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興太
(365200 明溪縣人民檢察院 福建 三明)
淺析檢察監督視角下社區矯正制度
鄧興太
(365200 明溪縣人民檢察院 福建 三明)
社區矯正作為一種非監禁刑罰,是指將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以司法機關為主導,結合相關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社會志愿者的幫扶,在一個較為寬松的環境下矯正罪犯,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作為社區矯正的重要參與部門,檢察機關在依法開展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工作,既是檢察機關履行職責的重要內容和執法領域,也是檢察機關承擔的社會責任。
社區矯正;檢察監督
依據我國憲法及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檢察機關是行使法律監督權的唯一合法機關。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社區矯正實施辦法》規定:“司法行政機關負責指導管理﹑組織實施社區矯正工作。人民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適用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者決定。人民檢察院對社區矯正各執法環節依法實行法律監督。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區矯正人員及時依法處理?!睒嫿恕皥绦兄黧w與決定主體適度分離”的模式,進一步明確了檢察機關能對法院﹑公安﹑司法機關在社區矯正中的執法活動行使法律監督。
(一)缺乏協作制約了監督效果
社區矯正分屬不同的單位,相關信息的獲取依賴于多個部門,刑事執行檢察部門在履行檢察職能時,僅在內部就需要與公訴﹑反貪等部門建立合作機制,而在外部則需要與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建立溝通協調。在缺乏有效協作的情況下對出現的問題需要到不同的單位了解情況,來回跑,重復監督,監督效果受限。當前日常監督工作中仍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前往基層司法所乃至基層單位了解情況。
(二)“人戶分離”導致社區矯正人員的脫管、漏管
“人戶分離”即社區矯正人員的戶籍地與實際居住地不一致。目前大部分法院只是將法律文書寄送至社區矯正人員戶籍地,造成實際管轄地司法行政機關得不到及時的反饋信息或者缺乏法律文書,無法對社區矯正人員及時進行管轄,且社區矯正部門各自為政,缺乏工作銜接機制,導致人戶分離人員,尤其是外來戶籍人員的交付執行環節容易遲延和脫節。此外,一部分監外執行罪犯不到司法機關報到,也是造成漏管﹑脫管的主要原因。
(三)法律監督缺乏切實可行的保障
當前法律只是規定了檢察機關在社區矯正中的法律監督職能,并沒有對違反檢察監督的行為并未賦予明確而有力的強制性措施。《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中規定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決定或批準機關提出書面意見,決定機關接到人民檢察院的書面意見后,應立即對該決定進行審查,但并未進一步規定,決定或批準暫予監外執行機關拒不重新審查或審查之后發現錯誤拒不改正的應當承當何種不利的后果。也就是說在整個社區矯正中,檢察機關僅僅只有建議權,而這種建議權又無法得到強制性保障。
(一)建立健全社區工作協作機制,明確職責
不斷加強社區矯正的監督深度和廣度,建立“全程監督”的聯動長效機制,具體包括二個方面:一是聯合監督。會同司法行政部門對轄區內社區服刑人員數量進行不定期核對,及時發現并協同查找脫管﹑漏管人員,確保監控幫教到位。二是建立各職能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與法院﹑司法部門﹑公安機關的溝通交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形成社區矯正的整體合力。
(二)加強社區矯正監督的法律保障
通過立法賦予檢察機關在社區矯正監督工作中的強制性措施,尤其是對于檢察機關依法發出的糾正建議不采納時,增加復議程序,對檢察機關的糾正意見不執行也不提出異議的,明確應承擔的其法律責任,對社區矯正法律監督中發現的違法行為,明確由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追究相關人員的瀆職失職行為。
(三)加強社區矯正信息平臺建設,構建同步監督
建立健全社區矯正人員信息交流平臺,積極爭取與司法行政機關聯網,對社區矯正對象實行網絡化管理,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強化與社區矯正執法機構的情況通報﹑情報共享等工作機制。構建動態與同步監督,拓展案件線索的來源途徑,通過加強外部協作機制,以減少重復勞動,拓寬檢察機關的監督視線,提高監督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在與執法機關開展聯合檢查時,做到當場了解情況,當場發現問題,當場提出建議,當場落實責任人,當場明確整改措施,達到全面了解社區矯正的執法情況,糾正執法中的不規范行為,進而構建同步監督機制,提高社區矯正監督的時效性。
(四)整合資源,積極做好社區矯正監督前期摸排工作
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要依托派駐檢察室優勢,積極利用派駐監獄檢察室在辦理罪犯假釋﹑保外就醫﹑監外執行案件的作用,通過案件辦理詳細了解罪犯在服刑期間的表現情況,認真做好臺賬收集工作,為即將進行的社區矯正做好前期摸排工作,真正做到從源頭上監管,進而提高檢察機關對于社區服刑人員的管控能力。
(五)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案件責任機制
一是檢察人員應增強監督意識,樹立依法監督的意識特別是監督的責任意識。樹立實體程序并重的監督意識,積極改變傳統的以程序監督為重,緊跟社會發展和法制進步及時更新檢察監督觀念。二是以司法改革為契機,建立健全主辦就檢察官監督社區矯正的責任機制。完善各種保障措施,積極調動檢察人員辦案的熱情與積極性,將監督違法矯正作為日常案件計入檢察官個人辦案數量中,將是否履行好社區矯正監督職能作為檢察人員考評﹑考核的一個項目。三是建立監督問責機制和績效考評機制,制定社區矯正監督權力清單,明確檢察人員的履職范圍,提高檢察人員的工作動力和紀律約束力,加大社區矯正監督培訓力度,提高檢察人員的法律素養以及業務素質,全面推動社區矯正檢察監督依法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