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蜀渝
一、個案資料
任×,6歲,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女孩兒。入學初的一段時間,她的很多表現都讓大家覺得這是一個難管的孩子。她適應能力較差,不知如何融入集體生活,和同學之間相處也不好,開學一段時間內經常和同學之間發生矛盾,不少同學告她的狀。她特別任性、情緒化,高興了就會按老師的要求做,不高興就會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誰要是惹了她,她就一個人待在教室生悶氣,不去上體育課、不去食堂吃飯,或者誰都不理,大喊大叫,一把鼻涕一把淚,哭著喊著要回家找媽媽,誰的話都不聽;她沒有紀律意識,上課隨便下座位,有幾次還在上課期間偷偷溜出教室;入學第一天的典禮上,她在沒有告知老師的情況下私自回教室背著書包準備離開學?;丶遥恢形绯酝觑埥洺R粋€人跑到學校的花園里面玩,騎小鹿、踩花池,上課了也不見回來;上課時,她不是自己玩就是找同學講話,完全不知道如何聽課,更不會積極思考……
二、個案分析
1.她之所以不能很好地融入集體生活是因為在學前教育時就出現了一些問題,她不懂得規矩,經常就被老師批評,導致其他小朋友都排斥她,不愿跟她玩,同時加上她自身的性格比較自我,又沒人引導她,才造成了她不喜歡受約束的集體生活。
2.她最初一個月在學校的表現給我的感覺就是—— 一個來自星星的Alien,完全不受別人的掌控,想干嗎就干嗎,想到哪兒就到哪兒,不過始終一個人,她的內心其實很孤單,沒有一個可以好好說話和交心的朋友。為了掩蓋她內心的孤獨,她常常跟我說,我在二年級有個姐姐,三年級有個哥哥,四年級有個好朋友等。后來我去了解過,沒有她說的那些人的存在。因此,她也從來沒有提過我們班的哪個同學是她的好朋友,她在學校沒有一個真正的好朋友。課間,一群群、一堆堆孩子玩耍的身影中、笑聲里沒有她的存在……后來我開始反思:我是不是在延續著她在幼兒園經歷過的“教育”,如果繼續下去那是多么可怕!渴望自由和友誼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愿意讓這樣的美好繼續留在她的心里,所以我一定要幫幫她!
3.她經常會和一個男同學發生矛盾,用書和本子打那個男生。因為老是把別人弄出外傷,惹得受害者家長幾次找上門來討說法,她無論怎樣都不愿意給別人道歉,因為她覺得不是她的錯。之后了解到她真實的想法,覺得有必要跟她的父母進行交流和溝通。
三、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則,是在維護孩子自尊心、尊重孩子人格的前提下,以十分關切的心情和非常冷靜的態度,適時適地運用適當的方法給孩子指出“過失”“過錯”的危害性及改正的辦法,并允許其有一個過程,使孩子認識到老師是值得信賴的人。這樣,教育的收效就會更大一些。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同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要了解孩子的潛能需要長期的觀察研究。只有在真正了解孩子的情況下,我們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對于任×,我只能慢慢來,根據對她的了解和分析,我做了以下的工作:
充分了解她的家庭。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性格、心理品質的形成有著決定性作用!在發現孩子的問題之初,我主動聯系她的父母面談,以便了解家庭的大致情況,如孩子在家都喜歡做什么?表現怎樣?她最大的優點是什么?家里人對孩子的態度等。
四、教育效果
現在,任×已經不是曾經我們心中的那個自我、情緒化、任性、不懂規矩的小女孩兒了,她真的在長大,內心和行為都在成長。她因為聽課進步很大,已經離開了那個屬于她很久的單獨的位置;她把幫助過她的同學稱為朋友;她會從家里帶小禮物送給她喜歡的同學;她也會提醒同學課間不瘋跑;同學掉了一把勺子到排水管道里,全班只有她一個人想出辦法幫他揀出了勺子;她每次得了表揚都會高興很久,還會讓我給她媽媽打電話分享她的喜悅和興奮;她的字也越寫越好,考試成績也在逐步提高……他的父母也積極地配合老師做好任×的轉變工作,對她不再那么寵溺,盡量抽時間幫助孩子、陪伴孩子、關注孩子!他們也說任×在家學習自覺性提高了很多,而且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了。
五、教育啟示
教師要珍愛孩子!不要硬把孩子塞進老師設計的模式中,要讓他們在自然的環境中無拘無束地成長。因為孩子的夢想遠比老師計劃得還要遠大。讀了《窗邊的小豆豆》一書,我腦海里一直在搜索著任×與小豆豆的共同之處,她們都是那么熱愛自由,不受約束和控制;她們的內心世界都是那么豐富;她們有一般小孩所不具備的一些特有“品質”……我常常在想,像小豆豆這樣的孩子,如果不進巴學園、不碰見小林校長的話,多半會被當成是壞孩子,也就不可能有后來的順利成長和才華的展示。這也讓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賞和激勵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善于教育孩子的教師會善于運用欣賞的眼睛發現孩子每一個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勵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被承認的愉悅。我愿努力成為小林校長,愿把她當成是窗邊的小豆豆,慢慢地等待著她的蛻變和成長。相信終有一天她會找到適合她的土壤,在陽光雨露的浸潤下,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