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萍
(池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安徽池州247000)
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以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
陳淑萍
(池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安徽池州247000)
加強實踐教學是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而實踐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首先需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作為質量保障。文章以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從實踐教學體系相關概念入手,探討了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的原則,初步構建了有鮮明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并提出了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相關舉措。
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高等教育的發展已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學術研究型高校逐漸減少,而應用型本科院校則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人才,以社會需求為主要導向,重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更強調專業知識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而要培養學生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首先就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從目前各類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際情況來看,理工類專業由于其學科的性質和歷史的傳承,實踐教學體系較為合理和健全,而人文類專業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大多尚未建立健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也大多停在理論層面,沒有落到實處。雖然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已經廣泛重視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及實踐教學的的建設,但仍存在著建設方向不明確、經費投入不足、條件設備簡陋、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例安排不當、相關教師缺少實踐教學的經驗、實踐教學質量管理、監控和評價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文類專業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也導致了人文類專業的畢業生存在動手能力較差、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協作不強、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就業競爭力差等共性問題,而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綜合性是單科教學無法替代的,因此,如何構建一套較為科學、合理的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斷完善實踐教學內容,以促進實踐教學水平和質量的提高,是當前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發展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所謂“體系”,包含兩方面含義:一是構成體系的事物是相互關聯的而不是各自獨立的;二是必須要經過一個人為構建的過程。只有同時滿足了這兩方面含義,才能稱做體系。
教學體系,則是指若干教學環節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整體。根據系統科學的理論,教學是一種活動過程,由教學活動的各要素構成,將教學條件和各教學要素進行優化和整合,形成教學體系。一般情況下,教學的主要環節可以分為理論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環節兩個部分,據此,也可以將教學體系劃分為兩大部分,即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兩者相互關聯,相輔相成。實踐教學體系,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在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由教學目標體系、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活動實現途徑和方法體系、教學管理和監控體系、教學評價和保障體系等各要素形成的有機整體,可以稱為廣義的實踐教學體系,上述各要素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發揮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活動的總體功能。實踐教學體系的狹義理解,則是特指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這種內容體系,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是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圍繞人才培養的目標,通過設置實踐課程以及配置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方式建立起來的。本文所要探討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
盡管人文類專業的每個學科依其學科專業性質不同又被劃分為理論專業和應用專業,但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許多共同之處,在教學管理上對實踐教學內容做出符合課程教學大綱標準的統一要求是可行的。
2.1.1 系統性原則 根據系統科學的理論,教學活動必須循序、連貫、系統地進行。對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有相關論述?!抖Y記·學記》有言:“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意即如果教學雜亂沒有章法,就會陷入混亂之中,沒有效果。宋·朱熹《讀書之要》中指出,學習要“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未得乎前,則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捷克的教育家J.A.夸美紐斯也認為,秩序“是事物的靈魂”[1]75,“是把一切事物交給一切人們的教學藝術的主導原則”[1]80。這些論述都足以表明,系統性原則,是教學活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因此,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要根據其專業性質和特點,緊扣實踐教學各環節及其內容上的內在聯系,采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形成彼此關聯、前后相續的教學體系,貫穿于大學教學的全過程。
2.1.2 分層性原則 與理論教學相同,實踐教學也是一個自成體系的教學系統,既有鮮明的層次性,又有明顯的連續性[2]161;而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同樣是有順序的,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鑒于此,設置實踐課程,安排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內容,也需要在分層次、分階段的基礎上進行。按分層性原則構架實踐教學體系,是教學規律的基本要求。
2.1.3 獨立性原則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密切相關,但同時,實踐教學又有屬于自己的教學規律,它與理論教學的關系,不是從屬關系,而是一種與理論教學地位等同的獨立的教育教學活動。因此,在人文類專業在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時,要結合專業特色,充分考慮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學分、學分的分配比重,構建相對獨立的、完善的和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2.1.4 創新性原則 應用型本科院校肩負培養具有創新能力人才的重任。而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各專業,尤其是人文類專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時,必須要強化創新性,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需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依據上述構建原則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自2013年以來,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為基礎,根據實踐內容與性質,以能力為核心,構建了如表1所示的包括綜合性實踐、專業性實踐和拓展性實踐三個模塊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表1 池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綜合性實踐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包括了新生入學教育和軍訓、勞動、外語與計算機技能訓練、畢業教育等。通過相關實踐訓練,幫助學生初步養成實踐認知能力,形成最基本的綜合素質。

表2 專業基礎實踐訓練模塊
專業性實踐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漢語言文學專業技能為主要目標,包括了專業認知實踐、專業基礎實踐和專業應用實踐三個模塊。其中,專業基礎實踐包含了語文教學技能訓練、語言理解應用能力訓練、文學閱讀鑒賞能力訓練、寫作能力訓練四個子模塊,各子模塊設有相應訓練項目(具體項目見表2);專業應用實踐包含了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這些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實施,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思想,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掌握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專業應用技能,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拓展性實踐教學活動,則是以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提高工作技能、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包括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學科與技能競賽、職業規劃訓練、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等活動。
上述三大實踐教學模塊中的教學內容,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組成了一個既各有分工和側重,又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共同納入學分制管理。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的規格,不都是高層次的研發人員,也不都是熟練的操作工和技師[3]35。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類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就必須從圍繞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整合、優化課程結構,實現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的有效對接[4]56;根據“重應用”的原則,以能力培養為目標,進行學科知識重組,構建一套具有現實性、可操作性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5]84。
健全的的實踐教學質量管理和監控體系,是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基本保障。因此,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和實踐教學質量標準,以確保實踐教學體系的有序進行和運轉。
第二,重視實踐教學質量管理和監控的組織機構建設,以保障對實踐教學的有效管理和合理監控,為學生各類實踐和技能訓練提供條件保障和技術指導。
第三,合理制定實踐教學的評價和激勵措施,充分調動教師進行實踐教學改革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
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經驗,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因此,應用型本科院人文類專業,要通過培訓、進修、掛職鍛煉、外聘等方式,培養和引進“雙師型”教師;通過“傳、幫、帶”的方式,以老帶新,積極培養青年教師,注重實踐教學團隊建設,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水平,切實保障實踐教學質量。
應用型人才培養所必備的硬性條件之一就是要有合適的實踐教學基地,這是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和鑒定的平臺。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在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條件的基礎上,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為人文類專業規劃和指導校內外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為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進行專業認知實習、畢業實習創造條件,提供實踐平臺。
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環節,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對于應用型本科院人文類專業建設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1]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范中橋.高師人文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0(3):161.
[3]史秋衡,王愛萍.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發展研究,2008(21):35.
[4]陳孟君,林頤.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2):56.
[5]林雪燕.從應用型本科教育看實用型創新人才培養[J].集美大學學報,2011(1):84.
[責任編輯:束仁龍]
G642
A
1674-1102(2017)04-0139-03
10.13420/j.cnki.jczu.2017.04.034
2016-12-27
安徽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重點項目(2012jyxm564)。
陳淑萍(1969—),女,安徽潛山人,池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現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