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昆
(214500 靖江法院 江蘇 泰州)
共同借款人的配偶應否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劉江昆
(214500 靖江法院 江蘇 泰州)
共同借款人向債權人借款的情況下,是否可以要求共同借款人的配偶對借款承擔共同債務,應區分情況對待,如果債權人能夠舉證確認共同借款人各自的借款份額,則可以要求共同借款人的各自配偶承擔相應借款的共同還款責任;如果債權人不能舉證確認共同借款人各自的借款份額,則因無法確定配偶享受了多少金額的利益導致共同債務的份額不清,債權人舉證責任不充分,從而無法主張共同借款人的各自配偶承擔相應借款的共同還款責任。
共同借款人;夫妻共同債務;借款份額
2015年12月8日,被告張某某﹑王某﹑李某﹑趙某﹑劉某向原告黃某借款40萬元并出具相應金額的借條,時原﹑被告約定借期利息為月利率3%,利隨本清,并約定如出借人催告,借款人不按時履行的,借款人應當賠償由此產生的律師代理費﹑訴訟費等費用。當天原告向五被告交付了40萬元款項,但該款經原告多次催要,被告張某某﹑王某﹑李某﹑趙某﹑劉某均未歸還本息,因本案債務發生在被告張某與張某某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且原告為本起訴訟支付律師代理費1.51萬元。故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張某某﹑王某﹑李某﹑趙某﹑劉某歸還借款40萬元并給付2015年12月8日起按月利率2%計算至實際還款之日止的利息,并負擔律師代理費1.51萬元,并要求張某作為夫妻共同債務人承擔共同還款責任。庭審中,六被告均未到庭應訴,原告提供了40萬元借條﹑40萬元收據﹑張某與張某某的婚姻登記信息。
關于張某是否承擔共同還款責任,有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應該承擔共同還款責任,另一種觀點認為不應該承擔共同還款責任。認為張某應該承擔共同還款責任的人認為,被告張某經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應訴亦未提出答辯,理應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由于張某某及張某未舉證證明本案債務系張某某個人債務,故應視為夫妻共同債務,而本案中張某某系共同借款人,因張某某本人負有對全部債務的還款責任,故作為夫妻的張某理應對本案全部債務承擔共同還款責任。認為張某不應該承擔共同還款責任的人認為,雖然被告張某未到庭參加訴訟提供相應證據證明本案債務非系夫妻共同債務,但原告亦未能證明各共同借款人具體使用借款的金額多少,既然不清楚張某某實際使用了多少借款,作為張某某妻子的張某即使應承擔夫妻共同債務,也不清楚該清償多少,如果貿然判決張某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而實際張某僅使用部分款項,或并未實際使用款項,顯然對張某的合法權益造成了侵害。
法院審理后認為,關于被告張某是否應承擔還款責任,婚姻法解釋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本案中被告朱接明﹑周愛琴﹑盛衛鋒﹑印付明﹑張洪系共同借款人,原告未舉證證明該五被告各自使用借款的具體金額,因即使張某某的妻子張某基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債務承擔責任,其也僅應對張某某所使用款項部分承擔共同還款責任,而現因無法確定張某某使用借款的具體金額,故對原告主張張某對本案借款本息承擔共同還款責任的請求,法院不予支持。最終,法院判決駁回了原告對張某的訴訟請求。
處理本案糾紛,首先要分清兩個不同概念,一個是共同借款人,一個是夫妻共同債務。關于共同借款人,民法通則規定,債權人或者債務人一方人數為二人以上的,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當事人的約定,享有連帶權利的每個債權人,都有權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了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有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梢姽餐杩钊藢鶛嗳顺袚倪B帶清償責任,債權人可以向任一個借款人主張全部或部分債權,只要不超過債權總額即可,而至于共同借款人內部,則可以按照相互約定分擔責任,已承擔超過自己應擔份額的共同借款人可以向其他未承擔或未足額承擔相應責任的共同借款人主張給付義務。關于夫妻共同債務,婚姻法解釋二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認定夫妻共同債務一是夫妻有無共同舉債的合意,二夫妻是否分享了債務所帶來的利益。具有以下特征:債務關系發生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借債目的是為了夫妻共同生活或經營之需,夫妻雙方對共同債務承擔連帶還款責任。夫妻共同債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為家庭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為支付醫療費用所負的債務,一方或雙方為履行法定扶養義務所負的債務,支付雙方教育培訓費用所負債務,為支付必要的社會交往費用所負債務,夫妻共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負的債務。
在清楚共同借款人和夫妻共同債務的前提下,再來分析本案中的債務糾紛,張某某對原告承擔責任的法律基礎是基于其作為共同借款人對債權人負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義務,因張某并未參與到借款之中,現原告要求張某承擔共同還款責任的法律基礎是基于夫妻共同債務關系,而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前提必須是一方以個人名義借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經營之需,且未借款的另一方分享了債務所帶來的利益,本案中,原告主張五個共同借款人一并向原告承擔共同還款責任,并未提供證據證明五個共同借款人具體借款的金額,不清楚張某某實際拿了多少款項用于其與張某夫妻共同生活或經營,即不清楚張某享受了多少借款帶來的利益,此時由于張某某具體借款金額不確定,導致夫妻共同債務的金額難以確定,故在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要求張某對全部債務承擔還款責任顯然違反公平原則。如果原告能夠舉證證明各共同借款人各自向原告借款的具體金額,然后依據該具體金額來要求各借款人的配偶承擔相應的夫妻債務,則符合權利義務相當的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