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紅+張正偉
【摘要】面對口腔預防保健學改革的前提下,教學實踐已是口腔預防保健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基于理論教學,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成為專業型人才,滿足社會各層次對口腔專業的需求。教育者通過教學實踐,學生思想素質和專業知識得到全面發展,讓學生成為綜合型人才,這才是教學實踐的真正目的。
【關鍵詞】口腔預防保健 教學實踐 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4-0236-02
作為一名高職《口腔預防保健科學》的教師,如何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面對社會職業要求的選擇,才是教學首要考慮的問題。教師始終要明白,學生將來是服務于廣大社會基層群眾,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實踐經驗才能更好的就業,才能更好的為社會作出自己貢獻。這就要求教師在注重教學的同時要將“學與做”進行更好的結合,在實踐中拓展教學的知識,讓學生從實踐中使自己的知識更加豐富。
一、注重實踐,豐富教學內容
教師傳授學生書本知識,讓學生了解更多,學到更多,在一定程度上這些都是理論的知識,無法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知識內在含義和如何運用的妙處。而在教學后組織學生去實踐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可以讓學生活學活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社區,制作與口腔疾病相關的海報和小傳單,為社區公民普及口腔知識,提高公民意識,增強公民對口腔方面的保養,從而降低口腔疾病的發病率。這有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回顧,有利于加強他們的記憶,同時也增加了他們臨床方面的實踐經驗。通過相關活動更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口腔醫學擁有極大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人際交往、語言組織能力。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具備社會所需要人才的能力,這才是教師向學生傳達的真正教學。
二、角色扮演,營造氛圍
課堂不應該只是教師的課堂,教師一味對知識的講解,無法讓學生對知識運用難易程度有宏觀的認識,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仍停留在基礎的階段。因此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其中,這樣才能有利于教師教學的進展,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同學學習熱情,讓教師知道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例如教師在教學口腔衛生宣教和齦上潔治術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邀請部分同學扮演患者的角色,先由教師為大家做示范,為同學演示如何正確刷牙的方法、口腔清潔工具的使用和齦上潔治術的操作要點。然后再找一些同學扮演醫生,為扮演患者的同學進行相關的技術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與書本上描述的操作進行比較,發現其中的難易程度,從而進行相關的訓練,對知識掌握更全面。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操作進行點評,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表現不佳的學生要鼓勵支持,耐心輔導。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熱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組織討論,互相學習
教師在教學學生知識的時候,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是不同的,他們往往會通過各種途徑來增加自己對知識的理解,這時候就需要學生進行相互交流來共同進步,畢竟一個人在求知的道路上是走不遠的,只有一起交流學習才能走得更遠,走向成功的彼岸。例如教師在教學齲齒病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更好的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可以讓學生收集資料,然后一起討論。在討論中,讓學生發言,介紹齲齒的發病率、發病人群的特征以及如何預防齲齒的口腔保健知識。學生的積極發言和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能促進學習氛圍的提升,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同時也能增進學生間的感情,在學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隊形。互相討論學習,讓教師的教學變得更加容易,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更加積極。互相學習,激發了思維的火花,激起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可以從中學到更多。
四、活用多媒體,開拓眼界
教師在教學《口腔預防保健科學》的時候,多媒體是必不可少教學工具,它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觀賞性,使教學不再枯燥無味,內容變得豐富多彩。例如教師在教學我國口腔健康問題時,學生對這個沒有一定的認識,不了解我國人民口腔的狀況,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短片來描述各年齡段人對于口腔護理的認識和口腔疾病發病率的年齡分布,讓學生有初步的了解,這樣有利于教師口腔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多媒體中展現的口腔健康問題的數據,具有時效性和準確性,讓學生對口腔預防保健這門學科的就業前景擁有一定認識,對以后的就業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刺激了學生的感官,豐富他們的視野,更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小能手”,更是學生全面了解知識,學習知識,鞏固知識的有效工具。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口腔疾病變得越來越頻繁,做好口腔預防保健工作已是當務之急。因此高職口腔預防保健科學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教學方法更是重中之重。教學實踐恰是改革后最能適應學生的學習手段,它從各個方面培養的學生,讓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得到提升,社會實踐經驗得到豐富,讓學生走出校門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對于人才要求的適應,從而更好的服務于基層,為祖國口腔健康問題作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趙麗萍. 口腔預防保健學教學初探[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6, 27(13):1607-1608.
[2]牛印芳. 口腔預防保健新模式的實踐和效果[J]. 實用醫技雜志, 2003, 10(11):1320-13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