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崢
(030000 山西大學法學院 山西 太原)
我國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馮 崢
(030000 山西大學法學院 山西 太原)
我們國家在制定勞動法時一定要遵照公平的原則。目前為止我們國家的勞動法中并沒有展現出這一點,在刑事案件中,依然還會發生處理勞動爭議時間長等問題,這篇文章主要研究和討論了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使法院更好的處理勞動案件。
勞動爭議;勞動法庭;仲裁
從勞動法中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國家處理勞動案件有4種方法:協商解決;庭外調解;仲裁以及訴訟解決。仲裁是訴訟的前提條件,協商以及庭外調解由雙方共同參與。
勞動仲裁法律制度的第一條就規定了解決勞動案件的基本原則,就是時間效率和公平性。但是我們國家在解決勞動爭議案件的時候并沒有展現出公平性。主要展現在:
(一)沒有時間效率
1.勞動爭議解決的期限過長
目前在我們國家解決勞動案件時,基本的過程就是:首先雙方進行協解決,庭外調節,向法院提起訴訟。
2.仲裁和訴訟沒有一致性
根據勞動法的法律制度,使我們知道法院處理過程和司法解決過程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在現實的情況下,只有仲裁的原則和裁決不合理向法院提出撤訴有連接之處。
(二)缺乏公平性
1.勞動爭議評判員專業水平低
仲裁評判員是司法過程中非常關鍵的存在,它的專業水平對解決案件有一定的作用。根據我們國家的勞動法可以知道,法律對仲裁評判員的專業素質沒有過多的要求。比如:解決勞動案件的有3年的工作經驗就行,然而要求民事仲裁的評判員有8年的工作經驗就行。
2.法院解決勞動案件的思想不夠先進
在民用法庭中,法官經常解決民事案件,所以解決民事案件的方法就會根深蒂固的存在法官心中,導致解決勞動案件糾紛時利用民事案件的方法。
(一)建立勞動案件法庭
筆者認為我們國家目前已經有成熟的條件和資金支持建立勞動案件法庭,所以有一些建議,希望在建立法院的時候,應該建立專門解決勞動案件的法庭,并且與民事法庭的地位一致。下面就是建立勞動案件法庭的原因
(1)需要解決的勞動案件比較多,讓解決民事案件的裁判員再去審理勞動案件是不應該的;
(2)更好的落實勞動法庭的工作:我們國家的人事法庭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法庭,另一種是專門類的法庭,如今已經建立的專門類法庭有解決軍事法院﹑解決鐵路運輸法院﹑解決海事法院。如果想要建立勞動法一定要和這些法庭的地位一樣。目前還沒有建立勞動法院的法律依據,并且建立勞動法庭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較多,勞動法庭的建立也會給其他法庭造成影響。所以筆者認為建立勞動法庭比勞動法院更好的多。
(3)提高勞動爭議解決的專業性:解決民事爭案件的法官沒有解決勞動爭議案件的經驗,所以他們會把解決民事案件的經驗用于解決勞動案件上,在一定程度上對于解決勞動案件缺少公平和合理性。我們國家現在越來越注重勞動案件的解決了,制定和完善了有關的法律規范,進一步提高了各大學校培育人才的效率,為建立勞動法庭供應足夠的人才資源。專業相當高的人才,會提高解決勞動爭議案件的解決時間和解決效果,并且也減少了解決民事案件法官的工作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我們國家的企業更加專業。
(二)銜接仲裁與訴訟程序
1.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完善仲裁程序以及審判過程一起使用信息的法律制度,把采集到的材料以及有關的證據資料一起分享和使用,使材料和證據能夠發揮到最大的用處。勞動案件中的人事裁判委員會和法院之間是沒有聯系的。勞動審判法院做出裁判結果之后,大多數的勞動人員會要求法院撤銷裁決裁判結果,通過法院的第一次審理和第二審理,解決的結果和仲裁裁判的不一樣。經常會出現責任分工非常明確,這樣反而不利于法院的裁判結果,因此導致仲裁前的原則跟沒有一樣。所以設立材料和證據共同分享的法律制度能夠使法院作出的結果更加科學,更具有科學性。
2.提高解決勞動案件仲裁員的專業水平
增強選拔仲裁裁判員的基本要求,利用各種各樣的條件把專業素質的人才引進過來,用來保證仲裁部門的公平性和公信力。目前我們國家,有相當一部分的大學教授在教課的同時也作為仲裁裁判員存在這個社會中,他們有很強的理論基礎。對仲裁裁判員進行定期的考核,沒有達到考核要求的,請他們離開法院,這樣才能加強仲裁裁判的專業能力。
結合這篇文章所說的,研究和討論了我們國家勞動案件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從中可以知道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外界和自身之分,所以導致勞動者不能更好的通過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合法利益,因此只有加強法律制度的修訂和完善才能使法律制度發揮到最大作用,進一步更好的維護勞動者的利益。
[1]徐麗雯.我國勞動爭議處理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完善之策[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4,02:91-96.
[2]劉源東.論我國集體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學,2014.
[3]韋潤蘇.論我國勞動爭議仲裁制度的完善[D].遼寧大學,2014.
[4]馬小燕.我國勞動爭議—裁終局制度的反思與完善[D].蘇州大學,2014.

馮崢(1981.7~),女,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本科,山西大學法學院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