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軍
紹興市越城區斗門鎮衛生院 浙江紹興 312000
中醫防治結合治療社區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觀察
王華軍
紹興市越城區斗門鎮衛生院 浙江紹興 312000
目的:研究中醫防治結合治療方法對于社區骨質疏松癥效果。方法:在試驗社區內選擇骨質疏松患者100人,隨機劃分成實驗組和參考組各50人,實驗組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使用相應的中醫防治方法,參考組進行基本的西醫治療。結果:中醫防治結合治療方法對于社區骨質疏松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結論:中醫防治結合治療方法對于社區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很有,我們應盡快的普及,還要在社區加大宣傳的力度,組織護理預防保健活動。
中醫防治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多數骨質疏松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于骨質吸收增多所致。發病多緩慢,個別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為特征。生化檢查基本正常[1]。我國近些年在中醫防治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臨床的觀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發現中醫防治結合治療對于骨質疏松癥有很大的抑制作用。文章以此為主題進行了實驗研究。
有明顯的骨質疏松癥狀,且有科學的診斷書,性別不進行限制,然后在實驗社區選擇50歲以上,70歲以下的居民。
骨質疏松患者具有以下特征將不能進行試驗:骨質疏松晚期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殘疾行動不便;心、肝、脾、腎、胰等臟器有嚴重疾病,或者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嚴重及精神疾病患者。
以“中醫防治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為理論標準,其中對骨質疏松提到的具體臨床表現為:四肢松軟無力,抗打擊力非常低容易骨折,骨骼疼痛,通常腰背疼痛比較嚴重。還要對患者骨密度進行檢測[2]。
在試驗的社區選取100例骨質疏松患者,進行隨機的分組,實驗組也就是進行中醫結合治療組以下稱 1組與參考組也就是進行常規治療組以下稱2組,分別有50例患者。實驗組(1組):中西醫聯合治療,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之上,加入中醫療法,并進行中醫護理服務。參考組(2組):根據骨質疏松的癥狀進行基本的西藥治療。
首先在試驗前期要對社區居民進行調查了解其對中醫療法的認可程度;其次,要對社區患有骨質疏松患者的狀況進行科學的判斷,查看引起的原因,引起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一般有肝腎虧損、脾虛腎虛、腎虛且血淤堵。根據病因實施正確的中醫結合療法;最后,組織社區骨質疏松患者進行中醫療法方面的培訓和知識宣傳,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相關的影像資料、臨床病例等,在社區內設立關于骨質疏松中醫療法宣傳區、舉行中醫文化講座,總之通過一切手段宣傳中醫治療方法,加深居民了解。此外還可成立骨質疏松預防護理小組,對社區患者進行定期的免費保健。
效果明顯:骨質疏松造成的病痛徹底消失,骨密度得到了提高。有些許效果:骨質疏松患者痛苦明顯的見輕,骨骼密度經過檢查沒有明顯變化。治療沒有效果:經過治療后,骨質疏松患者的狀況,沒有任何的改變。
1、在隨機分配的2組里,1組的50例患者其中有女性患者40例,男性患者10例,平均年齡70歲,平均的患病時間為30個月,其中主要患病原因分布是肝腎虧損引起的有35例,脾虛腎虛引起的有10例、腎虛且血淤堵引起的有5例。2組的50例患者其中有女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15例,平均年齡72歲,平均的患病時間為26個月,其中主要患病原因分布是肝腎虧損引起的有32例,脾虛腎虛引起的有15例、腎虛且血淤堵引起的有3例。兩組試驗沒有統計學差異性。
2、患者治療過后的骨密度值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骨密度比較表
經過結果顯示,經過中醫治療后,患者的骨密度明顯比沒有治療前增加,而參考組,進行基礎的西醫治療后,患者的骨密度變化微小,基本可以忽略,沒有意義。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表
經結果顯示,經過中醫結合治療的有效率明顯要高于參考組。
骨質疏松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雖然在目前的中醫學里沒有專門針對骨質疏松的論述,但是經過其臨床的表現和病因研究發現,其屬于“骨痿”的范圍。而且在古代的中醫療法里就提到了針對此方面的內容,而且關于此病的具體情況,在我國歷史巨著“內經”中有非常詳細的介紹。
我國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對于骨質疏松治療方面也有很深厚的理論基礎。而中醫從古至今研究此病都從腎臟出發,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既是藏精之所,也是主骨生髓之源。人的腎氣足,則身強體健、活力充沛,倘若腎氣不足、體虛乏力,未老也會先衰[3]。腎除了主持人體水液代謝外,其主要方面還具有主藏精、主骨、主管人體生長發育、生殖繁衍等生理功能。這也符合我們實驗所得結果。在臨床試驗中,很多補腎的中藥,對于提高骨密度是非常有作用的,例如杜仲、丹參、三七等這些我們熟悉的中醫,其可以促進骨骼中細胞的繁殖,改善骨質,增強骨結構,還能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
經過以上試驗的分析及論證,我們可知中醫防治結合療法對于社區骨質疏松的病癥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痊愈率提高,有效率更是比普通治療的效果好,而且治療費用還不高,促進了社區居民的健康發展,減少了社區居民的病痛,因此我們要盡快在各個社區普及醫防治結合療法,促進居民的健康。另外我們要加大對于社區居民骨質疏松預防及護理的業務,加大對于中醫相關治療技術的宣傳工作,在社區設立中醫宣傳專欄,張貼海報等,不僅提高骨質疏松患者對于中醫治療知識的了解度,還普及了其他居民的中醫知識,以便及早做好預防,減少骨質疏松患者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區居民和諧健康的發展,提高了其思想認識,也促進了傳統中醫學的發展。
[1]盧祖洵.中醫防治結合療法在社區骨質疏松的臨床試驗[J].中國醫學院,2013,98(8).
[2]李亞潔,張立穎,李瑛等.中醫防治結合療法對于骨質疏松癥的作用[J].中華護理,2011.
[3]徐潤華,徐桂榮.中醫防治結合療法在骨質疏松癥病癥的應用試驗[J]:傳統中醫,2011.
R737.25
A
1672-5018(2017)02-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