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朋輝 本報記者 倪浩 ●盧戈
美聯儲將于美國當地時間20日(北京時間21日凌晨)發表新的貨幣政策聲明,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不會加息,投資者期待本次會議宣布削減資產負債表即“縮表”計劃的時間表。如果美聯儲實施“縮表”,意味著將全面收緊貨幣政策,對于金融市場、美國本國及國際經濟都將產生一系列影響。英國《金融時報》稱,美聯儲未來“縮表”動向已被外界密切關注,新興市場國家尤其對其潛在風險抱以警惕。
初期規模將非常小
美國《華爾街日報》20日報道稱,美聯儲于本月19日至20日召開例行貨幣政策會議,會后將發表利率決定及政策聲明,美聯儲主席耶倫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其中,“縮表”的啟動時間和操作方式是此次外界關注的重頭戲。削減資產負債表意味著出售資產并回收美元,是量化寬松(QE)的反向操作。
報道稱,2008年后,美聯儲共實施三輪資產購買計劃,即量化寬松措施,將資產負債表規模從金融危機前的不足1萬億美元擴大至創紀錄的4.5萬億美元。而現在,在美國經濟溫和復蘇的背景下,美聯儲計劃控制債務,限制流動性增長。按照計劃,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將在5年內降至2萬億—2.5萬億美元左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國際市場上確實對美聯儲啟動“縮表”有著強烈的預期,“從美國經濟表現來看,目前啟動‘縮表也沒有什么問題”。連平分析說,美聯儲若啟動“縮表”,初期也是采用非常溫和的漸進方式進行,“縮表”的規模將會非常小。“初期幾百億美元的‘縮表規模相對于美聯儲4.5萬億的資產負債表,實在是太小,所以,即使是‘縮表真正實施之后,對資本市場所帶來的影響也非常有限”。
“縮表”歷史上與大蕭條同步
彭博社稱,從美國歷史上看,美聯儲“縮表”往往與經濟疲弱乃至大蕭條同步。從1920年至今,美聯儲一共進行6次“縮表”,每次時間基本上持續1—2年,而在此期間,美國共發生11次不同程度的經濟危機。美聯儲收緊流動性,意味著市場資產價格將產生大的變動,金融市場上的投機泡沫可能會被刺破,這顯然將造成市場情緒的震蕩。但也有觀點稱,此次美聯儲“縮表”前已經多次釋放政策信號,市場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不大可能引起重大沖擊。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涂永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美互為最大貿易國,經濟依存度高,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溢出效應的確不容小覷。但中國在應對美國“縮表”沖擊方面做足了準備,有能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涂永紅分析說,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穩中向好態勢不變;“一帶一路”倡議卓有成效,為中國經濟開辟國際合作新空間;另外,中國高度重視金融系統性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防止資本流動風險的跨市場傳染。
有人擔心刺破中國樓市泡沫
在國際上,“縮表”帶來的流動性收緊將促進美元升值,這意味著新興市場將再度面臨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壓力。《華爾街日報》稱,目前疲弱的美元指數將有所反彈,而一度強勁升值的人民幣則可能會趨向貶值。這或將再度促使中國政府再次收緊資本政策,但另一方面也將刺激中國的出口復蘇。《金融時報》稱,各新興市場國家將美聯儲“縮表”視為重大挑戰,并正密切觀察,準備應對可能的問題。
中國市場輿論對于“縮表”產生一些擔憂,有觀點認為,美聯儲的“縮表”行為會引發中國資本外流,甚至刺破中國房地產泡沫。對此,連平認為,“縮表”對中國短期內幾乎不會產生影響。一方面,美國“縮表”產生作用需要美國稅改以及加息等政策配合;另一方面,中國管理當局對于資本外流已進行嚴格管制,非理性海外投資已收緊。
至于美聯儲“縮表”若啟動會否引發人民幣匯率的大幅貶值,連平認為,此種可能性非常小。“市場上人民幣大幅貶值的預期已經非常淡化了,外匯大規模外流的可能性也幾乎沒有。”連平還認為,中國貨幣政策也不會根據美國貨幣政策做出調整,“人民幣今年三四季度應該會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主要根據中國的經濟需要做出調整,而非外部因素,所以美聯儲‘縮表不會影響中國貨幣政策,更不會令中國監管當局出臺加息政策”。▲
環球時報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