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琦
(100088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 北京)
《PCT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單位指南》的最新修改
傅 琦
(100088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 北京)
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是PCT程序中的重要程序。《PCT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指南》不僅為國際檢索單位和初步審查單位提供操作指南,也為申請人及專利從業者準確理解和有效利用PCT制度提供幫助。本文介紹了《PCT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指南》最新修改的主要內容。
PCT;檢索;初步審查;指南;修改
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專利合作條約)是專利領域的一項國際合作條約。通過PCT,申請人只需提交一份“國際”專利申請,即可請求在所有PCT締約國中同時對其發明進行專利保護。近年來,中國申請人逐漸加大了對PCT制度的利用,以便獲得專利的全球保護。
PCT程序主要包括提交申請﹑國際檢索﹑國際公布﹑補充國際檢索(可選)﹑國際初步審查(可選)﹑國家階段等,其中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幫助申請人獲得可專利性的有用信息,是PCT程序中的重要程序。
PCT體系包括《專利合作條約》﹑《PCT實施細則》﹑《PCT行政規程》﹑《PCT受理局指南》﹑《PCT申請人指南》﹑《PCT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指南》等多項法律法規,其中《PCT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指南》不僅為國際檢索單位和初步審查單位提供了應遵循的操作指南,也為申請人及專利從業者準確理解和有效利用PCT制度提供了幫助。《PCT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指南》幾乎每年均有更新,最新修改的《PCT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指南》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下面,筆者對最新修改的主要內容進行介紹。
(一)關于多項從屬權利要求
第九章“國際檢索和國際初步審查的排除和限制”中“多項從屬權利要求”小節中對9.41段的表述進行了調整(內容無實質變化),并增加9.41A和9.41B段,明確了:當獨立權利要求包含對兩項以上權利要求的引用并且作為多項從屬權利要求的基礎時,如果作為國際檢索單位的專利局的國內法不允許用這一方式撰寫多項從屬權利要求,國際檢索單位也可以根據條約第17條(2)(b)作出說明;但只有在不能進行有意義的檢索以及在某范圍內不能進行有意義的檢索時才作出這種說明;這種情況也要在書面意見中指明;確定一項權利要求是否為多項從屬權利要求,審查員不僅應當考慮該權利要求本身的形式,而且應當考慮所述權利要求引用的權利要求;任何從屬權利要求,只要引用多項從屬權利要求或者引用包含對兩項以上權利要求的引用的獨立權利要求,都應當被認為是多項從屬權利要求,因而不應當作為其他任何多項從屬權利要求的基礎。
(二)關于在先檢索/分類結果
于2017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專利合作條約實施細則》對細則第12條之二﹑第23條之二和第41條進行了修改,規定受理局向國際檢索單位傳送在先檢索和/或分類結果,《PCT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指南》也作出了相應修改,在第十五章“國際檢索”中“檢索基礎”小節中增加15.17B和15.17C段,明確了:在國際申請要求一件以上提交給作為受理局的同一專利局的較早申請的優先權﹑該專利局針對較早申請已經作出在先檢索或者已經進行分類﹑且受理局已經將在先檢索或分類結果的副本傳送給國際檢索單位的情況下,或者在這些結果的副本對于國際檢索單位已經可獲得的情況下,即使申請人沒有要求國際檢索單位對這些結果予以考慮,該單位也可以在作出國際檢索報告和書面意見時考慮這些結果。
(三)關于非英文引證文獻
第十五章“國際檢索”中“引證文獻的選擇和標明最相關的部分”小節15.69段和第十六章“國際檢索報告”中“被認為是相關的文獻”小節16.64b段中增加了關于非英文引證文獻的內容:在引證文獻是使用英語之外的語言的專利文獻且同族專利中的另一項英文專利可獲得的情況下,審查員最好也注明同族專利中的英文專利的對應部分或段落;審查員不應將英文專利作為單獨文件引用,而是在注明引證文獻的具體部分或段落的位置之后簡要地提及并注明英文專利的相關部分或段落。
(四)關于E類文獻
第十六章“國際檢索報告”中“潛在的抵觸專利文獻”小節16.73段中增加了關于E類文獻的內容:“為了那些國內法允許為創造性目的引證用字母‘E’表示的文獻的組合的締約國的便利,類型‘E’可伴有類型‘X’﹑‘Y’或‘A’”。
(五)關于非專利文獻
第十六章“國際檢索報告”中“文件的引證”小節中增加16.78A至16.78C段,明確了:①根據WIPO標準ST.14,應根據以下內容確定公布在期刊或其他連續出版物上的文章:(i)作者姓名(大寫字母表示);多個作者時,填寫所有姓名或在第一作者姓名后加“等”;(ii)文章標題(適當情況下縮略或刪減);(iii)期刊或連續出版物的名稱(可使用國際公認的縮略語);(iv)注明四位數字的年份﹑期號﹑文章頁碼(年月日可獲得時遵照WIPO標準ST.2);(v)標準標識符和分配給該刊物的編號(可獲得時,例如ISSN﹑ISBN);應注意這些數字對于同一刊物的印刷和電子版本可能不同;(vi)文章的相關段落和/或附圖的相關圖;②對于使用英語之外的語言的非專利引證文獻,在技術上可能的情況下,在原始參考文獻之后將官方翻譯放在圓括號內,官方翻譯指與引證文件來源相同的﹑對于原文名稱或標題的已有英文翻譯,有助于確定和檢索相關文獻;當官方翻譯不可獲得時,可選地提供非官方翻譯,非官方翻譯前應寫明“non-official translation”。
通過上述介紹可見,在最新修改的《PCT國際檢索和初步審查指南》中,明確了關于多項從屬權利要求﹑在先檢索/分類結果﹑非英語引證文獻﹑E類文獻﹑非專利文獻等方面的審查和操作規范,不僅國際檢索單位和國際初步審查單位應當遵循,申請人及專利從業者為準確理解和有效利用PCT制度也應當了解。

傅琦(1981~ ),女,碩士研究生,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電學發明審查部,四級專利審查員,從事發明專利實質審查工作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