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迪芬
【摘要】小學低段學生的學習是個關鍵,怎樣讓孩子上路是每個老師要思考的問題。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教師就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就是成功的一半。從課堂的教學導入、到新知識的講授,再到課后的運用拓展都需要老師精心設計引導學生踏上數學學習的快樂之路。
【關鍵詞】低段 數學 學習興趣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131-02
說起怎樣讓學生喜歡學習,可能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興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條件,沒有這個前提,做事就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習數學也一樣,學生只有對數學學科感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因此,數學教師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那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什么好方法和途徑呢?經過幾年的實踐經驗,談談自己在二年級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課余時間問學生:“喜歡上什么課?”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數學”。“為什么呢?”他們揚起天真的小臉說:“因為我們喜歡你!”我被深深地感動了。細想他們真摯的回答,蘊含著一多么真實的道理呀:只要學生喜歡你,就會對你所教學科產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別看學生年齡小,自己平時對學生的付出,他們還是懂得的。作為教師就要用一顆愛心去關愛學生,無論從生活上還是學習上,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方便和幫助。
二、抓住導課環節,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常用的導課方法有:課本插圖導課、歌曲導入、實物演示導課、故事導課、創設懸疑導課、質疑法導課、謎語導課、復習導課等。如在教學“認識時間”導課時,我運用了歌曲《時間像小馬車》導課,歌曲輕快愉悅,教育學生珍惜時間,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進入新課的學習。又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圖形的拼組》時,我利用實物各種形狀的卡片導課,學生興趣從一開始就被激發了出來,學生都躍躍欲試想動手拼擺。
三、巧用教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現行教材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注重反映數學教育的新觀念,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因此,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了解學生基礎,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巧設情境,激發興趣。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時,我讓學生課前準備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沒有的可以自己制作學具人民幣,既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激發了學生興趣。
精心設計游戲進行練習,激發學生興趣。在數學教學新課后,為了鞏固本節課所學的新知識,總會設計一些練習,以達到熟練掌握。通常“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我將教材中比較枯燥的練習題,精心設計成有趣的數學游戲。如:闖關、開火車、送信、接力、對口令、找朋友、摘蘋果、小貓釣魚,我說你猜等游戲。這樣,一方面激發了學生興趣,一方面鞏固了新知。
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激發興趣。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以學生有所體驗的和容易的現實問題為素材,并注意與學生已經了解或學習過的數學知識相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含義,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教材中來自生活中的素材較多。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教學。另外,在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因此在家長會上,我要求各位學生家長在生活中經常利用數學問題,考考孩子,如:在商店買東西,讓孩子算算應付多少錢?或應找回多少錢?在各種場所,都可以挖掘出數學問題,從而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發現數學問題的習慣,并產生興趣,樂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五、廣泛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除了以上幾種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途徑之外,還可以從數學學習活動入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制定切實可行的數學課外活動計劃,可開展以下活動:講關于數學方面的故事和數學家的故事,鼓勵學生寫數學日記,組織學生編、猜數學謎語,辦數學板報,手抄報,動手制作數學學具,舉辦數學競賽,組織有趣的數學游戲,爭當小小數學家活動,班級內評每周一星(數學明星)等活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培養學習的興趣,愛好,提高數學能力。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方法很多,只要各位教師對學生多付出愛心、耐心,首先使學生喜歡你,進而有興趣上你的課;其次要有敬業精神,認真鉆研教材,巧用教材,精心設計導課和教學程序,激發學生興趣;再次是善于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培養學生養成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習慣;另外在課內外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我想大家只要從以上幾方面多加鉆研、實踐,學生不但不會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學情緒,而且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鉆研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
[2]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