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焯茗 盧珊 梁麗琴 雷春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三醫院 廣西南寧 530021
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抽血室的應用
黃焯茗 盧珊 梁麗琴 雷春華通訊作者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三醫院 廣西南寧 530021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抽血室的應用。方法:從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門診抽血室抽血的患者當中抽取2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服務。比較兩組患者的抽血成功率、血標本合格率及家屬的滿意度。結果:經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抽血失敗率及血標本不合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結果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通過在門診抽血室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門診抽血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均得到明顯改善,有效地保障了患者治療的順利進行,充分體現了門診的人文關懷。
門診抽血室;優質護理服務;應用
門診抽血室是醫患最早接觸的科室之一,門診抽血工作會影響患者對醫院診療和管理水平認可度。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是為了進一步加強護理工作,實現護理服務的安全。快捷和優質,同時改善護患關系,提高門診護理的質量及護理服務水平[1]。相關調查顯示,由于絕大多數醫院的門診抽血室負責采集全院患者的血樣標本,工作量較大,同時由于患者的年齡跨度大,疾病種類多樣,且絕大部分抽血工作都集中在工作日的上午時段,嚴重影響了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造成絕大部分醫院門診抽血室存在血樣標本不合格率高,患者抽血失敗情況多及患者不滿意程度高的問題。我院為提高門診抽血室的護理質量,特抽取了200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進行專項研究,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其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從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來我院門診抽血室抽血的患者當中抽取20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觀察組:男患者51例,女患者49例;年齡為23-59歲,平均年齡(34.09±2.21)歲。對照組:男患者49例,女患者51例;年齡為 20-63歲,平均年齡(33.12±2.03)歲。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了精神病患者、意識不清醒的患者、腦血管意外患者等。經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性(P>0.05)。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服務:第一,提高護士的專業素養。科室定期組織護士學習靜脈采血的相關理論知識,加強操作技能及突發事件處理的培訓;進行職業防護教育,將職業風險、標準預防、銳器傷防護等內容結合實際案例進行規范授課;加強護士的職業道德教育,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讓其樹立“以為本”的服務理念,改變服務態度,從而更好地為體檢人員服務。第二,抽血環境的準備。由于門診抽血室的空間有限,在患者較為密集時,極易發生擁擠磕碰現象,造成抽血環境嘈雜。優質護理服務要求妥善處置室內尖銳物,盡量美化環境,合理安排患者等候區域。同時要求準備充足的抽血用具,以減少操作人員臨時補充損耗造成時間浪費;第三,優化服務流程。在工作量比較大的情況下,可通過以下措施來優化服務流程:①以患者的需求為導向,主動給患者提供護理服務;②從患者前來抽血開始,由導醫進行分診,迅速對持抽血單的患者進行正確的初步分類,小孩、極重病人、老人優先給采血[2]。③實施彈性排班制,上午增加上班人員。通過這些措施來避免抽血室擁擠不堪。第四,加強護患溝通良好的交流技巧 現代醫學模式和護理觀念的轉變以及人們健康觀的不斷更新,對醫療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良好的溝通技巧是做好門診抽血室工作的基礎,也是提供優質服務的關鍵。門診抽血室護士應掌握普通話、本地方言、簡單護理英語及手語,還要善于運用多種交流技巧,進行有效的溝通。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句,進行開放式談話,引導患者說話,適時開展健康教育,面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患者書交流的側重點也不同,如兒童患者先告訴家長如何固定好孩子,以免意外的發生,再鼓勵并建立孩子的信心,與兒童交流時語氣柔和;面對老年患者做好解釋工作的同時要取得信任。在抽血過程中碰到過度緊張、害怕的病人給他一個微笑、問候,不僅縮短了與病人之間的距離還使患者產生了信任感和安全感。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分析處理,組間數據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 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9.00%,比較結果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情況【n(%)】
觀察組患者的抽血失敗率及血標本不合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結果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抽血失敗率及血標本不合格率比較情況【n(%)】
優質護理服務主要體現在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對患者問題的解決能力、工作的負責態度、操作的規范及熟練程度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等方面[3]。門診抽血作為患者診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抽血工作是否能夠順利正常進行對臨床診斷治療至關重要[4]。門診抽血室是醫院與社會的直接聯絡處,門診抽血室工作的好壞能夠直接影響到社會對整個醫院的評價。因此,門診抽血室應加強護理服務,努力提升工作質量,盡量使患者滿意。優質護理服務是近年來國家衛生部及各大醫院所提倡的護理方法,本次研究即對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抽血室中的應用展開了探討,并與常規護理進行對照分析。結果表明,采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患者期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抽血失敗率及血標本不合格率明顯更低。優質護理服務主要包括提高服務意識、保障充足的人力資源、優化抽血室的環境、優化服務流程、給予患者人文關懷等幾個方面。這些護理服務的實施主要起到以下作用:第一,通過改變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來改善護患之間的關系;第二,通過提高工作效率來減少患者等候抽血的時間;第三,通過嚴謹的護理流程,來降低護理差錯,從而保證患者的個人信息核對無誤。此外,在優質護理服務的影響下,患者及其家屬能夠消除對護理人員的誤會,而護理人員則能夠排除安全隱患。
綜上所述,通過在門診抽血室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門診抽血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均得到明顯改善,有效地保障了患者治療的順利進行,充分體現了門診的人文關懷。
[1]王雪梅,石敏,王紅霞.預防標本拒絕的持續質量改進[J].護理學雜志,2011,12(26):17-18.
[2]劉芳,徐薇,王桂玲.舒適化護理在門診抽血室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刊,2013,21(01):167-168.
[3]劉美玲,袁秋影,黃松彬.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提高住院患者滿意度[J].護理學報,2011,4(18):38-40.
[4]邱兆芳,李長蓮.舒適護理在外科換藥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5(18):30-32.
R246.1+2
A
1672-5018(2017)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