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玲
摘 要:通過論述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性,結合從教經歷談談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適當創設美術鑒賞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尊重課堂主體,增加學習趣味性。
關鍵詞:效率;興趣;趣味性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美學素養為目標,由此可見,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致力于提升學生對美的理解。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講,教師很難抓住這其中的精髓。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老一套的教學辦法,“為教而教”的機械運作導致學生學習到的美術僅僅停留在理性的技術層面。這樣的教育體系與日益發展的社會嚴重不符,脫軌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學生的發展,阻礙了民族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這種弊端會在未來日益凸顯。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刮骨療傷”,從教師做起,提高教學素養的同時幫助他們走出思想上的“窠臼”,積極探索和實踐能夠著力提高美術素養的方式方法,方能離提升學生美術素養越來越近。
一、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初中生在語言文字的學習過程中,首當其沖的就是術語轉改,沒有相應的美術基礎,缺乏日常練習,這樣一來,想要在課堂短短40分鐘中獲得良好的收益是非常困難的。
經過筆者的調查研究,在初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將“畫畫”作為重點強調的對象,但是結合多年的教學成果來看,“畫畫”并不是美術教學的唯一。只有以“提升學生美術素養”為目的的日常學習才是初中美術學習的重中之重。但現狀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的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本能地遵守著一種“教學流程”,名畫賞析—名家介紹—歷史背景—佳作內涵—思想升華,慢慢把提高學生欣賞水平的初衷拋在了腦后。在學習中,以理解為主是很重要,但是對一個專業術語的理解并不代表能夠親身實踐。如果說理解是初中生學習過程中的一次量變的積累,那么在實踐過程中的應用就是一次質的飛越,理解和運用相輔相成、相互照應,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它使得美術教學不在流于形式化,知識堆砌也不再碎片化,會使得學生學會在深層次的理解中舉一反三。所以,我認為,探索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進行高效的教學研究勢在必行。
最新出臺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欣賞水平作為主要內容,引導教師探究正確的美術教學方法,抓住學科特色,提高教育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美術的奧妙,并有初步提出問題的能力。但是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總是與《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背道而馳,在傳授模式以及教學方法上只局限于“點”上,“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現象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中,一方面把學生放在了被動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妨礙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對美術教育教學工作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導致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大大下降。所以,改革美術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對初中美術語言文字運用的教育工作也該提上日程。在下文中,筆者結合自身從教經歷談談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二、如何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
1.適當創設美術鑒賞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方法有效性的一大利器,只有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生才能懷抱開放的姿態,適應課堂氛圍,努力接受新知識。這樣既能最大化地促進學生美學素養的提高,也能增加其主動性,這也是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是初中美術學習實施成功教法的集中體現。要想學好美術,最可行的辦法就是創設情境,這是最基本的原則和教學方式。舉個例子來說,教師在教授任何一課時都可以把教學內容融入生活,在前一天的課程結束以前為學生拋出下一課的問題,鼓勵學生思考,提高其欣賞水平,這就是生活情境和提出問題技巧性的融合,為了拋磚引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感知能力。這樣將美術學習進行了實質上的改變,可明顯改善學習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2.尊重課堂主體,增加學習趣味性
美術學習不只是課本上單純的理論學習,涉及美術方方面面的趣味性小知識也是我們學習的內容之一。眾所周知,美術是一門涉及范圍廣實用性強的學科,在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將所學運用到實踐顯得更加有意義。所以我們在課堂上要將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教授給學生,課下也要鼓勵學生積極聯系生活實際,只有以牢固的理論做支撐,才能在學習中熟練地運用,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同時,教師也可以舉行適當的比賽,引導學生以小集體討論或合力完成的方式分工合作,之后通過小組評比的模式對做得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及鼓勵,對有待改進的小組進行更正指
導,有目標地進行教學,在增強學生團結性的同時達到增強學生美術能力的主要目標。
參考文獻:
[1]朱丹萍.如何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效率[J].黑河教育, 2012(2).
[2]胡景元.初中美術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