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
摘要:近年來,中國經濟呈現出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同時,開年以來銀監會又拉開了強監管的大環境帷幕。新的經濟形勢和強監管的大環境給我國的商業銀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如何在“新常態”下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成了商業銀行面臨的一大難題,而加強內部控制成為解決這一難題的主要措施之一,值得引起商業銀行的關注與重視。本文就“新常態”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就商業銀行如何實現內控機制的有效運行提出幾點見解。
關鍵詞:新常態;商業銀行;內控機制
近年來,中國經濟呈現出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從2017年3月底開始,銀監會密集下發八份監管文件(銀監發4、5、6、7號文,以及銀監辦發43號、45號、46號和53號文),業界人稱“八道金牌”;3月29日一日內,又以雷霆之勢作出25單行政處罰,在此之前,銀監會公布的最近一張罰單要追溯到2014年4月,本次公布罰單信息的警示意義不言而喻。強監管的大環境就此拉開帷幕。在新常態下,就如何適應強監管的要求,實現商業銀行內控機制的有效運行,本文提出以下見解。
一、新常態的概念
經濟新常態是指一個國家在經歷了經濟危機、經濟調整之后出現的一個過渡階段經濟運行態勢,其強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著眼于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人均GDP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主張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商業銀行要獲得長久發展必須結合市場實際,及時調整改善自身的經營管理理念,加強銀行的內部控制。
二、新常態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是商業銀行對自身經營活動的一種自律行為,商業銀行通過制定和實施相關的制度、方案,對銀行的經營風險進行全過程的監督、防范與糾正,以實現最終的經營目標。當前,商業銀行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內部控制意識不強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在內控思想建設方面,還處在一種不成熟的階段,銀行內部員工的內控思想意識不強,內控管理對員工的行為規范沒有起到該有的約束作用。銀行管理者對內控體系的建設重視不夠,也缺乏足夠的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注重風險防范,重業務輕管理的思想還存在,這嚴重影響了商業銀行內控體系的發展和完善。
(二)組織結構設置不合理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具有多期疊加的特點,但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設置,普遍存在決策與評審含混不清、崗位設置職責不明晰的問題,設置專門針對內控的管理部門與崗位尚處于起步階段,很多職責和職能的分工和履行,還很模糊不到位。這樣的組織結構設置不僅不符合新常態下的發展要求,也使得銀行的內控制度難以真正落實,內控部門說不上話,或者說話不響亮的狀態還普遍存在。
(三)內控制度建設不完善
新的經濟形勢下,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領域都有所擴充和創新,這就需要內控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與規范以適應新的產品和業務需求。同時,越來越多的復雜的金融工具的應用帶來的銀行經營風險也給內控制度的規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當前,很多的商業銀行并沒有及時對內控制度進行更新與完善,在很多具體的方面缺乏規范性,內控系統的風險防范能力存在缺失。制度建設尚處于 亡羊補牢的階段,很多時候用血的教訓去換制度,制度建設的前置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信息系統不通暢
商業銀行內部的信息交流與溝通是保證商業銀行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經濟新常態下,商業銀行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這對商業銀行內部信息溝通的及時性與準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商業銀行對信息系統進行及時的優化與更新。但我國的大多數商業銀行目前仍未建立起與新常態經濟形勢相適應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的落后嚴重影響了信息的實時性與準確性,降低了信息溝通的效率與質量,很容易使商業銀行陷入經營風險中。
(五)內控評價機制不健全
科學、合理的內控評價機制是內控體系有效運行的重要保證,它能夠通過客觀、科學的評價標準對內控體系的建設、實施進行操控,及時發現內控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降低銀行的經營風險,在新常態和大監管的背景下,更要注重健全內控評價機制。但當前,商業銀行由于內控評價機制的不完善,對內控體系的建設步驟、目標定位等未作出明確規范,使得銀行的內控體系在建設、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有時候評價難以執行,或者評價好不容易執行了但是評價結果卻難以運用。
三、新常態下商業銀行實現內控機制有效運行的對策分析
在經濟新常態和強監管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實現內控機制的有效運行即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外部監管的要求,內控機制的有效運行一方面要結合當前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對銀行內控進行改善和優化,另一方面,要結合商業銀行內控的主要內容,即加強信貸風險的管理來實現內控機制的有效運行。
首先,結合商業銀行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對內部控制進行完善與優化,主要包括:
1.加強內控意識,增強法治觀念。一是要實現商業銀行從領導決策層到銀行職員的全體成員的內控意識的強化,為內控制度的有效實施奠定思想基礎;二是商業銀行的經營活動要制度化、規范化,在日常經營管理中,要堅決制止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對銀行的日常行為規范也要進行完善,并嚴格執行。銀行實施內控合規管理主要目的是為了規范員工的行為,加強內控理念的傳導,使全員樹立合規經營意識,培養合規操作習慣,提升全員的風險防控能力,共同營造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氛圍,力爭人人合規。
2.完善組織結構,強化崗位分離與職能控制。通過組織架構的完善,加強業務流程的約束力。商業銀行內部崗位分離與職能控制是有效規避銀行業務操作中違規現象的措施,它能夠讓銀行的崗位設置與職位分工更加合理、有效,相互制約與監督的職能設置,能夠有效規避員工的違規違法行為。同時以設立內控委員會的方式,樹立內控部門在全行的地位,發揮其在商業銀行治理中的作用。
3.健全內控制度。商業銀行要強化內控制度建設,增強操作風險管理職能,形成一套規范的,權威的、全面的內控制度體系。在經濟新常態下,內控制度建設要聚焦銀行業易發、多發風險點,完善授信管理,建立統一的操作要求,精煉易懂,方便操作。
4.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主要包括信貸管理信息系統和風險預警系統。在信貸管理信息系統方面,一是要建立并完善銀行授信業務信息管理系統,以對授信業務進行實時監控;二是要建立完善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對銀行客戶的信用、財務等信息進行管理。在風險預警系統方面,我國商業銀行可以借鑒國際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并結合商業銀行自身的發展狀況和我國國情進行調整和完善,以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防范能力,力爭做好信息的共享公用。
5.加大內控執行力度,提高控制風險的能力。商業銀行要定期不定期的對全行進行檢查評估和績效考核,實行內控責任制,責任明確到人,一旦由于內控落實不到位導致風險事件發生,相關負責人要承擔連帶責任。
其次,要結合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以促進內部控機制的有效運行,主要包括:
1.商業銀行要注重培養先進的信貸風險管理文化,通過風險與控制自我評估,關鍵風險指標收集、損失事件收集等手段,切實把控信貸風險。
2.要完善信貸風險管理組織機構以及職能設置,建立起能切實發揮作用的風險管理委員會,通過定期召開會議等形式,履行管理職能,及時發現管控風險。
3.要提高懲罰透明度,督促全行上下要嚴格遵守內控制度,自覺貫徹內控制度,不敢違,對內控有敬畏之心。
4.在信貸風險管理過程中,要始終遵循信貸經營與信貸風險管理相分離的原則。
古語有云“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大病”,對商業銀行來說,實現內控機制的有效運行,把好事前風險防范猶如“治未病”,在經濟新常態下,面對強監管的大環境,實現商業銀行內控機制有效運行,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汪文文,陸萍.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內部控制探析[J].財會通訊,2010.7.
[2]王若燦.新常態下銀行業風險管理的新特點及對策方略田金融理論與實踐,2024(22):59一62.
(作者單位: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