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霞,陳士偉,潘彥霏,楊 泓,陳曉敏,劉俊杰,柯志娟,尹美玲,林 穎,周小娟,李棟宇
(1.嶺南師范學院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2. 廣東省湛江農墾局, 廣東 湛江 524022)
不同光質對劍麻組培苗生長的影響研究
蘇艷霞1,陳士偉2,潘彥霏1,楊 泓1,陳曉敏1,劉俊杰1,柯志娟1,尹美玲1,林 穎1,周小娟1,李棟宇1
(1.嶺南師范學院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2. 廣東省湛江農墾局, 廣東 湛江 524022)
本文利用自主研發的高效智能LED組培系統研究不同光質對劍麻組培苗生長的影響,以找到適宜其生長的最優光質。研究結果表明,中心波長為450納米的藍光+660納米的紅光組合光質下,劍麻組培苗的發芽數量和干重均最大。
劍麻;組培苗;干重;LED組培;光質
劍麻屬龍舌蘭科龍舌蘭屬,其葉片內富含優質纖維,質地堅韌、拉力強、抗撕裂、耐磨、耐腐蝕等特性,廣泛用于制造生活用品和環保用品。劍麻組培苗是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采用性狀優良的外植體,在無病無毒的環境中繁育出來的種苗,具有遺傳性狀相對穩定、種性優良純正、不帶病毒及病原菌、個體均勻、長勢一致等優點,是優良的種植材料。劍麻組培苗對劍麻產業的持續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植物對光有選擇性吸收作用,研究表明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利用波長為610~720納米的紅橙光和波長為400~510納米的藍紫光,黃光和藍綠光吸收較少,傳統人工光源的紅橙光和藍紫光所占比例較小,導致劍麻組培苗有機物積累少,生長緩慢,延長了培育周期。由此可見,不同光質在植物生長發育中起著不同的作用,設定特定波長的光質有利益提高組培苗的品質。
本實驗在自主研發的高效智能LED燈組培系統的基礎進行,該系統能對組培室內光環境進行精確控制,實現輸出不同波長光的輸出,研究不同光質對劍麻組培苗的影響。
本試樣的劍麻組培苗是由廣東省湛江農墾科學研究所提供,為我國主打產品“東1號”。將形態基本一致的劍麻組織置于培養基上后密封于聚丙烯薄膜袋,然后置于自研發的LED組培系統內,在9種不同光質、但光強和光周期相同的光照環境下,生長26天后取出對比其發芽數和干重。為了提高數據的準確性,每種光質下均有9袋;本試驗測定試樣的發芽數量和干重都是指取平均后的值。實驗期間,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6±1℃,相對濕度50%~70%。
自研發的LED組培系統基于ZigBee無線網絡,由終端控制器、LED燈板、上位機控制軟件組成,可實時操作和設置定時任務完成對組培室內部光質、光照強度和光周期的精確控制。該組培系統可以提供九種不同波長組合的光質,藍光和紅光的強度比為3∶7,藍光和紅光的中心波長分別如下:A:440納米+620納米、B:440納米+650納米、C:440納米+660納米、D:450納米+640納米、E:450納米+650納米、F:450納米+660納米、G:460納米+640納米、H:460納米+650納米、I:460納米+660納米。
在9種不同光質環境里,劍麻組培苗均有新生芽,但數目各不相同。其中,在光質450納米+660納米處理下,劍麻組培苗的發芽數達19.3,而440納米+640納米光質下的劍麻組培苗發芽數僅為15.4。同時發現中心波長為650納米的光照射的劍麻組培苗的發芽數均較低,這可能是該波段對發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可知,光質450納米+660納米有利于促進劍麻組培苗發芽,增加其發芽率。

圖1 不同種光質下劍麻組培苗發芽數量
干重是組培苗有機物的積累量,可作為研究光合作用強度的指標,最能體現劍麻組培苗生長發育優劣的指標之一。我們把劍麻組培苗從聚丙烯薄膜袋取出,清洗培養基后置于干燥箱內80℃下烘干一定時間后,稱其質量即為干重。圖2為不同光質下劍麻組培苗的干重值。在光質450納米+660納米照射下,劍麻組培苗的干重高達0.871克,遠大于440納米+640納米和460納米+660納米光質下的干重值。從圖2中可以發現,整體上中心波長為450納米的光質有利于增大劍麻組培苗的干重。

圖2 不同光質下劍麻組培苗的干重值
本文基于自主研發的智能LED組培系統研究不同光質對劍麻組培苗的發芽數量和干重影響。結果表明,中心波長分別為450納米+660納米的組合光質下,劍麻組培苗的發芽數量和干重均為最大;而中心波長為650納米的紅光對劍麻組培苗發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心波長為450納米的藍光有利于劍麻組培苗干重。
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pdjh2016b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