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葵
[摘要]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的培養對創新創業的成功意義重大。文章認為,當前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的教學工作在培養意識、培養方法和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現有法律教育思路,完善法律風險防范教育課程體系,并整合資源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服務平臺。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培養的意義
1912年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了創新理論,闡釋了經濟增長的真正根源——創新。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更是將創新排在首位,創新發展已經被提高到關系國家和民族發展命運的戰略高度和核心位置。在經濟學界,創新和創業是兩個緊密聯系的概念,二者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互補和替代關系,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和靈魂,而創業在本質上是一種創新活動。創新創業的成功,取決于很多因素,但核心是人的因素,創業者的創業精神、競爭意識、創業能力等因素對創新創業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創新創業活動是一項高風險活動,創業者面臨諸多不確定的客觀因素,具備良好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并掌握必要的法律風險防范技能,是保障創新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良好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是創新創業成功的首要前提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律在社會運行中起主導作用,是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的主要手段。任何創業行為,都是一種法律行為,遵守法律是進入市場的最基本規則。雖然國家對于創新創業給予了很多鼓勵和優惠政策,但是任何經濟活動都需要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進行,超出法律所允許的范圍,不僅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還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除了需要具備與創新創業目標直接聯系的專業知識體系外,良好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將是創業成功的首要前提,創業者法律知識的學習、運用應伴隨創新創業過程始終。
(二)良好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是實現創新創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
“法律規則的普遍化又使得學習法律成為人的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將不得不像學習勞動技能、生活經驗、道德規范那樣學習法律?!狈伤珜У淖鹬厣鐣灰滓巹t的觀念有助于創新創業者規范組織管理行為、有效提升商業組織的競爭力,并有效防范交易風險,降低交易成本,實現創新創業可持續性。未來自主創新和自主創業發展的主流是知識和高科技創業,知識產權作為一種重要的智力成果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作用。創新創業者一方面需要懂得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另一方面,要懂得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身知識產權不受侵犯。唯有如此,方能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提高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培養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是一個既具備豐富文化知識,又需要通過走向社會來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龐大群體,大學院校歷來都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在各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對大學生創新創業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的培養教育問題突出:
(一)忽視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的培養
各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主要的精力在于創新創業的基礎知識培養方面,例如專業團隊的創建、專業技能的獲取、營銷技巧的培養等,但對創新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卻容易被忽視。在課程設置上,雖對法律知識有所涉及,但并沒有專門針對創新創業設置具體法律課程,而是將其夾雜于大而全、缺乏具體針對性和實踐性的常識性教育課程中。在各種創業實踐活動中,也常常忽略對創業者法律風險防控意識、創業項目法律風險的考評。創新創業法律教育理念的缺失,使得大學生在自主創業和創新活動中經常存在一個突出誤區,即創新創業活動主要在于如何吸引來足夠的投資,并找到合適市場,使自己的創意和想法變為現實的經濟活動。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一方面,很多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上當受騙,不僅自己的發明專利、知識產權受到侵犯,而且還陷入不法分子設計的各種債務糾紛、違法交易中i另一方面,一些大學生對創新創業報以投機、賭博心理,崇尚所謂“資本原罪”而無視基本的市場經濟法律規則,在創新活動中剽竊他人知識產權,在融資活動中編造虛假企業信息,在經營活動中提供假冒偽劣產品和虛假服務等,不僅沒能實現人生理想,最終還要面臨法律制裁。
(二)現有法律教育脫離創新創業實踐之需
當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與法律教育“兩張皮”的問題突出,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都無法滿足創新創業實踐的現實需求。通過調查發現,各大高校非法學專業學生的法律知識教育課程非常有限,主要圍繞大學公共基礎課《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和經管類專業開設的《經濟法》課程開展?!端枷氲赖滦摒B和法律基礎》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在內容上,并沒有專門針對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的課程內容;在課時上,4-6個課時的法律知識講授也遠遠無法滿足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知識的基本了解。《經濟法》課程雖對創業過程涉及的法律法規有所涉獵,但未能與創新創業實踐結合,考慮創新創業之需;亦未能根據不同專業創新創業的趨向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相關教材的內容編排,也大多沒有充分考慮不同專業需求,在教學方法上,大多數停留在傳統的理論講授式教學方法上,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對系統掌握基礎法律知識有較好效果,但是在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和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有缺陷,也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未形成科學統一的創新創業法律教育課程體系
在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教育理念缺失的背景下,很多高校將法律風險防范教育課程置于附屬地位。在《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經濟法》課程之外,并無專門創新創業法律風險管理相關課程,至多只是在大學生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學等相關課程中附帶性介紹。創新創業法律課程體系無從談起,更談不上統一規劃、合理設置。
(四)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中配套法律服務缺位endprint
創新創業路上有很多法律風險。限于資金短缺等原因,大學生創新創業往往無法聘請專業的律師團隊為其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而目前出臺的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和服務措施中,鮮有對開展創新創業的學生提供專業法律服務的內容。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作為剛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即使自身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和風險規避能力,如果不能得到來自于第三方的專業法律服務支持,也難以對各種風險做到充分的防范和化解。
三、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培養的對策
(一)樹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培養的理念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涉及學校教育、社會實踐和國家扶持的系統工程,學校作為最基本的創新創業教育載體,需要樹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培養理念,這樣才能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引起足夠重視。改變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只關注創新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技能培養,忽視創新創業法律風險意識培養的現狀,將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培養教育納入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創新創業法律教育課程占比,將之貫穿于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整個過程,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培養納入教學工作質量評價體系,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作為創新創業能力考核的重要方面。
(二)緊扣創新創業實踐之需推動現有法律教育課程改革
推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經濟法》現有法律教育課程改革,實現法律教育與創新創業的融合,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作用。在教學內容上,基于創新創業實踐需求,選取針對性、實用性強的知識重點講解,并根據專業方向不同、創業趨向不同而有所側重。在教學手段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借助案例教學、模擬法庭、項目等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強化學生的守法意識、合同意識、維權意識。
(三)搭建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教育課程體系
將法律風險防范教育與創新創業專業教育相融合,解決法律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兩張皮”問題。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經濟法》課程之外,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管理類課程作為選修課程,讓有創新創業意向或處于創業孵化器、創業初期的學生選修該課程并從中受益。積極探索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形式,完善創新創業法律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形成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基礎課程與拓展課程相配套、理論課與實務課搭配的依次遞進銜接、科學合理的教育課程體系。
(四)整合社會資源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法律服務平臺
創業者自身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的培養固然重要,但其終究不是專業法律人員,創新創業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法律問題的解決,需要專業法律人員為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為了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購買專業法律服務的資金瓶頸問題,一方面,需要高校、政府、社會合力謀劃,充分整合現有社會資源搭建法律服務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法律服務,另一方面,在爭取外部資源和政策支持的同時,高校應充分挖掘自身資源優勢,在校內構建不同專業學生之間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合作機制。例如,許多高校既有經管專業學生,亦有法學專業學生,在指導大學生組建創業團隊時,可以將經管類專業、技術類專業和法學專業的資源有效整合,鼓勵法學專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建法律服務團隊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法律服務,這不僅有利于改善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缺失的現狀,也有利于法學專業學生更好地探索具有自身專業特點的創新創業形式,實現學校教育資源的充分共享利用。
[責任編輯:張東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