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明
(111000 中共遼陽市委黨校 遼寧 遼陽)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互動
李毅明
(111000 中共遼陽市委黨校 遼寧 遼陽)
當今社會是經濟高速發展與知識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國傳統老舊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因此,必須轉變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效率。本文從介紹經濟發展方式的含義著手,分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法互動的意義,并進一步闡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法之間存在的關系。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法;互動
國家和社會進步的前提和基礎就是內部的經濟得到發展,而經濟發展方式又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順應時代變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提高經濟水平的必然要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法之間應該存在許多良性互動,在經濟法相關規定的基礎上,促進并規范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速度和過程。
所謂的經濟發展方式,從字面上來看就是指有利于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切方式和措施,其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方式包括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的方式﹑提高經濟效益﹑保障經濟發展質量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發展。而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就是從原來依靠出口和投資來增強經濟的模式變成有機協調投資﹑消費﹑出口三者平衡以調動國家經濟提升的發展方式[1]。換句話說,就是把我國主經濟支柱產業,從原來的第二產業轉變成由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同步發展的主要產業模式,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質量全方位增加的目標。重點是改變我國資源消耗和物質高產的經濟增長方式,要成為發展先進科學技術﹑增強員工素養及創新管理措施促進國民經濟穩步提升的發展大國。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改變國家傳統的經濟發展理念,不能單純追求相關經濟產量,還要注重產品的質量和工藝,大力改變我國有效勞動力極度缺乏的現狀。建立以技術為導向﹑以人為本﹑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發展模式,并形成社會各界協作互助的可持續發展的國民經濟。因此,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決定著方方面面的經濟事務,還對經濟水平從量到質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極大增加了國家在世界經濟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我國經濟發展受到制約的因素,不僅是經濟產量的問題,還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結構,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經濟增長,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轉變措施,從根源上解決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在近段時間以來,國家已經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舉措,還強調在這個過程中應當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科學性。在采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措施時,應該深入到社會經濟的各個層面,將阻礙經濟發展的難題逐一解決,利用綜合管理的手段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當前,經濟發展方式里出現了很多缺陷,如存在大量的資源浪費情況﹑國家投入的資金過多﹑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物質流失的速度快,使得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激化了社會各階層的根本矛盾和沖突。各種經濟不協調問題層出不窮,包括消費和投資比列問題﹑各地區發展不同步問題,還有三大經濟產業不協調問題,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進程。
經濟法作為我國管理經濟事務的基礎性法律,在指導和規范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經濟法的相關規定,不僅有利于我國經濟產量的大幅度增長,還可以在經濟質量上起到全面嚴格的控制。因而,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法進行良性互動,建立緊密的結合關系,這就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必然要求。另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具體內容和形式都在根本上體現了其與經濟法結合的必須性,經濟法可以在客觀上反映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規律,不論是在計劃經濟發展方案,還是方案的具體實行方面都可以起到有效的指引作用。尤其是關于我國對相關科學技術的使用﹑產業結構升級上,還能大大加快經濟發展效率并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最重要的是達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這些都是我國經濟法規定的重要內容。
由于全球經濟聯系愈加緊密,經濟發展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過去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明顯已無法跟上社會繼續前進的步伐,因而必須采取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手段,把經濟發展轉變為人才和科技相結合的模式,在國際經濟發展中形成優勢核心競爭力[2]。通過與經濟法互動的方式,就是為實現國家勞動者能力和素質的共同提升,經濟法規定的內容都是以國家出臺的政策為基本原則,所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國家戰略與經濟法之間的互動是很有必要的。再加上經濟法在全國的推行還非常益于保障勞動者權益,極大提高他們的勞動能力,從而達到國家經濟效益發展的目的[3]。很多西方國家使用經濟法維護勞動者權利的時間已經十分久遠,并以此作為規范勞動者的法律制度。還有后來出臺的勞動法﹑公司法等,也和經濟法相關規定一樣,明確界定了我國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連續制定的各項政策也體現了經濟宏觀調控下,對勞動者權益的行政保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求勞動者不但應該繼續提高自身的體力,還必須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和強化。此外,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還會對經濟法的制定產生影響,經濟水平的提升還要始終依靠勞動者為社會和國家創造的價值,利用完善的經濟法體系規范我國勞動能力的施行計劃。
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應該與經濟法互動,將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生良性作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進程,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1]蔡先紅.淺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互動[J].經營管理者,2016(19):239.
[2]張平.探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互動[J].經貿實踐,2015(13):69.
[3]張繼恒.社會中間層的法律維度——對經濟法主體“三元框架”的重新解讀[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5(01): 3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