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林
從20多歲干勁十足的青年,到30多歲意氣風發的壯年,再到40多歲揮斥方遒的中年,陳軍在工程行業待了19年。四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天十二小時在工地,去時太陽還沒醒,回時太陽它已睡,腳手架上承載了青春夢想,推土機前轟鳴著壯志凌云,看著一座座大橋跨越江河,連通南北,造福百姓,陳軍這個“老工程人”收獲的是滿滿的成就感。
2011年,陳軍進入中國鐵建港航局,擔任生產管理部副部長,2016年6月,陳軍來到邕寧水利樞紐項目船舶過壩項目擔任生產副經理,挑戰一個看似不可能的項目。當時這名年屆不惑的湖北漢子備受壓力,但通過優秀的領導能力、過硬的專業技術、出色的協調能力,他不斷挑戰不可能,帶領團隊創造了眾多工程施工記錄,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并于今年年初被任命為項目常務副經理,負責主持全盤生產。
作為改善南寧市城市生態環境的重點項目,邕寧水利樞紐是打造西江黃金水道和百里秀美邕江,建設“中國水城”的關鍵工程。該工程采用船閘和攔河樞紐分散布局的形式,其中航運過壩項目是整個邕寧水利樞紐工程的關鍵。中國鐵建港航局主要承擔2000噸級船閘的建設任務,船閘總長約2.8千米,船閘主體總長度416米,合同工期為24個月。計劃2017年4月30日完成主體工程,9月30日之前具備通航條件。
建設者無須用筆墨作畫,他們用橋梁搭起的彩虹點綴歲月,用通天的大路描畫歷史的年輪,他們把理想、意志與汗水一起澆筑,勾勒出人間最美畫卷。項目中,陳軍是挑戰不可能的勇者,是體恤下屬的賢者,是甘于付出的仁者。
挑戰不可能的勇者
外表溫和的陳軍,骨子里始終透著一股韌勁,喜歡挑戰是他做事的風格。從業19年,他在不斷的挑戰中一路走來。工作2年就當上最年輕的項目總工,咬牙攻堅下一個個難關,參與建設過連續鋼構橋、鋼管拱橋、連續梁橋、懸索橋、斜拉橋等各種橋梁類型,成功啃下的那些“硬骨頭”讓他倍感興奮?!凹热贿x擇了這行,靠它吃飯,就必須把它干好,做到最漂亮。”這是陳軍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這些年身體力行的信念。
談起邕寧項目,陳軍心里是驕傲的。2016年4月,他曾作為專家組調研過邕寧項目,當時項目工期滯后,人心渙散,大家都信心不足,同年6月他被安排到項目工作。南寧是中國鐵建未來發展的主戰場,如果工程搞砸了,將會影響到集團公司的整體聲譽,面臨著如此嚴峻局面,“我們必須頂著壓力上,幸好最終也不辱使命,在一年時間里澆筑完成了近60萬立方混凝土,順利邁入收尾階段。”
據了解,當時邕寧項目上閘首建設面臨的壓力最大,邊坡滑坡頻發,工作面遲遲難以打開,而且地理情況復雜,基坑滲水嚴重,于是陳軍主動來到上閘首監工,現場指揮建設。在416米長的船閘,最高峰時有將近三百多個工人、七八臺吊車、三臺履帶吊、六臺塔吊、十多臺清淤挖機同時作業,負責全盤生產的陳軍有條不紊地把一切協調好,保證工程在安全狀態下開展,為工程大干、快干局面的打下了堅實基礎。
黃色安全帽上留下泥土,工作服上又沾滿晨露,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密密麻麻,他用腳丈量著這片工地,用汗水建設起這個船閘,用辛勞勾勒出美麗的邕江線條。早上7點去工地,中午11點半吃飯,下午3點去工地,一直忙到晚上10點,然后繼續開例會,每天的測步軟件上都是兩萬步起,這就是來到工地后陳軍的日常。由于本身體型較胖,再加上天氣炎熱,工地黃泥路不好走,每天在現場進進出出的陳軍,都會累得大汗淋漓,但他卻從未喊苦。
“入職到港航局至今,別的項目我都是以檢查者身份參與,而邕寧項目則是以建設者身份參與,它給我的感受是最深的?!标愜娊榻B,項目能留下來的人,都是挑戰自我、能超越自己的人。特別是中國鐵建港航局副局長兼項目經理王永東,他是大家的精神領袖,他的率先垂范感動了項目部的所有員工,“王局能沖在前面,我們也能沖到前面,領導人能堅持,我們就能堅持,我們能堅持,技術員就能堅持,技術員能堅持,工人就能堅持,這樣團隊就能帶起來,才會擁有戰斗力。”
體恤下屬的賢者
“早前我在別的項目碰到陳總調研,整個過程他都頂著烈日在一線現場幫我們解決問題,很多想不到的問題他也率先指出讓我們提早預防,這點讓我非常敬佩。”項目部生產副經理姚斌與陳軍是工作上的好拍檔,私底下也是好朋友,對于陳軍,他贊不絕口,他表示,陳軍為人幽默隨和,同時業務素質能力過硬,能夠為大家提供很好的建議和幫助?!霸阽邔庬椖浚瑥恼麄€項目的規劃到具體實施,每一個細節的把控,陳總都發揮出了關鍵作用。”
去年,姚斌孩子生病,由于情況比較嚴重,所以他必須請假回家。“當時項目正處于攻堅階段,我請假時其實是很慚愧的,在我下飛機后立刻接到了陳總的電話,我以為他是有工作安排給我,沒想到的是,電話中陳總一直關切地詢問我有關孩子的情況,這個舉動讓我至今仍感到很暖心?!?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9/22/zjsy201716zjsy20171608-3-l.jpg" style=""/>
“陳總剛來時,我們覺得,可能他會和別的領導一樣,看一圈項目情況就走,但是沒想到他會長期留守,后來慢慢發現他原來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技術型領導?!表椖抗こ滩勘R先鶴介紹。今年年初,項目部迎來港航局的現場考評,早在一個星期前陳軍便安排他要做好匯報材料,對各部門的工作進行一個提煉和收集,“但我因工作太忙,把事情忘記了,材料在考評前一天還沒做出來,得悉此事后,陳總一直陪著我通宵加班趕工,在此期間他并沒有對我紅過臉,這讓我深感慚愧之余,也非常感動?!?/p>
體恤下屬,為員工著想,陳軍的字典里最多的兩個字就是“體諒”,他表示,“我們也是從基層員工做起的,員工各有各的困難,作為領導的我們就要學會體諒?!辩邔幍臍夂虿⒉挥押?,風吹日曬是常態,陳軍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也曬黑了一圈。但是每當想起在現場作業的員工,陳軍就非常心痛,“我們做工程的,沒有辦法輕松,也沒有辦法不曬,所以我們要常有體貼之心,常懷體恤之情,盡可能地為員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眅ndprint
據悉,項目部設置有工程模房,模房高約3米,既不透風又內冒熱氣,有時技術員在里面檢查時間長了就很容易中暑。為此陳軍特意安排后勤保障部門給大家送綠豆湯,一天送兩趟冰鎮的飲品到施工現場,常備防中暑藥物,還搭建了臨時休息棚架,采用大功率的冷風機為員工送清涼。陳軍表示,“這個項目的每一個人都付出很多,包括我們局里的一些領導,雖然辛苦,但大家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p>
甘于付出的仁者
1976年出生的陳軍,30歲結婚,35歲做爸爸,由于工作忙碌,所以在同齡人中也算晚婚晚育?!斑@個行業都是這樣,這也是我們工程人的常態。”陳軍介紹,一般工程項目的選址都在荒無人煙的地方,有的在河邊,有的在山谷,基本很少在城市,“有時太偏僻了,還要爬幾百米山才能回到項目部,上次在千島湖修路,往返工程部需要繞一個多小時的路程?!辈贿^他表示,工程人天生樂觀,在挑戰大自然的過程中會不斷克服困難,所以無論再艱辛的環境也熬得住。
“思鄉痛苦心里藏,四海漂泊習為常,長年累月在外奔,不能回家陪爹娘?!痹诠こ倘酥辛餍械倪@首打油詩,恰好能夠反映工程人最真實的狀態,陳軍表示,在長達19年的從業時間里,他覺得最對不起的是自己的家人。以前做工程的條件很艱苦,干的時間還更長,很多設備都沒有,施工效率很低,大家的收入也不高,“當時家里人覺得我也沒賺幾個錢,卻經常不在家,同齡人早已成家立業,而我遲遲未有動靜,所以還是有較大的意見?!敝钡?0歲結婚后,這種情況才有所好轉。
初到邕寧項目,陳軍也不是太習慣,相比在機關,來到工地后,工作量幾乎增加了三倍,而且壓力更大,人也很焦慮,為了趕工期,他經常飲食不定時,尤其是每次遇到現場開會,耽誤一兩個小時吃飯也是常事。工地的勞碌讓陳軍瘦了至少15斤,也讓他的身體出現了“小狀況“,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高,還有胃和心臟等其他問題,檢驗報告上的疾病提示兩頁紙都寫不完。但是他卻說,“這沒什么,我的身體還熬得住,只要能看到工地日漸成型,大家的付出有回報就心滿意足了?!?/p>
“大河流水,小河才有水,大河沒有水,小河就干了?!彼怨こ倘瞬粫ビ嬢^個人得失,做事情顧全大局,把企業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陳軍表示,工程人是四海為家的人,他們遠離親人,遠離都市,為了不息的信念,戰天斗地、榮譽至上,頂天立地、寧折不彎,每一名工程人都有著一付鋼鐵的脊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