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鵬燕
摘要:目前,在“互聯網+農業”的大趨勢下,如何將現代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農業進行完美結合是無數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工作者鉆研的難題。本研究選用陜西省作為實驗觀察地區,通過建立“陜西景區旅游+特色農產品”銷售平臺模式,試圖實現互聯網和農業的有機結合,并為陜西農業及旅游業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景區旅游;特色農產品;創新銷售模式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越來越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民以食為天,而當今食品安全令人擔憂,市場上的農產品品質良莠不齊,沒有統一的管理與規范。在此社會大背景下,原生態特色農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同時,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農業的趨勢已然明顯。然而,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互聯網+農業行進的速度緩慢。陜西省位于西北內陸腹地,橫跨黃河和長江兩大流域中部,是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樞紐。陜西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2014年,陜西省糧食播種面積3076.53千公頃。糧食總產量1197.80萬噸。陜西省曾是古代中國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這里不僅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文化底蘊也深厚,而且旅游業發展前景好,這里土地肥沃,河流眾多,灌溉條件優越。先天的自然條件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條件。另外,它擁有6000年的農業文明史,不僅是重要的糧食、蔬菜產區,而且從古至今形成了一些獨具特色的傳統名貴特產,這些名貴特產及有機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吸引了不計其數的游客,構成了重要的旅游業可利用的資源。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本研究希望通過建立“陜西景區旅游+特色農產品”銷售模式,讓更多的人在旅游的同時品嘗到健康的原生態的特色農產品。通過建立移動終端(主要為智能手機)上的C2C平臺,使原生態的特色農產品直接進入游客手中。此研究主要結合陜西現狀,借助電子商務平臺,為農產品買賣建立網絡信息服務,建立“田園”農產品買賣平臺,旨在建立游客和農戶之間的雙向對接,建立C2C的網絡農業集市,能夠使更多的游客有更多的選擇,使農戶的銷售更便利。通過實施該項目,發揮陜西旅游和特色農產品的區位優勢,帶動陜西旅游業和特色農產品經濟的發展。
建立“陜西景區旅游+特色農產品”銷售平臺,讓更多的游客了解到健康的原生態的農產品,在享受生活中旅行。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特色農產品的銷售量,更深層次地實現服務于當地旅游業,創立產品安全實惠的口碑。
二、研究內容及方案
(一)研究內容
1.市場調研
調查統計西安市及其周圍比較知名的傳統名貴特產及原生態農產品的種類、價格、銷售情況以及原生態產地,通過陜西景區旅游+特色農產品,建立C2C網絡農產品市場,供應有機蔬菜、生態水果和特色產品。
2.問卷調查
在全校學生范圍內以及網上發放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陜西特色農產品或傳統特產的需求、對旅游景區的偏好以及旅游景區內特色農產品的期望,了解當地農產品銷售的情況,對銷量較好的農產品做分類標記,分析銷量好的原因及特色農產品聚集的景區內游客眾多的原因,咨詢學校創業創新部門和商務專業教師,獲得資金、政策支持和項目實施方案。
3.前期測試
在全校范圍內,積極號召電子商務和旅游專業的學生,參與和討論特色農產品+景區旅游銷售模式,進行前期測試,將模式建立情況和測試情況反映給學院相關部門。
(二)研究方案
通過前期的了解和學習,針對此項研究我們做出了下面的方案。
1.建立團隊
在全校范圍內篩選出優秀的隊員20名,其中主要包括電子商務和旅游專業的學生,以擅長交流溝通者優先。然后對團隊成員進行拓展訓練,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了解和融合,使團隊成員都明確了解我們項目的目標和方向。
2.任務分工
對20名隊員進行明確的分工,一部分人負責調查陜西農特產的信息,一部分負責調查旅游業的發展前景,一部分負責制作問卷并在全校同學范圍內以及網上發放,另外一部分隊員負責把不同的農產品和陜西當地的旅游文化聯系起來,并挖掘其中的文化蘊意,方便于后面的銷售。
3.項目計劃
(1)寫創業計劃書,申請資金支持;
(2)建立團隊,明確分工:
(3)負責技術的隊員建立網站和開發手機應用軟件;
(4)聯系可以合作的農戶,建立合作關系。
4.宣傳及試營銷
設計營銷計劃并開展宣傳推廣。可以安排一部分隊員負責聯系游客較多的地方的銷售攤位,并負責與相關部門溝通。
5.反饋及修正
將之前的調查情況進行整理分析,確定一個與旅游業結合的特色農產品銷售模式,并請專業的老師指導,經過不斷修改之后確定初步的銷售模式。之后統計銷售情況,對銷售方案不斷進行完善,最終確定與旅游業相結合的農產品銷售模式。最后獎勵團隊中利用該模式銷量最好的三個組。整個活動結束后,將整體項目中的材料和照片做成展板進行宣傳。
三、研究結果
通過本次項目,我們團隊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初步建立了陜西省范圍內的小型網絡農業集市,實現了陜西景區周邊的特色農產品更快更便宜地送到游客手中。建立了一種與旅游業相結合的農產品銷售的新平臺,即“陜西景區旅游+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通過前期的試運行,該平臺完全可以做到銷售信息和購買信息及時有效地在買賣雙方之間傳達。開發了一款手機農產品出售應用軟件。增加了人們對我們的信任和依賴,之后大力推廣了手機應用軟件的安裝。通過APP,游客可以了解特色農產品,然后自己進行選擇,自己“采摘”所需的農副產品。
在一些農村進行專門的指導,教給了農戶使用我們電子商務平臺的方法,同時,在一些旅游網站做了宣傳,在來陜西旅游的游客中有了一定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得到了在陜西地區農村實現互聯網+農業的第一手資料,為后面互聯網與農業的更進一步結合提供了指導。
在銷售平臺試運行期間,平臺農產品日交易量都比較可觀,而且APP的用戶在穩步增加,在試運行后期的回訪中,我們發現用戶對我們的平臺反映良好,大多用戶愿意把平臺介紹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據用戶反饋信息顯示,平臺為他們購買特色農產品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和更多的選擇,在試運行期使用了一個月之后,有超過90%的APP用戶愿意繼續使用我們的平臺。
四、討論與總結
該項目是對以旅游業與特色農產品相結合為主題的銷售平臺模式的研究,建立了一種新的電子商務平臺,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本研究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新穎的銷售模式,通過結合旅游來帶動銷售,一方面通過特色農產品的獨特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反過來又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達到一個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通過網絡平臺以及游客的口口相傳,能很大程度地進行宣傳。
本研究的優勢在于:通過網絡進行農產品銷售,不存在店鋪租賃費用,成本大大降低。由農戶直接進行網上的特色農產品銷售,除去了許多中間環節,不需要中間商,大大降低成本。由農戶直接提供產品,并由專業人員監管,能夠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及其原生態。
(一)本研究的劣勢在于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類似的農產品銷售網站,其中一些還開了實體店,擁有比較好的口碑,在消費者中有很高的認可度。由于同類產品的競爭和排斥,在可能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很難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由于人們始終對于網絡會有懷疑的態度,所以,開拓市場將具有一定的難度。本項目的主要瓶頸在于市場的開發,在科研環節保證的前提下,檢驗研究成果的唯一指標就是其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本研究擬采用小范圍試檢,以身邊的同學親友作為試用對象,通過一定時間的使用不斷找出問題,不斷更新,最終實現了在現實中應用和推廣。
(二)本項目的創新點
通過“陜西景區旅游+特色農產品”銷售模式,借助電子商務平臺,為農產品買賣建立了網絡信息服務,通過“田園”農產品買賣平臺,建立了游客和農戶之間的雙向對接,建立了C2C的網絡農業集市,使游客有了更多的選擇,使農戶的銷售更便利。
考慮到用戶會對農產品的質量產生質疑,同時,也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我們的平臺,我們可以考慮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加入農產品的種植過程,即把生產環節引入銷售領域,解決農產品安全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