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婷
哈藥集團制藥總廠 150000
氨曲南主環合成工藝研究
劉云婷
哈藥集團制藥總廠 150000
以 L-蘇氨酸為初始原料,通過與甲醇進行酯化、與甲醇氨進行氨解、與氯甲酸芐酯進行氨基保護、與甲烷磺酰氯進行羥基甲磺酰化、與氯磺酸進行磺化,在堿性條件下環合,最后加氫脫保護等7步制備得到氨曲南主環。產品經核磁共振氫譜確證為目標產物,經HPLC檢測純度為98.2%,最終收率為54.6%(以L-蘇氨酸計)。該合成工藝對設備要求不高,產品收率較高,易于工業化。
氨曲南主環;L-蘇氨酸;制備;合成
氨曲南主環是白色晶形粉末,是合成單環酰胺類,氨曲南主環的合成路線,國內外的專利文獻報道,主要是以L-蘇氨酸為起始原料,經酯化、氨解、氨基保護、羥基甲磺酰化、磺化、環合、脫保護等7步反應。酯化、氨解反應時間很長。本研究的整個合成工藝操作簡便,反應時間相對較短,反應過程容易監控,后處理的工作量相對少,反應產物易于純化,總收率相對較高,易于實現工業化。
顯微熔點測定儀、LC-10AT型高效液相色譜儀、核磁共振波譜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
氯甲酸芐酯、氯化亞砜、L-蘇氨酸、甲醇、甲酸、四氫呋喃、甲烷磺酰氯、碳酸氫鈉、2-甲基吡啶、吡啶、二氯甲烷、氨水。其中二氯甲烷、氨水和甲醇屬于工業級,其他的屬于分析級。
向反應瓶中加入252ml的甲醇,對其進行攪拌,之后使用冰鹽進行冷卻,溫度降到了-5℃的時候,就要向里面滴入66ml的氯化亞砜,滴入的過程中,一定要緩慢的進行,溫度要在0—10℃之間。在氯化亞砜全部滴入完畢之后,就要重新的進行冷卻,冷卻到-5℃,之后向里面加入30g的L-蘇氨酸,之后繼續的進行攪拌,攪拌15min之后就可以將溫度升到室溫,知道回流,在發生反應5h之后,觀察TLC,如果顯示完成,那么就要進行減壓處理,將溶劑蒸發,這樣就會得到油狀物質,大約為42.8g,可以直接的用于下一個階段的反應中。
L-蘇氨酸酰胺在制備的過程中,可以直接的使用上述已經得到的油狀物,將其放在500mL的甲醇中,并且將其放在反應釜中,將反應釜關閉進行攪拌,同時通入冷卻水和氨氣,在溫度迅速上升的情況下,達到 50℃就需要進行相應的控制,使溫度穩定,還要將壓力設置在0.5Mpa左右,使其在恒溫和恒壓下進行反應。在反應的過程中使用的是HPLC來進行相應的監控的,在6.2h之后就能夠將反應完成,之后就能夠將氨氣閥關閉,打開反應釜的壓閥,并且將全部氨氣清除,并且停止加熱,在溫度降低直到室溫,之后就要打開反應釜,這樣就能夠將反應液去除,從而轉移到單口瓶中,之后就能夠進行減壓蒸餾旋干溶劑,從而得到寶色的粘稠物。向單口瓶中加入乙醇,乙醇溶液大約為130ml,在室溫下進行攪拌就能夠獲得白色的產品。將白色產品放在古風烘干箱中進行相應的干燥,之后就能夠白色的結晶物質。
向反應瓶中加入L-蘇氨酰胺,大約為20g,除此之外,還要加入22g的碳酸鈉溶液,注入356ml的水,反應了16h之后觀察TLC就能夠發現反應是否完成。試驗乙酸乙酯來進行萃取,將有機層合并,使用無水硫酸鈉將水份吸干,將溶劑蒸緊之后就能夠獲得黃色的油狀物,大約為52g。之后使用乙酸乙酯—正乙烷來進行重結晶,這樣就能夠獲得寶色固體,大約為40g,含早到恒重,可以獲得產品38.1g,回收率大約為89.2%。
向瓶中加入乙醇溶液,并且向里面通入氫氣,之后進行攪拌,攪拌的時間為90min,TLC顯示反應已經完畢,那么反應溶液現在過濾之后,就可以將濾液回收,溫度也要降到 0—5℃,在攪拌的過程中,加入甲酸調節PH至2,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攪拌2h,抽濾,得到白色固體。于40℃減壓干燥至恒重,得到3.5g白色固體。
的影響在回流的條件下,選擇了無水HCL、濃硫酸和氯化亞砜為縮合劑進行實驗考察。實驗結果表所示。從表1中數據可以看出,不同的縮合劑對反應的影響差異較大,用氯化亞砜作為縮合劑效果最好。
表1 :縮合劑對反應的影響
在反應溫度50℃,甲醇加入量為500ml,中間體1加入量為30 g的條件下,考察壓力對反應的影響。反應結果見表2:
表2 :壓力對反應的影響
從表 2可以得出,隨著反應壓力的增加,反應完成所需要的時間逐漸縮短,而產品的含量基本不變;當反應壓力超過0.5MPa以后,反應完成所需要時間和產品含量變化不大。在該條件下,反應完成所需要時間僅6.2h。
在等體積的水和四氫呋喃為溶劑,50%的NaOH為堿,反應溫度為30℃,反應時間為20h,溶劑加入量為20mL/g中間體2,氯甲酸芐酯與中間體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的反應條件下,考察不同的溶液pH對產品收率的影響。溶液pH對反應的相應影響如圖1所示:
圖2 :溶液pH對反應的影響
但是溶液pH超過9后,產品收率又下降。原因是氯甲酸芐酯和L-蘇氨酰胺反應產生HCL,HCL會與中間體2的氨基結合成鹽,降低了中間體 2對氨基保護試劑氯甲酸芐酯親核進攻的能力,降低了酰化反應的速率,因此在一定的反應時間內,產品收率很低。隨著溶液pH的增加,溶液的堿性增加,反應過程中產生的HCL得到有效的中和,因此,氨基保護反應速率加快,在一定的時間內,產品收率提高。但是,氨基保護試劑氯甲酸芐酯在堿性的條件下容易水解,而且其水解速度會隨著溶液堿性的增加而加快,所以當溶液的pH超過9.0后,溶液中的氯甲酸芐酯被大量水解,使得中間體2沒有足夠的氨基保護試劑進行氨基保護反應,導致產品含量的下降。所以,溶液的pH為8.5~9.0的條件下最佳。
[1]陳道新.氨曲南的合成轉晶研究[D].浙江大學2013
[2]莊文明.氨曲南小單環的合成及工藝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3
[3]安印華.氨曲南關鍵中間體的合成[D].東北大學2010
[4]崔紅利,陳東風.氨曲南的臨床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8(13)
R114.32
A
1672-5018(2017)0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