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凱
摘 要:服務“三農”是涉農類高職院校的重要職能之一,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服務能力的雙重提升是涉農高職院校持續發展的驅動引摯。以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為例,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四個方面著手進行為農服務能力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地方經濟經濟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供銷社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與人才保證。
關鍵詞:涉農;高職院校;服務三農
中圖分類號 G71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7-0148-03
進入21新世紀后,中央十分重視“三農”工作,中央連續14a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1號文件,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中發〔2015〕11號)明確要求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把供銷系統打造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2017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要重點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農民。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要以強化科技教育支持推動系統轉型發展,充分發揮系統職業院校的作用,加大對農業科技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培訓力度。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是一所浙江省供銷舉辦的以農商科專業為主體的全日制公辦高職學院。學院堅持服務三農、服務行業、服務地方的辦學宗旨,圍繞建設一所“以農為本、以商為重,省內知名、系統領先,特色鮮明”的高職院校這一目標,積極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與人才保證。
1 打造服務“三農”特色專業群,凸顯人才培養特色
1.1 專業布局與辦學定位不斷契合 作為一所農業商貿類院校,強化了農業類與商貿類專業并存、互融的專業格局。農業類專業側重農產品的加工、營銷等流通環節,商貿類專業兼具涉農服務特色。現開設有農村經營管理、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茶藝與茶葉營銷等4個涉農類專業,另設有電子商務(農產品信息管理方向)、投資與理財(農村合作金融方向)、酒店管理(農家樂經營管理方向)、商務經紀與代理(農產品經紀人方向)、產品造型設計(農產品包裝設計方向)等5個涉農方向專業。目前涉農及含涉農方向的專業占專業總數的47.36%,凸顯了學院服務“三農”辦學定位,使得專業布局與辦學定位不斷契合。
1.2 專業群建設思路進一步明確 圍繞供銷系統綜合改革和浙江省經濟轉型發展需求,進一步發揮涉農類高職院校優勢。按照“圍繞市場辦專業、對接產業設專業、依托行業建專業、校企合作強專業”的專業建設思路,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學院已形成了以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為龍頭,集聚農村經營管理、電子商務、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茶藝與茶葉營銷、商務經紀與代理等專業,建設形成了與農村一二三產完整產業鏈相對接的“農產品生產加工與流通”專業群,以對接茶葉產業為特色的服務“三農”專業體系。其中,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為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專業建設項目;農村經營管理專業為中央財政專業資助項目、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建設項目、全國供銷總社示范校重點專業,并成為浙江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1.3 涉農專業實訓條件進一步提升
1.3.1 借助多方力量 整合現有資源,投入資金280萬元,租賃12.4hm2茶園,聯合浙江茶葉公司、總社杭茶院、諸暨市東和鄉、十里坪茶廠等政校企行多方力量,建立了教學與觀光茶園暨“浙江農商院有機茶栽培與加工生產性實訓基地”。
1.3.2 實現功能多樣化 該基地融教學、科研、生產、創新創業、觀光體驗“五位一體”綜合功能,為學生提供教學實訓及頂崗實習崗位,為老師提供開展科學研究的平臺,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教師科研能力;進行茶葉生產加工、品質管理和銷售,開展茶葉相關的職業技能、實用技術等培訓,為企業服務帶來經濟效益;按觀光茶園的標準建設,對觀光休閑農業發展做有益的實踐探索;為學生創新創業搭建實踐平臺,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基地。
1.3.3 實現多專業共享 如農業經濟類專業開展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技術研究,茶葉專業合作社建設,茶葉營銷、茶葉電商等茶葉生產、加工與流通方面的研究;設計類專業開展茶葉品牌包裝設計、宣傳設計、茶博會茶展會設計、茶莊園及茶主題公園景觀設計等;烹飪專業開展茶食品加工、菜品設計的創新研發,旅游專業開展名茶產區的休閑度假、觀光體驗、健康養生線路設計等。深入發掘和傳承浙江茶文化,面向茶產業開展技術協同,形成從茶樹栽培到茶葉生產加工、茶產品研發、茶葉終端銷售到茶產業與文化、旅游等產業的融合,集聚力量,圍繞茶葉全產業鏈開展研究,推動茶產業發展。
2 開展“三農”問題研究,凸顯科研特色
2.1 成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 為更好地開展“三農”問題的研究,加快推進學院服務社會能力的提升,促進學院科研團隊和科研隊伍的建設,學院建有“合作社教育研究中心”“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紹興市三農問題研究基地”“高職教育研究所”等科研平臺。研究人員實行校內外兼職,設立了專項研究經費,用于課題調研、咨詢、專題會議、成果出版資助等。
2.2 培育“三農”教學科研成果 研究以浙江省為立足點,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家與群眾相結合”的工作思路,長期追蹤研究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圍繞新農村建設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農村、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調查研究,鼓勵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培育教學和科研成果,為政府部門提供智囊服務,組織學術論壇,培養研究團隊和科研骨干,增強主動服務社會的意識,大力提升服務“三農”的能力。先后出版合作社專業教材3套,其中,“農家樂經營寶典系列叢書”被15個省市列入農家樂從業人員普及讀物;《合作社教育》等教材5本填補了合作社專業教育的教材空白;《合作社經營管理》等3本教材填補了合作社經營管理培訓的教材空白,被列為浙江省“三農”重點出版物,《經紀人實務》列為全國供銷總社精品課程,《管理實務》與《合作社經濟》被列為省市精品課程。省市級課題立項20余個,在公開發行核心期刊上發表“三農”問題相關文章30余篇,出版了《浙江省農村金融發展報告》《浙江省農民合作社發展報告》等學術研究報告。聯合杭茶院、浙茶集團等校企合作單位,投入200萬元建設了“茶與茶文化”教學資源庫。獲市廳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6項,“三農”問題研究中心被紹興市授予為“紹興市優秀哲社基地”,學院社科聯被授予“全國先進社科組織”榮譽稱號。endprint
3 加強涉農培訓與技能鑒定,凸顯服務特色
3.1 大力開展涉農培訓工作 在穩步提升學歷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根據社會需求,充分挖掘專業資源,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深化、拓展涉農培訓項目,積極開展職業培訓、社會服務等工作。近3a來,開展農產品(食品)檢測技術鑒定、合作經濟師、新型職業農民、電子商務師等涉農培訓項目30余個,培訓涉農人員總數近7000人,其中學院農產品(食品)檢測技術鑒定培訓和合作經濟師培訓均為浙江省首創;加強與社會各界合作,多次承接省、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首次承辦青海省供銷社社有企業管理創新培訓班,是學院省部共建項目簽約后首個跨省培訓。先后獲得“紹興市農民培訓先進基地”“紹興市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先進集體”“紹興市成人教育先進集體”及紹興市級5A級社會組織等榮譽稱號。
3.2 合作共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 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所需的新型職業農業培訓基地既是學院為農服務辦學宗旨和辦學特色的具體表現,又是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強化校社合作的有效抓手,更是落實省部共建機制,打造浙江省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示范基地的重要舉措。目前,學院以“校社共建”形式,與磐安縣農合聯(供銷社)合作共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并與嵊州、平湖、遂昌等六家農合聯(供銷社)達成了共建意向。這為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和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作出新的貢獻。
3.3 搭建政校企合作平臺 堅持依托系統優勢,積極探索與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的合作模式,搭建政校行企合作平臺,提升服務“三農”的層次和水平。
3.3.1 共建合作平臺 先后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省供銷社合作共建首批“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培訓基地”、“省供銷合作社教育培訓基地”;與新疆阿克蘇,紹興、舟山等地供銷社合作,共建“新農村建設實用人才培訓基地”;與紹興市農辦合作成立“紹興市農民學院”;被紹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授予紹興市外來務工人員培訓基地和職業資格鑒定中心;被紹興市農辦、教育局批準為紹興市農民高學歷雙證制培訓基地等。
3.3.2 成立產業學院 建立“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平臺,先后與紹興市政府、紹興經濟技術開發區袍江管委會、紹興咸亨集團、浙農茂陽農產品配送有限公司等合作成立了紹興市旅游學院、袍江汽車學院、咸亨學院、茂陽學院等4個產業學院,建立合作機制,深化合作內容,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3.3.3 建好專業指導委員會 建立系統合作,首次召開全國供銷行指委茶文化與茶葉經營管理專委會會議,成立全國茶葉職業教育聯盟。研究和指導茶專業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全國中高職院校茶專業的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做好服務工作,引領全國中高職茶葉專業教育發展。
3.4 打造為農服務的科技品牌 拓展科技成果引進和咨詢、推廣與應用及轉化等方面的業務范圍與服務水平,開展多元化社會服務。
3.4.1 專業服務 編寫出版了《農產品品牌與定價》《走向示范社》和《合作社經營之道》系列培訓教材,指導農村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為遂昌縣、諸暨市等鄉鎮進行村鎮景觀設計規劃,助推美麗鄉村建設;承辦全國供銷合作職業教育學會華東地區供銷職業院校第28屆教育協作會,舉辦紹興市汽車服務業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學術交流會等,學術交流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3.4.2 科技服務 加大農村科技特派員、企業科技指導員的工作力度,實現科技服務“駐村、駐企、駐社”,拓寬農民創新創業途徑。以紹興市科技局的科技特派員項目為依托,共有8位教師入駐結對鄉鎮,開展科技政策宣傳、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等服務工作。
3.4.3 文化服務 作為紹興市學校茶文化與健康聯盟主席單位,依托茶葉專業及師資優勢,承辦紹興市“全民飲茶日”活動啟動及紹興市學校茶文化與健康聯盟成立儀式,組織召開紹興市學校茶文化與健康聯盟2016年度工作會議,開展茶文化與健康研究、教學和學術信息交流,參與紹興市文化館茶文化推廣及茶藝展示,為振興紹興茶產業、弘揚茶文化、繁榮校園文化做出積極貢獻。
4 建設“三農”特色校園文化,凸顯文化特色
作為農字號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園文化過程中,充分聯系農業、農村、農民的實際,體現“三農”發展方向,堅定師生學農、愛農、獻身農業的信念,創造出適宜培養服務于“三農”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校園環境和氛圍。
4.1 實施“三農”情懷實踐育人工程 將“三農”情懷培養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構建并完善融職業情感、能力和素質培養為一體的“一門課程、一項活動、一系列講座”的“三農”情懷培養體系,實施第一、二、三課堂各有分工、協同并進的“三農”情景教育。開設“三農”情懷教育課程和涉農系列專題講座,組織學生參加“走進美麗鄉村”、“走進‘三農”“探尋鄉土文化”等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大學生學農、愛農、興農;思政課教學內容開設“三農”問題教學模塊,根據調研,研討培養學生服務“三農”意識的路徑,引導學生把服務“三農”、奉獻社會作為不懈追求的優良品德。
4.2 打造供銷文化一條街 內含合作社文化展示館(供銷社文化館和農民合作社文化館)、紹興菜博物館(紹興菜烹飪技藝)傳承教學基地、特色中國紹興館體驗店和中西點品鑒館等4個場館。開館以來,多次接待外來領導嘉賓、供銷系統、新聞媒體、慕名而來的群眾團體參觀,成為學院文化研究和對外宣傳新的文化地標,為保護傳承供銷文化和地方文化,促進供銷社文化建設作出了貢獻。
5 結語
面對國家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浙江省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和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綜合改革的要求,作為系統唯一一所以服務“三農”的辦學宗旨高職院校,浙江農貿職業學院應進一步強化服務社會功能,建立社會服務的機制和制度,開展多渠道、多元化的社會服務,在社會化服務模式的創新與探索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