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洪生
(凌海市新莊子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凌海 121208)
凌海市輕鹽堿地玉米節水增產技術研究
齊洪生
(凌海市新莊子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凌海 121208)
凌海市位于遼寧西南部,緊鄰渤海。該地區玉米播種面積為80萬畝,其中,中低產田約為總播種面積的2/3,如果將這部分農田進行改良利用,玉米的增產潛力巨大。經過調查分析,制約玉米中低產的因子之一是該地區土壤屬輕度鹽堿土。而且,盡管凌海市降雨量相對豐沛,但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季節和年度間差異大,水資源調蓄空間小,再加上地下水埋深淺、礦化度高,旱季返鹽強烈,因灌溉水資源短缺或灌溉不及時導致玉米大幅減產歉收。因此,我們采用了鹽堿改良劑和節水灌溉相結合的技術措施開展試驗研究,探討該技術組合的節水增產效應,為凌海市中低產玉米的改良增產提供技術依據。
試驗地劃分為27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為5米×6米。試驗設灌水量、改良劑(主要是石膏)兩個因素,共9個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灌溉時期為灌漿和抽雄兩個需水關鍵期,灌水次數為兩次。供試作物是玉米,品種為宏玉899。播種前施一次肥,到收獲不再施肥,其他管理如常規。試驗測定玉米產量(去邊行全區測產),在需水關鍵期進行節水洗(排)鹽灌溉研究,研究鹽堿脅迫下改良劑與節水灌溉組合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處理的產量均比對照要高,但各處理增產幅度不同,說明灌水量與改良劑組合措施均有利于脫鹽脫堿,能提高鹽堿地玉米的產量。其中,以處理9(改良劑用量80公斤/畝,灌水量70立方米)增產幅度最大,達到25.3%;處理7(改良劑用量80公斤/畝,未灌水)增產幅度最小,僅為4.1%,說明改良劑在灌水的條件下能發揮出其改良鹽堿土的作用。對各處理進行顯著性檢驗,處理6(改良劑用量40公斤/畝,灌水量70立方米)、處理8(改良劑用量80公斤/畝,灌水量35立方米)、處理9(改良劑用量80公斤/畝,灌水量70立方米)與對照差異顯著,其他處理不顯著。表明改良劑與灌水兩個措施組合條件下,產量得到顯著提高,改良鹽堿地的作用大。但是,兩者對玉米產量的影響機理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表1 不同處理的產量

表2 產量與各影響因子的相關性分析

圖1 不同改良劑用量與產量的關系
由圖1可以看出,玉米的產量在灌水和改良劑措施的交互作用下產量均有所提高。當灌水量由0增大到35立方米水平時,產量得到顯著增加,說明灌水量在該組合措施中作用顯著;當灌水量限制在35立方米水平時,產量隨著改良劑用量的增加而逐漸增大;當灌水量由35立方米增大到70立方米時,產量雖然一直在增加,但增幅逐漸變緩。這些結果表明玉米的產量和改良劑、灌水量措施存在一定的聯系,灌水措施在該組合措施中起主導作用,適量的灌水量與改良劑施用量組合改良鹽堿地效果顯著,在玉米生長的需水關鍵期進行適量灌溉,最大限度的節約和高效利用水資源,又可促進改良劑發揮其改堿效果,起到洗鹽抑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效果;同時,適量的改良劑可增加土壤團聚體,從而改善土壤的通氣透水等物理性狀,也增加了黏質土的滲透速度,達到快速脫鹽脫堿,增強土壤肥力,從而增加作物產量。
由表2可以看出,玉米產量與有效穗數和灌水量的相關系數為0.72和0.49,差異極顯著,而有效穗數與灌水量的相關系數為0.35,差異顯著,說明產量、有效穗數的增加與灌水量有密切關系,改良劑也在組合措施中起到相應的作用,但其與產量和有效穗數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24和0.10。
通過兩年的試驗結果,可以得出玉米的產量在灌水和改良劑施用措施的交互作用下產量均有所提高,灌水量在該組合措施中起主導作用,適量的灌水與改良劑組合,改良鹽堿地效果顯著。該組合技術措施適宜在凌海地區輕鹽堿土玉米生產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