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山+薛世芳+朱訓泳
摘 要:實行土地規模流轉,有效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產業化發展,存在的制約因素不容忽視。該文通過介紹土地規模流轉現狀、特征及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優選流轉對象、掌握適度規模、規范合同管理和全力抓好服務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土地規模流轉;現狀特征;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7-0010-02
當前實行農村土地的“三權分置”和確權登記頒證,加快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培育出一大批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有力地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但隨之引發的矛盾也不斷出現,影響到農村和諧穩定,給基層政府工作帶來一定的風險和隱患。因此,了解土地規模流轉現狀、特征,分析存在問題,探討解決措施,對加快推進農村土地規模流轉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土地規模流轉現狀、特征
1.1 流轉的經營主體多元化 在有稅費負擔時,土地流轉在莊鄰或親友之間進行,經營主體一般還是當地的農戶。2010年前后,出現“我”要流轉,受農戶委托,地方政府通過招商吸引企業前來流轉,經營主體以企業為主。到2016年,出現的是要“我”流轉,本地的、外地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工商企業等單位或個人,主動尋找可流轉的土地,對新整治后的土地,出現過競相爭租的局面。此時的經營主體呈多元化,具體有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和企業等。在流轉規模上,一般大戶流轉面積在20hm2左右,家庭農場流轉面積40hm2左右,合作社流轉面積66.7hm2左右,公司或企業流轉面積133.3~400hm2不等。
1.2 流轉的價格層次化 不同的流轉時間和地力條件,存在著流轉價格的差異。從本地現實情況來看,流轉的越早,其價格越低,一般3000~7500元/hm2;對于水源條件好、地塊平整、配套完善,價格一般在1.05萬元/hm2左右。在實際運行中,有部分地區流轉價格以實物計算,按每年3750kg/hm2左右稻谷測算價值,其中稻谷的價格,有的以市場價、有的以國家收購價來兌現。在年度價格方面,貨幣計價有固化的,也有遞增機制的。
1.3 流轉的期限多樣化 流轉的期限以不得超過二輪土地承包的最終時間為基準,期限存在多樣化。無論誰來流轉,承包時間都不得超過硬性規定。從調查來看,土地流轉期限最長的達20a,短的3a,一般都在10a左右。在流轉的費用結算方面,經營主體有的與街(鎮)或村級結算,然后由街鎮或村級再發放到戶,有的與農戶直接結算。其中的付款方式,有的先交租金后使用,有的“秋后算賬”。
2 存在的問題
實行土地規模流轉,有效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產業化發展,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2.1 價格過低 早期流轉的價格都在1650元/hm2左右,后經多方協商,增幅也不大,一般在3000元/hm2上下,僅僅是目前價格的1/3。
2.2 面積過大 個別地方盲目將大面積土地流轉給企業,而對方不善經營管理,造成虧損嚴重,而影響到社會穩定。
2.3 時間過長 早期土地流轉時間最長達20a,同時又沒有約定年度價格遞增,造成流轉的價格差距加大,影響到農村和諧穩定。另外,土地流轉時間過長,時常影響到農田整治、水利建設等農業項目實施,甚至出現土地賠償金額超過前期租金之和的現象。
2.4 承諾過早 有的地方在流轉簽訂合同時,為了留得住對方,在沒有政策支撐的前提下,盲目答應流入方在用地建設、政策優惠、經營方向等條件,以至于出現項目無法落地,成為被告支付大筆賠償金。
2.5 風險過多 農業生產是露天工廠,近年來種植業頻遇特殊的天氣,給農作物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了經營方的收成,造成了一些地方出現跑路現象。
2.6 動機不純 也有一些租地的農業企業,其實沒有經濟實力,只想套取國家項目資金,在基礎設施方面盲目建設,最后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資,丟下爛尾房和設施。
3 對策建議
3.1 選擇流轉對象“四看” 無論是地方組織,還是農戶直接流轉,對流入方要做到“四看”:一是看其真心程度。對斤斤計較,有以項目申報為目的,應慎重考慮;二是看其是否誠信。對來時信誓旦旦,但要其繳納風險保證金和預付租金時,卻是一拖再拖,這樣的對象應就此打住;三是看其實力。做好流入方的調查摸底工作,有企業的看其資質、經營狀況和實力;四是看其來路。在流入方的選擇方面,立足于本地大戶或能人優先流轉土地,特別是要扶持本地家庭農場規模流轉。
3.2 流轉面積適度 近年來,隨著大面積的土地整治,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了便利,吸引了眾多的對象前來租地。為了防范風險,對連片整治后的土地,各村居應采取劃片公開招租方式,每片在20hm2左右,控制好流轉規模,并實行以糧折價,平等競爭,落實好流轉承租方。對未整治的土地,應以組為單位,以20hm2左右為一個片,適度規模流轉,這樣在生產用水、排澇、用工、收曬、堆放、倉儲等方面也較為方便。
3.3 合理規劃布局 針對當前不利天氣的特殊影響,所以要更新理念,科學論證,合理布局。一是面對水源條件好的農田,應以種植糧油方向來招商流轉;二是面對荒崗薄地,應以發展經濟作物來招租;三是面對農業園區,應要求流轉方在園區大規劃的引領下,做好自己的片區小規劃;四是面對水源保護地,應提前告之有關注意事項,在規定范圍內不得進行任何建設,更不能產生任何污染;五是面對有發展潛力的流入方,不論落在何處,必須要其有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且將規劃報地方審閱認可;六是面對從事高效設施農業的企業,必須要其在取得規劃建設許可的前提下,開展建設投入;七是面對流轉土地或水面從事于養殖的行業,一定要其符合建設和環評要求,否則不予批準;八是面對種植糧油的流轉方,需要建設庫房、曬場、加工及管理用房等設施,也要履行設施用地規劃審批手續,經同意后方能實施。endprint
3.4 堅持規范管理 土地流轉要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在簽正式合同方面,要有農戶簽字確認的委托流轉書、雙方的交地面積確認書、流入方的資質證明等作為附件。在實際操作中,重點要把好“四關”:一是期限關。農戶委托流轉的不能超過二輪承包時間結點。二是價格關。貨幣計價要考慮物價上漲,要在基數的基礎上按一定時間進行增加;實物計價一般以稻谷為主,要以年度中一個時間點為依據,通過詢價比對,達到雙方認可;對過去流轉中價格過低的,要與流入方商討調增事宜,否則流轉不會安穩。三是資金支付關。要求流入方在合同簽訂前繳納土地流轉保證金,在簽訂合同時預繳1~2a的租金,預收租金是防范風險的重要保障。四是實事求是關。本著務實的原則,流出方一時不能辦理的,不要過早做出承諾,以免給對方找到借口,影響到流轉的穩定,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3.5 主動做好服務 從近年流轉的實踐來看,合同簽訂后并不代表流轉的真正成功,不僅要求土地流入方具備實力、誠信和守法經營等條件,而且也需要地方村居做好協調服務。一是做好糾紛協調工作。當遇到矛盾和糾紛時,所在村組必須全力做好服務工作,協調解決矛盾糾紛,對無理干擾和破壞流入方生產經營的事件,報公安、司法等部門處理。二是配合做好用地服務工作。對流入方確實需要設施用地,解決曬糧、儲糧等問題。在條件準許的前提下,村居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應根據相關政策,給予協調辦理有關手續。三是做好產前服務工作。在生產經營中,涉及用水用電等事項,街道水利、供電、村組應給予支持和配合。四是做好產中服務工作。針對流入方購置機械或從事申報項目建設,相關部門要配合申報,并監督實施;對給予的補助資金,不得截留挪用。五是做好后續跟蹤服務。街道農業、水利、國土等部門要為流轉的土地做好后續跟蹤服務,引導流入方參加農業保險,為他們做好防災減損;同時,不斷加大農田水利配套建設,提高抗災能力;六是做好土地流轉信息服務。街(村)要明確1名土地流轉信息員,負責收集、發布本轄區范圍內的土地流轉信息,積極探索和完善土地流轉招投拍模式;七是定期開好交流會。街鎮要制定計劃,定期組織召開流入方、種植大戶會議,聽取他們的想法和建議,為他們產前、產中、產后做好指導和服務。
參考文獻
[1]高珊.江蘇土地規模流轉現狀特征及路徑選擇[J].江蘇農村經濟,2017,7:59-61.
[2]張國慧,楊晨東.平陽縣農村土地規模流轉淺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13):17-18.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