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雅
摘 要 衣領是服裝部件中最引人注目造型多變的部件。隨著現代服裝工業的飛速發展,對領子的設計和處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從服裝結構的角度考慮,剖析皺褶領裁剪平面和立體裁剪的結構處理技巧。
關鍵詞 皺褶領 平面裁剪 立體裁剪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識碼:A
褶皺領是一種特殊的領型,以其獨有的特殊性在設計領型中占據一定地位。從服裝結構的角度出發,褶皺領的領型與立領密切相關,但由于“皺褶”的特殊性,和立領密切相關性,就必須在立領結構基礎上進行相應的特殊處理。怎么通過簡單、直觀的方法完成褶皺立領的結構設計是本文研究的一個重點。
1立領的結構原理
立領的構成包括領窩部分和領座部分兩大部分。領窩是前后衣身領口所處的位置,又稱“領圈”、“領口”,領窩的造型設計必須以人體頸部形態為依據,同時也必須考慮領子自身的造型。
人體頸部是一個上細下粗的不規則圓臺體,若包圍在其外的立領較少考慮或不考慮立領上下口與人體頸部對應位置的松度,讓它形成一個與頸部形態一致的上小下大的圓臺體,則立領展開圖為一向上翹的扇面形態,成型后的立領向內傾斜,這便是立領的銳角結構,又稱為銳角立領、內傾斜立領。
款式如圖1所示,因為立領部位有皺褶,故把立領部份的量展開。可以用平面手段進行紙樣設計,首先將立領展開線確定,再展開,從而獲得充足的量以供褶皺處堆褶。
2皺褶領的平面裁剪
平面裁剪的操作方法,在原型的基礎上,畫好腰省和腋下省,在領處重新定義兩條省線并指向BP點,把胸省的省量轉移到新定義的領省去;為前中急褶皺量折到立領中去,因此把前中部份加高兩倍立領高度,然后重新定義展開線,分別展開領線,最后把展開的領子弧線畫圓順,布紋方向取45o。CAD處理圖如圖2所示:
然后把前中線與地面垂直,翻轉復制出另一邊衣片,最后整個裁片如圖3所示。
3皺褶領的立體裁剪
考慮到款式的懸垂性效果更佳,因此面料選取斜紋(即45o)作為布紋線。首先在前中領處堆積褶皺并反折入領里固定,領口線按合體立住弧線裁剪;其次與立領平行展開取量,并垂直褶皺褶;再者把胸腰省轉移到前中褶皺處。最后把立體裁剪的裁片,熨燙平整變成平面衣片,通過數字化儀輸入到電腦,調整好各部位的銜接尺寸和下擺弧線,以及布紋線,并打好對位剪口。步驟如圖4所示。
4對比平面裁剪和立體裁剪之間的優劣
平面裁剪是我國大多數企業長久以來最常用的一種制版方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具有易學性、便捷性、規范性的特點,適用于一些傳統的、基礎的服裝款式。而立體裁剪作為歐美國家普遍應用的一種三維的裁剪方式,具有直觀性、造型感強、操作技法靈活等特點,更適用于結構設計復雜或面料特性較強的服裝。
從效果圖可以看出褶皺領是由許多褶皺折疊而成的,象這樣的款式,用立體裁剪做的效果往往要比平面裁剪要好,為什么呢?因在做立裁裁剪時,布料要堆砌褶皺才能完成的造型,而平面裁剪,即使同時這樣做了褶皺放出量,但胸部難免還會產生多余的量,這時就需要在人臺上進行方便的抽縮處理。如果用平面裁剪就很難處理好胸部的曲線問題,所以像這種造型比較突出的款式需要還是用立裁比較好。當然,象這樣款式我們也可以用平面裁剪來做比立體裁剪更簡單。為什么呢?因為用平面裁剪法只要根據公式或原型就可以直接在布料進行裁剪,用日本文化式原型就可以在衣身原型的基礎上,把領子往外處理一下可以裁出褶皺領了,而用立體裁剪就會很麻煩首先要用胚布在人臺上做出樣版,然后才能在布料上裁剪。
總之,在實際制作中采用哪種方法為佳要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看哪一種方法最方便、最有效,以及最能達到設計效果就用哪一種方法。我們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平面裁剪和立體裁剪的作用是并舉的,就像人的兩只手在生活中不能偏廢一樣,有時平面裁剪為佳,有時以立體裁剪為佳,而常常是在同一作品中兩種方法交替并生,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 周麗宏,立領造型與結構設計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6(09).
[2] 張文斌,服裝立體裁剪[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2.
[3] 劉詠梅,服裝立體裁剪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