樣不應當怎樣,它只是一把開門的鑰匙,門后的世界是有待孩子們自己去探索的,這樣更能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了解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繪本閱讀教學為小學語文教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此繪本閱讀教學需要良好的教學模式,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仍需努力。
參考文獻:
[1]王陽.小學低段應用繪本資源促進語文教學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2]張科燕.低年級繪本閱讀的誤區及修正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10(11).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