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輪+趙琴+趙寧
摘 要:數學學案導學是西北地區縣級中學現在高效課堂中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在縣級中學的數學課堂里實施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數學教師、社會方面必然會有一些不適應和不理解。就此問題展開分析,論述了一些數學導學過程中的實際困難。
關鍵詞:數學導學案;教師;學生;社會
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使很多數學教師感受到了它的效益,但是根據了解,學案導學模式還未廣泛在我們西北地區的各個縣級中學的數學課堂推廣開來,有一部分數學教師對學案還只停留在表面的了解上,甚至有些市級中學、縣級中學只是在數學公開課上會偶爾使用這種教學模式,還有些數學教師是迫于教改形勢,不得不采用學案導學。總之,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西北地區學校,尤其是縣級中學的數學課堂中實施起來遇到了一些困難,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教師方面
1.時間分配
因為我們西北地區縣級中學的數學老師們的工作時間有限,要兼顧編制數學導學案、批閱數學預習學案和二次備課,如果各方面都兼顧的話,勢必難以保證質量,這樣造成的后果是老師們身心疲憊,導學案的質量也提高不上去,老師和學生都忙著應付導學案,很多好的數學復習資料都沒有好好利用,浪費了很多學習資源。
2.學案編寫
西北地區縣級中學數學教師的能力與數學信息獲得都有很多方面的限制,而編寫數學學案要在對本地區學生的特定學情有更深的了解下鉆研教材,需要查閱大量的數學方面資料,這比寫教學設計更復雜,我們這樣的西北地區縣級中學的大部分人認為這大大增加了數學教師的負擔,甚至有些教師認為數學導學案等同于習題和作業,使得編制的導學案內容方面數學題目難度偏大、比重太大,堆砌數學題目(例題、鞏固練習、達標檢測、反饋練習、嘗試練習),把數學“導學案”錯變成數學“習題案”,他們認為數學導學案就是教學內容習題化,設計學案就是把題材內容簡單編寫成一個個數學習題,甚至機械照搬課本內容,教師如果按照這樣的“學案”進行數學教學,就會導致學生抄課本,死記硬背數學教學內容,機械地去課本上尋找答案,無法體現學案導學數學教學的優勢。
3.課堂導學
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使用導學案進行導學時,沒有足夠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問題,致使優秀學生展示簡單問題、基本問題,感覺是在浪費時間;學困生不能融入思考和討論,還會消極抄答案。
二、學生方面
1.課前自學
很多學生學習數學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很深,認為教師就是“講”師,上課要多講數學題。課前就做練習,許多學生沒有預習數學課本的習慣或者不會預習,一時做不出數學習題,而學生自學效果是否到位,直接影響數學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進行,學生因為經驗不足,自學時不得要領,無法完成習題導學練習,在閱讀學案過程中抓不住重點,也不會查閱參考書,或者缺乏數學自學意識,甚至有的學生對數學教師引導的目標置之不理,不予配合,這樣就達不到數學學案導學的最初目的。因為運用數學學案進行導學,非常需要每一個學生的積極參與和配合。
2.小組合作
在數學課堂的小組合作討論環節,基本都是組長在講,其他組員在聽,長此以往,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喪失了傾聽的耐心,喪失了學習數學的斗志,而數學成績好的學生認為給其他同學講解自己已經學會的題目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長此以往,也就喪失了參與數學小組合作的主動性。
3.個體發展
因為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本身存在差異,所以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現象。數學成績優秀的學生本身的自覺性就強,學習效率高,而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差,學習不努力,過一段時間后,學生學習數學的個體差異更明顯。這可能是數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我們這種西北地區縣級中學的實踐中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三、社會方面
1.傳統觀念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心里已經根深蒂固,尤其是一些學生的家長覺得他們小時候的數學教學方法沒什么不好,而且在傳統數學教學下成長的他們個體發展得也很好,不需要改進,認為數學學習模式一旦改變,他們的孩子肯定會面臨一些新的挑戰和改變,擔心數學老師適應不了,孩子們也適應不了新的學習方法,影響數學學習成績甚至是高考結果,甚至有家長跑到學校去說:“數學老師上課不講課,都讓學生自己做自己講數學習題,這算什么數學課堂!”
2.社會壓力
我們縣的政府單位和各界人士大部分對數學學案導學持觀望態度,在推行的前提下都在觀察數學教學改革的進度和效果。還有一些學生的家長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社會關系給學校施加壓力,使得學校的領導和數學教師在課改的道路上也是戰戰兢兢地前進,唯恐出現什么無法掌握的意外。
總的來說,在新鮮事物面前人們有抵觸心理是正常的,尤其是我們這樣的西北地區縣級中學,但相信在數學教育工作者、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數學教學會很快走出迷霧,進入真正的數學學案導學課堂。在前往成功道路上的這些困難如何克服,我們也會繼續深入探索和研究數學問題及數學教育。endprint