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 吳奇峰
摘要:本文首從BRT快速公交系統概念出發,通過將BRT快速公交系統與軌道交通、輕軌等進行分析比較,給出快速公交系統的適用特點,同時結合菲律賓馬尼拉市當地交通狀況,對BRT快速公交系統在馬尼拉市的適用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BRT;快速公交;馬尼拉;適用性
城市在不斷的在快速發展,隨之帶來的交通問題也日漸嚴重,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制約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影響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現為:交通擁擠加劇、交通事故增多、能源消耗上升、城市環境惡化等。交通問題正迅速成制約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之一,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交通問題的嚴重性,積極的發展公共交通。
一、快速公交系統的概念
快速公共交通運輸系統簡稱快速公交系統(Bus Rapid Transit,簡稱BRT),19世紀70年代發源于巴西的庫里蒂巴市,目前已獲得國際規劃設計、交通規劃及工程界的一致認同。BRT快速公交系統具有運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準點舒適、綠色環保等特點,已成為國際公認的解決城市公共交通問題的革命性方案。
二、快速公交系統的組成部分
從大的范圍劃分,快速公交系統主要由智能公交系統、BRT車站系統、專用車道以及BRT車輛共四大板塊組成,各分支系統的組成部分詳見下圖。
三、快速公交系統總體適用性分析
BRT快速公交系統與軌道交通(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等)都屬于大運量快速公交系統(MRT)。大運量快速公交系統的設計目的,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輸送盡可能多的乘客。
一般來說,公共交通運能及運輸效果是與投資成一定比例的,即投資高的運輸效果高,軌道交通一般工程造價高,傳統常規公交系統投資低廉,運輸效率較低,輕軌及有軌電車居于其中。因此,在現有公交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快速公交系統(BRT)是介于軌道交通與傳統公交之間的一個比較理想的方案。
交通模式的選擇,應因地制宜。對于交通壓力巨大、斷面客流量≥3萬人/方向/小時(高峰小時)或者道路狹窄用地嚴重受限的區域,地鐵是解決交通問題的最佳選擇。在其他條件下,根據相關研究證明,綜合考慮建設成本、運能、運行速度等相關因素,可以得出結論斷面客流量<2.5萬人/方向/小時,BRT快速公交系統會優于軌道交通系統。主要表現在建設投資規模、建設周期的長短、交通組織的靈活性等方面,詳見下表。
四、快速公交的優勢
(一)運行速度快,節約行程時間
快速公交運行時間與普通公交相比一般可節約30%以上,運行速度一般大于24公里/小時,韓國首爾進行實施BRT前后效果比較,其中速
396度改善效果如下:
①BRT在部份路段的速度可提升2倍(11→22公里/小時);
②BRT的速度提升比例約在33-64%;
③社會車輛的速度也略有提升。
(二)建設周期短,投資少
快速公交(BRT)建設工期小于3年,而地鐵(MRT)一般大于5年。
下表為世界部分城市BRT和地鐵投資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BRT建設投資省,造價大約是地鐵的1/5~1/7。
(三)運營成本低,票費收入支出比高
美國一項最新調研,對同時擁有LRT和BRT系統的六個城市三種類型的運行成本(每車小時成本、每車營業收入公里成本、乘客每人次成本)作了比較,BRT系統的運行成本是輕軌系統的15%~60%。
根據相關研究,大部分城市BRT系統的票費收入支出比都大于1。在波哥大、特朗斯邁勒尼奧BRT系統的營業收入,不僅足以支付干線營運商的運行成本,而且還覆蓋了相當范圍的其他費用(包括接送乘客服務的費用,系統規劃協調機構的費用,檢票公司的費用,基金管理者費用,以及應急資金)。而大部分軌道系統需得到政府或某個機構的補貼才能較好維持運營。
(四)環境與社會效益顯著
快速公交系統能帶來經濟、安全性和環境等方面的效益。
庫爾提巴:每人節省30%汽油:
西雅圖:公交快速專用隧道通車后,地面普通公交車量減少了20%,事故發生率減少了40%:
波哥大:“新世紀”BRT線路開通后,死亡事故率降低93%,頭五個月污染降低了40%。
(五)快速公交可以促進城市土地集約開發
與軌道交通一樣,快速公交可以促進城市土地集約開發,下面是國外幾個城市快速公交沿線土地開發情況。
渥太華:Transitway沿線站點共有6.75億美元的新項目;
匹茲堡東部快速公交沿線站點共有3.02億美元的新增或改建項目;
布里斯本:東南快速公交沿線房地產價上漲了2~3倍。
綜上,BGC-機場的客流走廊通道,建議近期修建快速公交系統,遠期預留升級軌道交通系統的條件。
五、馬尼拉市交通狀況分析
馬尼拉市的輕軌MLT系統(Manila Light Rail Transit System)有兩條線,包括LRTI號線和2號線。MRT系統(Metro Rail TransitSystem)有一條線,為MRT3號線,三條線連接整個馬尼拉大都市的多個城區。此外,在馬尼拉大都市,僅在BGC區域運營有3條公交線路。目前,-吉普尼仍在菲律賓的公共交通中起重要作用,在一些路段,吉普尼的交通量能占據整個交通量的25%-50%,由于其靈活性,吉普尼能到達公共汽車不能到達的區域,因此在與MRT/LRT接駁中作用突出。根據現狀調查以及與菲律賓當地BCDA(Bases Conversion Development Authority)部門對接,目前馬尼拉市公共交通發展滯后,交通擁堵現象嚴重,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endprint
六、馬尼拉市BGC至NAIA快速公交系統的功能定位
BRT快速公交系統既有常規公交系統的靈活性、經濟性和便利性,又有運能高、容量大、運行速度快等軌道交通的特點,因此,BRT快速公交系統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功能類型定位:
類型一:定位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即是將常規公交網絡中少數客運量很大的線路升級為快速公交線路,提高其服務質量和運輸能力,快速公交線路作為地面公交的骨干:
骨干型BRT線路貫穿城市主要發展軸,形成網絡體系,運量大、速度快,能滿足城市主要客流走廊需求,如庫里蒂巴、波哥大等城市將BRT網絡作為整個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系統。
類型二:作為軌道交通的替代或者過渡:根據相關調研分析,快速公交與輕軌在運輸能力方面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替代關系,但是投資遠低于輕軌。
類型三:作為軌道交通的延伸或補充:快速公交通道選擇次要走廊,主要走廊為軌道交通線路的路由,或者在軌道交通首末站作為延伸,接駁軌道交通客流。
BRT快速公交線路可以作為地鐵或輕軌的延伸線路,以降低投資與運營成本。BRT快速公交與地鐵的起迄點可以緊密結合,讓乘客快速換乘,節省等待時間,提高整體投資效益。美國邁阿密的第一條BRT公交專用道就是采用此形式。
對于大中型城市,如果在城市總體規劃中有發展BRT系統的要求需進行BRT系統專項規劃,進一步確定BRT系統的發展模式和功能地位與軌道交通系統和常規公交的關系,以及相應的線網和系統要求,使得BRT系統融入城市大交通體系中。
馬尼拉快速公交(BGC-機場)線功能定位的認識:根據對相關資料解讀和對馬尼拉(BGC-機場)線的認識,其功能定位為:快速便捷的連接BGC與機場的之間的客流,兼顧沿線居民通勤出行,作為遠期軌道交通的過渡線。
七、馬尼拉市BGC至NAIA快速公交系統的可行性
BGC(Bonifacio Global City)區域是菲律賓馬尼拉大都會的金融區,位于馬尼拉市中心東南部11公里,在馬卡蒂和塔吉格之間。BGC作為馬尼拉市的一個集商務辦公的區域,與城市其他區域的聯系需要大運量公共交通的支持,以進一步促進BGC區域的發展。根據馬尼拉市BCDA(BasesConversion Development Authority)初步建設構思需求,擬在BGC區域與NAIA國際機場之間修建一條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統。
該條快速公交的修建,不僅能夠解決居民的出行需求,更加強了BGC與NAIA的聯系,進一步促進了周邊經濟的發展,在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城市的交通出行環境,體現公交優先、以人為本的城市規劃理念,為構建可持續發展交通體系作出示范。
(1)道路條件:BGC區域道路網較為密集,BRT線路選擇時可以考慮AB線型式設置BRT車道,沿線與高等級道路相交時,采用分離式立體交叉方式。在交通需求大、且條件受限的區域,可以考慮采用高架線路或地下隧道的路線方案。
(2)現狀交通條件
目前,該區域沒有軌道交通,所有的交通出行依靠地面交通。在所有地面交通中,私人小汽車出行約占70%,公共交通出行約占30%,從此數據可以看出,該區域內公共交通發展滯后,該條快速公交線路的建設將會帶動公共交通的進一步發展。
(3)客流需求分析
BGC至NAIA快速公交建成后,將對原有的出行方式產生影響。原先60%的吉普尼和30%的公共汽車乘客將選擇快速公交,并且原先5%的小汽車使用者將改變出行方式,選擇乘坐快速公交。通過提高快速公交的服務質量,客流將繼續上升。表3快速公交線路客流預測結果
八、結論
一般來說,公共交通運能及運輸效果是與投資成一定比例的,即投資高的運輸效果高,軌道交通一般工程造價高,傳統常規公交系統投資低廉,運輸效率較低,輕軌及有軌電車居于其中。因此,在現有公交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快速公交系統(BRT)是介于軌道交通與傳統公交之間的一個比較理想的方案。具體的交通模式還要根據當地經濟、社會以及交通情況確定,經過上述對BRT快速公交系統的適用性介紹,結合馬尼拉當地的特點分析,在馬尼拉修建快速公交系統是可行的,具有較強的建設意義,同時對我國其他類似公共交通不夠發達的城市,BRT快速公交系統同樣具有重要的建設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