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茂民
摘 要:從學生習作素材積累的途徑來展開探討,以期找到習作教學的突破口,讓學生從此以后真正愛上作文。
關鍵詞:生活味;習作教學;生活體驗;多渠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一直強調:教學生寫作文,內容要貼近學生的實際,要讓學生自己樂于動筆,想要表達,同時寫作要感情真摯,表達自己的真實體驗。所以我們在開展習作教學中,要努力克服小學生寫作時內容空洞、感情匱乏的弊端,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各種體驗感受,以真實的生活體驗喚起他們表達的欲望,字里行間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充滿了濃厚的時代色彩。
一、學校的體驗生活
小學生的學校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平時在班級里,應該多為小學生設計一些適合他們參與的游戲或者活動,一方面增強班級的集體榮譽感,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增加些實際的生活體驗。學生在參與學校各種活動的過程中,既拓展了自己的能力,又體驗了活動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例如有一次我們在班級里做了個游戲,名字叫做“搶椅子”。首先在講臺上準備了幾把椅子,圍成一個圓形,參與游戲人員數量要比椅子多一個,就是說現有的椅子數量不夠坐,看誰的反應敏捷,能夠把板凳從別人那兒搶回來。播放音樂,一組好幾個人圍著圓形的椅子轉圈圈,在音樂戛然而止的時候,快速落座,誰能搶到就算誰勝利了。因為是帶著搶椅子的任務轉圈的,還要時刻提防音樂什么時候停止,所以參賽選手還是蠻緊張的,跟著音樂行進的時候,好幾個人都坐空了好幾次,把臺下的同學逗得捧腹大笑。由于小學生親眼目睹,親身經歷,所以在游戲結束時讓他們自己去記錄下游戲的全過程,就順利多了。
在學校里體驗,讓小學生力求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提高閱讀能力,當然也提升了寫作能力。它把課堂變成了舞臺,讓學生積極參與,全心投入,耳濡目染,然后如實記錄下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感。
二、家庭的體驗生活
家庭中的生活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全心付出,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讓他們在家庭中能夠認真體驗生活,既感受家庭生活的溫暖,又能夠掌握一種新本領,他們也都樂于去嘗試。例如跟家長學習包餃子,自己洗衣服,趁媽媽不在家,做了一次全面大掃除等,對于這樣的生活體驗是學生樂于參與的,他們往往需要通過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表現自我個性。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有新奇的感受,有失敗的體驗,也有成功的喜悅,這都是原來前所未有的珍貴體會,語文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把自己在學習做家務時的全部過程以及內心體會如實地表現出來,把自己內心深處深刻的感受落實到紙面上,因為學生有親身的體會,寫的時候就變得流暢自然,不再像原來那樣無病呻吟了。
記得我們班同學有一次學習做紅燒魚,寫自己抓魚時,就寫得惟妙惟肖,把自己抓魚的驚慌、興奮表現得一覽無余,而隱藏在內心的小喜悅也是從未經歷的。在寫家庭體驗生活時,也確實涌現出了一批精彩篇章
三、社會的體驗生活
人具有社會性,每個人的成長和生活都離不開這個豐富多彩的社會,學生不能只生活在學校和家庭中,還應該到社會的大熔爐里去錘煉,適應社會規則,學習生活技能。例如跟著媽媽去菜市場買菜、去超市購物、乘坐公交車、去醫院看醫生等,每一件事情都有著新鮮的感受,學生從中獲得的體驗也是真實深刻的,他們通過深入社會,觀察社會,學習各種規章制度,例如從乘車時明白等車需要排隊,上車需要刷卡購票,有老弱病殘的乘客時還需要讓座等等,這些真實的生活體驗就成了學習寫作的源頭,既鍛煉了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增長了人生閱歷,更豐富了自己的文筆,一舉多得,收獲匪淺。
四、大自然的體驗生活
我們生活的大自然有著神奇的魅力,春有花,夏有陰,秋有果,冬有雪,一個季節有一個季節獨特的風景,大自然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美好空間,也是人類生命的搖籃,要想寫出具有濃濃生活味的作文,就要號召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去尋找寫作的靈感,喚起靈魂的感受。
在春天里,我們可以組織同學們去春游,走向田野感受春天的氣息,看流動的云朵,嗅泥土的芳香,捉蹦跳的螞蚱,看歸來的家燕,這樣的活動徹底解放了學生的心靈,放飛了自我,受到大自然中濃郁的色彩、芳香的氣息熏陶,教師只要稍加點撥,一篇篇佳作便會誕生出來。冬天時的風景又完全不同,下雪了,大地萬物一片蒼茫,祖國山河到處銀裝素裹,學生喜歡到雪地里撒歡打滾,打雪仗,堆雪人,這樣的體驗和其他的季節又是完全不同的,《雪中奇趣》《堆雪人的歡樂》《美麗的冬天》等,每一篇都洋溢著孩子內心深處的快樂情感。
學生之所以怕寫作文,是因為無話可說,而一旦給他們提供寫作的素材,帶領他們不斷地去體驗生活,到社會中、到大自然中放飛自我,釋放天性,就能充分地激發寫作積極性,使作文洋溢著濃濃的生活味。
參考文獻:
[1]常石磊.作文教學改革經驗談[J].四川教育,2008(3).
[2]劉達明.在作文教學中洋溢生活氣息[J].語文教學通訊,2009(8).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