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燃
摘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極大影響。實踐證明,當前時代趨勢要求創新思想教育工作,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符合大數據時代的要求,促使信息資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和利用,實現教學信息的無縫連接,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發展。基于這種發展背景,本文探討了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戰;對策
在新的歷史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問題,其任重而道遠,需要不斷結合新形勢,運用新方法,各個方面緊密配合,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學、科研、管理和學科建設的各個環節,滲透到學校的各個角落,覆蓋整個校園。
一、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價值觀錯誤甚至扭曲
現階段,學生了解信息的方式較多。新媒體由于其傳播的速效性而不能全面傳播所有信息內容,導致學生可能只是看到信息的一個方面,而沒有全面地了解信息;加之學校對學生缺乏有效的引導,導致學生無法對具體事件進行深入解讀,多是斷章取義的理解,并隨意評論,出現以訛傳訛的情況。同時,一些信息的涌入,尤其是西方的一些不符合我國國情的價值觀進入大眾視野,對我國社會主義主流價值產生沖擊。一些國家甚至把網絡信息技術作為顛覆其他國家政權的工具,這對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產生了錯誤的引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及時對大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將會導致意識形態危機的出現。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甚微
傳統的教育方式采用“填鴨式”教學,不斷地向學生灌輸知識,一本書、一支粉筆就能完成課堂教學,課堂上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忽略啟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及思維方式,導致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較差,不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沒有真正發揮教育的作用。近年來采用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是簡單地將線下課堂轉到線上,內容依然空洞,與學生的實際情感需求割裂,沒有正確認識主觀能動性,造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觀能動性不強,教學效果甚微。新時期,學生有更多了解信息的方式,他們不再滿足于教師采用的灌輸學習方式,而更喜歡開放、自由互動的教育模式。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顯然不能滿足當前以及未來教育的需要,只會引起學生的不滿與抗爭。
二、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回歸生活
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臺,是他們獲得知識的重要渠道,課堂教學重在理論教學,對此,教師應當加強課堂教學質量,改進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與大學生生活有機結合,根據大學生思想狀況及其變化趨勢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生命教育、消費觀教育等。二是擴充新的教育內容,隨著社會利益格局多元化、社會價值多元化,就業、住房、情感、物質追求等關系大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突出,因此需要不斷將符合時代特征的新內容納入思想政治教育。
(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從傳統教學方法逐漸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轉變。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是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實踐教學,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實踐相銜接,培養大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實踐教學,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教學,進一步構建和推動實踐教學體系的發展。
(三)加強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教育
一是要加強對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和維護,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還要加強對先進模范人物的宣傳。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高自身運用網絡媒體技術的能力,以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指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三是注重協調與傳統媒體的關系,在利用網絡進行教育的同時,仍要借助紙質等傳統媒體進行教學,如制作出高質量的校報,引領正確的校園輿論導向。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發展地位舉足輕重,現在我國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情況不容樂觀,很多方面不盡人意,因而要注意根據實際形勢的變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調整和改革。
參考文獻:
[1]董伯文.思想政治工作對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價值和機制研究[J].科技資訊,2016(34).
[2]石國亮.破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認識和實踐的誤區[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02).
[3]劉建軍.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格局[J].思想理論教育,201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